9月16日是第35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主題為
“清涼世界,保鮮食品,呵護疫苗”
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
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今天跟随環保君
一起了解什麼是臭氧層?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是如何産生?
什麼物質會破壞臭氧層?
為保護臭氧層我們能做什麼?
臭氧層
臭氧有着“在天為佛,在地為魔”的稱号,在離地面10~50km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大氣中約90%的臭氧,其中離地面20~25km臭氧濃度達到最高,稱其為臭氧層。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為了喚起公衆環境保護意識,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确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簽署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所有締約國根據"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體行動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
保護臭氧層國際公約和中國履約行動
為了保護臭氧層,聯合國于1985年通過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87年通過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該議定書被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稱贊為“迄今唯一最成功的的國際協定”。
中國于1989年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6月加入修訂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成為按《議定書》第五條行事的締約國;2003年4月接受《議定書》哥本哈根修正案;2010年5月同時接受了蒙特利爾修正案和北京修正案;2021年6月接受了基加利修正案并于2021年9月15日正式生效。
2007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關于禁止生産全氯氟烴(CFCs)的公告》(2007年第43号),禁止除藥用吸入式氣霧劑用途、原料和豁免用途以外CFCs的生産,并出台一系列行業禁令,全面禁止CFCs的受控用途使用。
2013年起,我國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淘汰時間表,對HCFC-141b在内的HCFCs類物質逐步削減。
臭氧層為什麼會出現“空洞”
臭氧層空洞的形成是一種與物理化學、大氣化學、大氣環境、氣候環境和太陽紫外輻射等多種因素有關的複雜的大氣現象和過程。
對臭氧層破壞起主要作用的是氟氯烴化合物和含溴鹵化烷烴等化學氣體,它們來自于人類社會工業生産和現代生活過程中大量消耗的化石能源,如人類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發泡劑、滅火劑、殺蟲劑、制冷劑等,這些産品在使用過程中會造成氯氟烴排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氟利昂。
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複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盡管其量甚微,卻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讓“保護傘”變得“漏雨”。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北緯度地區50公裡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學家把這種積極變化歸功于全球對某些制冷劑、發泡劑的限制使用,同時說明隻要全球行動,人類可以抵制或者延緩生态危機。另外,南極臭氧層空洞在2019年縮小到了近年來的最小尺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