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绛筆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喜婷正在進行打尖的工序。 武俊傑 攝
中新網運城9月28日電 題:山西新绛“文房四寶”之毛筆:婆媳兩代人傳承千年技藝
作者 高雨晴
“父親曾常對我說,做事要認真,每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不能馬虎。”銘記父親的教導,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绛筆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喜婷,堅守30餘年,傳承家族手藝。如今,她将其傳授給兒媳趙蘇梅,隻為不讓這門祖傳手藝失傳。
把合好的羊毛捏在手中,用骨梳從下半截開始往下慢慢打尖,一邊打完、然後折住再把兩邊各打完後,把梢梳通、放下備用……28日,在山西運城新绛縣積文齋筆墨莊制作車間内,張喜婷正在“打尖”,兒媳趙蘇梅在一旁進行後一道工序——“齊羊毛”。
新绛,古稱绛州,是中國曆史文化古城。新绛以手工業發達著稱于世,特别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制作,更是聞名遐迩。其中,绛州制筆已有兩千餘年曆史,經绛州人代代相傳,制筆工藝得以發展至今。
28日,在山西運城新绛縣積文齋筆墨莊制作車間,張喜婷正在打尖,兒媳趙蘇梅在一旁齊羊毛。 武俊傑 攝
绛州毛筆曾為曆代朝廷貢品,與南方湖州毛筆齊名,素有“南湖北绛”的美稱。鼎盛之時,绛州街巷制筆商鋪林立,販筆商賈雲集,绛州毛筆銷往全國。如今,新绛僅存“積文齋筆墨莊”和“于良英筆莊”兩家百年純手工绛筆制作作坊在堅守中傳承。
其中,積文齋筆墨莊始于1936年,由制筆老藝人張永福所創辦。他将绛筆和绛墨的制作技藝分别傳授給女兒張喜婷和女婿王壯生。
上世紀80年代,在工廠上班的張喜婷遭遇下崗。“父親見我沒事做,正好家裡沒人學,便決定将這門手藝傳授于我。”張喜婷說,剛開始學不進去,感覺“坐在那兒特别熬人”。父親則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不管怎樣,你一定要學會,下一代有人做了,就不怕失傳了。”于是,20歲出頭的張喜婷,開始學習制筆,至今已有30多個年頭。
趙蘇梅正在進行齊羊毛。 武俊傑 攝
張喜婷介紹,純手工制作的積文齋毛筆,主要由水活和幹活兩大工序構成。水活包括挑羊毛、漚羊毛、齊羊毛等,幹活包括粘筆、修筆、攏筆、定型等,全部工序近百道。“這是父親經多年探讨研制,總結出的一套完整的生産技術。”
為了不讓祖傳手藝失傳,張喜婷将绛筆制作技藝傳授給兒媳趙蘇梅。而她的兒子王剛,則随父親,傳承了祖父的绛墨制作技藝。
從起初“站在一邊看”到“嘗試着制作”,再從“能夠獨立完成一道工序”到“喜歡上這門手藝”,趙蘇梅花了半年的時間。
制作绛筆需要挑羊毛、漚羊毛、齊羊毛等近百道工序。 武俊傑攝
作為年輕一代的非遺傳承人,趙蘇梅肩上的任務不隻是傳承,而是要讓更多人了解绛州毛筆。每年,趙蘇梅和愛人王剛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展會的邀請,他們已先後去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
過去,趙蘇梅與婆婆一直在自己家中進行绛筆制作。“兩三年前,我們成立了公司,修建了廠房,同時還招了四五個工人。”趙蘇梅說,由于制作過程複雜,目前,簡單的交給工人做,主要的工序還是由她們自己完成。
談及未來,趙蘇梅說,“爺爺辛辛苦苦創下來的近百年的老字号,我們要更好地傳承,到自己孩子這一代,也希望他們能夠‘接力’下去。”(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