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及保護措施?#2022護苗有我:守護未成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及保護措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國有關“未成年人法律保護”
目前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法律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内容有哪些(簡單一點)?
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内容
《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法修訂對教師有什麼新的要求?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論文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
未成年人問題就是社會問題,随着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面臨着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問題,未成年人問題社會化日趨嚴重。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齡與70年代相比已提前了兩至三歲,14歲以下少年違法犯罪比例上升,未成年人犯罪日趨低齡化。
導緻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的教育與關愛不夠,特别是單親家庭的子女,導緻未成年人過早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因缺乏父母的關愛,感到很孤獨,便結識了街上一些和他年齡相仿的人,和他們一起打架、喝酒、抽煙,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二、學校對未成年人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在德育教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上存在薄弱環節。特别是有個别學校、個别老師怕影響到班級成績和榮譽,對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或者經常不能完成作業的學生,采取歧視、冷漠甚至更為惡劣的手段,将未成年人推出校門,使其過早地辍學在家,由于無事可做就到社會上玩,因而結識了一些行為不良的同齡人,以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會不良環境對于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加劇。随着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未成年人群體利益與其他群體之間的矛盾加劇;随着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不良文化和醜惡現象對未成年人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随着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未成年人保護事業尚缺乏高效、暢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時有效的解決途徑;随着日新月異的信息化,夾雜其間的消極内容會對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正常社會化帶來阻礙。特别是“網吧”現象最為顯著。在增加青少年與外界溝通和交流的同時,網絡的負作用也很多:網上消極信息泛濫,成為未成年人過錯行為加劇的影響因素;無節制的網上漫遊,有損未成年人的健康;虛拟的網上世界使一些未成年人疏于人際交往,偏離社會規範,有的甚至犯罪。
四、未成年人自身素質不高,認知能力低,抵禦能力差。有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由于疏于防禦成為違法犯罪的被害者以後,出于各種原因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的。
從未成年人犯罪主體的來看,有以下特征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低齡化趨勢明顯;
二、從作案未成年人文化程度看,初中、小學文化居多;
三、女性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呈增長趨勢;
四、從未成年人作案人員身份來看,農民、學生、社會無業閑散人員居多;
五、從未成年作案人員違法經曆來看,初犯、偶犯居多。
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他們具有三個共同特點:
—、法制觀念淡薄,犯罪具有偶發性和模仿性;
二、思維幼稚、偏激,—旦犯罪,容易産生逆反心理;
三、社會經曆單純,主觀惡性不深。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但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可塑性和可改造性。從某種意義上看,對未成年人犯罪,社會的責任大于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責任。雖然對于未成年被告人,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都作了一系列有别于成年被告人的具體規定,在審判、處刑、訴訟權利,執行刑罰等方面都給予比較充分的法律保障。但是還不能說是切實的司法保護的規定,結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實際情況,應當制定有别于成年人犯罪的一整套的司法保護的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進入司法程序往往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陰影,不利于回歸社會。因此從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案、收押、審理、處理和執行等程序上都要有明确的單獨的規定,司法程序可以是簡易的或者相對地不正式的,“盡量采取緩和的氣氛”,對未成年人犯罪也盡量減少适用刑罰,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罰規定越具體越好。把未成年人犯罪真正納入司法保護中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