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隋炀帝楊廣為什麼死

隋炀帝楊廣為什麼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4:38:35

604年7月13日,隋文帝在大寶殿逝世,楊廣繼位。

605年,3月17日,楊廣命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将作大匠宇文恺營建東京。3月21日,征調黃河以南各郡縣民工一百餘萬人,開挖通濟渠。

隋炀帝當皇帝才八個月!短時間内,他啟動二項浩大工程,要不是他吃錯了藥,就是他已經醞釀了很久,認為啟動這二項工程,有當時的現實必要性。

楊廣繼位後建年号“大業”,表明他不甘寂寞。他父親效法始皇,統一全國,他便一展宏圖,欲比漢武。

《隋書》道:隋炀帝“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雖然後面便有惡評,但這句評語,結合楊廣的作為,說明他并非泛泛之輩。

楊廣谥其父親為“文帝”,應該是希望後人谥他為“武帝”。因為,他閃亮登場時的頭銜,便是平陳大軍總指揮;他治理江南十年,是江南第一人;他也想建立“文治武功”。

隋炀帝是否吃錯了藥,我們無法知道,但他修建東都洛陽,在當時,确有現實意義,也有修建的條件:他父親積攢了雄厚的家底。之前已經說過家底,不再贅述。

那麼他為什麼要營建東都呢?

一、曆史因素。

洛陽地形險要,《隋書》:“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高祖劉邦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漢王諒據并州反叛,使州縣或淪非所。此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戶,複在河南。南服遐遠,東夏殷大,因機順動,今也其時。群司百辟,佥諧厥議。”各部門、衆朝臣,大都同意興建東都。

與長安比較,洛陽位置适中,便于山東、江南、淮海一帶轉運兵力,便于監督施政,聽采民意。因此,曆史上有許多朝代,如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北魏都曾在洛陽定都,洛陽是中國最早建立、曆時最久的都城。

楊廣治理江淮,是淮南道行台尚書令,在統一戰争中,他是前線總指揮。統一後,江南、嶺南,多處多次發生叛亂,攻陷州縣,殺死隋官,他又負責江南平叛的政治經濟政策、後勤保障、江南郡縣管理、南北文化融合,對江南的狀況感同身受。604年八月,楊諒據并州反叛,使楊廣深感“關河懸遠,兵不赴急”。

于是楊廣産生了營建東都,便于管控全國的想法。

隋炀帝楊廣為什麼死(為什麼要勞用民力興建洛陽東都呢)1

東都洛陽的皇城(源自網絡)

但他下诏道:“豈謂瑤台瓊室方為宮殿者乎,土階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國本,本固邦甯,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複起于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将贻于後世。

二、人口、地理,及糧食物質轉運因素。漢王楊諒在并州造反,平叛後,“并州移戶複在河南”,急需加強控制。關中人口衆多,地域不廣,漕運不便,朝廷與民争食。每遇關中受災,多有饑民至洛陽就食。

至隋代,特别是統一全國後 ,關中“ 地狹人繁 ”,糧食産出已遠不能滿足關中需要,供應極度困難。東南糧食可以轉輸于洛陽,但因渭水、廣通渠運力不足,加之黃河三門峽河道狹窄,水流湍急,物資轉運至長安得改用陸路,既運輸量有限,又耗費耗時。

開皇十二年(592年),“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衆” ,民衆吃飯穿衣問題已無法解決。一遇災荒,朝廷官員的糧食供應都難以保證,何況百姓!如開皇十四年,“ 關中大旱人饑 ” ,隋文帝隻得親“率戶口就食于洛陽 ”,到富庶的洛陽解決吃飯問題,并 “令百姓就食,從官并準見口赈給,不以官位為限”,隻按人頭,不論官職。

皇帝“逐糧”,且名副其實,表明洛陽的經濟地位已遠超長安。隋文帝時期,關中百姓至洛陽就食,已有數次,隋炀帝楊廣,不希望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三、配合大運河。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修建洛陽城後的第四天,便修建通濟渠。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有了大運河,漕運至洛陽就方便了很多,這才有了隋炀帝乘龍舟三下江都。

隋炀帝楊廣為什麼死(為什麼要勞用民力興建洛陽東都呢)2

大運河(源自網絡)

但是,洛陽至長安還要經過三門峽,還要逆黃河、渭水、廣通渠而上,當水運不足時,隻有依靠陸路運輸。所以,隻修大運河,不建東都,是不完整的。

人們也許要問:洛陽建了,大運河也修了,為什麼唐朝還要定都長安呢?

1.唐朝在長安建國,不可能剛建國就遷都。

2.隋末唐初,天下大亂,與全國一樣,關中人口大減,糧食物質需求也随之減少。

四、興建洛陽東都對後世的影響。

回顧曆史,發現洛陽與唐朝也淵源頗深!

李淵先取關中,統一全國,定都長安。之後,唐王朝便與洛陽結下不解之緣。《隋史》:“隋炀帝始建東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而東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之四五焉。”

唐太宗批評東都,當然不好意思遷都洛陽,但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親自改洛州為洛陽宮,并多次遷到洛陽辦公。

657 年,隋朝滅亡38年後,唐朝第三任皇帝高宗,就将洛陽正式定為東都。武則天,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都在洛陽。

隋炀帝楊廣為什麼死(為什麼要勞用民力興建洛陽東都呢)3

唐朝東都洛陽街景(源自網絡)

武則天常駐洛陽,後建立“武周”,成為女皇,定都洛陽。唐玄宗李隆基就出生在洛陽,但他取得政權後,卻在長安登基稱帝;這裡面,有他對 “武周”王朝的反感。

即便如此,唐玄宗也将洛陽作為都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712至756),《舊唐書》載:從開元五年(717年)至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帶着文武百官,來回遷移東西兩京,多達十次。他幾乎是每兩年折騰一次。

736年11月他從洛陽回長安後,就長住長安了。接着,安史之亂來了。

唐朝時,随着人口的增長,長安也發生多次大饑荒。由于河流運力不足,904年正月,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大統一王朝就再未在長安建都。

唐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但736年,他返回長安後,唐朝廷對關東各鎮節度使的控制權,便逐漸喪失,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的根據地都在關東。安史之亂後,唐朝廷對關東的影響力式微,這才有了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定都洛陽,洛陽也是北宋的西京,直至1127年。洛陽曾長期作為中國的國都,曆時2900年,是中國朝代最多的古都。即使從605年開始,也有522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