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介紹:教師之聲是學科網專門開設的,教師經驗投稿分享平台。有經驗别藏着,學科網百萬級别新媒體加持,教師之聲期待您的分享!(️投稿方式見文末)
溫馨提示:全文共3186個字 閱讀需約8分鐘
投稿文章為老師原創作品,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作者自述
Hello,大家好!我是一名從事多年一線教學的英語老師。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開學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君共勉。
有幸被照亮,也想成為光
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同階段不同年齡總會遇到讓你眼前為之一亮的人。在學業,工作,生活中引導你,給你注入新的思維,賦予你内心更大的力量,讓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助力前行。
今年有幸又結識了新的隊友,在他們身上我總能感受到一種對工作的熾熱和眼神裡透露出來有感染力的光。
在開學的教師培訓會中,幾位專家的講座也猶如一束束新的光芒,啟迪着後輩,激勵着同行,使我對教師的這份工作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産生了許多共鳴。
這讓我想到了夏鵬老師曾經講過的一句話:“有幸被照亮,也想成為光!”放在此處尤為貼切。
一名好教師 亦師亦友
西安中學秦才玉老師的圍繞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與藝術為主題,結合自己和學生之間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名優秀教育工作者幾十年來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的敬業态度。
同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推動、托舉了自己帶過的每一位學子,很多故事令人動容。
秦老師倡導一名好教師,亦師亦友。學生也是我們老師成長的鏡子,我們為學生營造的中學生活能成就孩子未來的成長。此外,我們的課堂要有活動,講課要語言生動,課下交流和藹溫柔像朋友,每位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特色與風格。
尤其是班主任,他們是學生中學生活的陪伴者,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則,榜樣引領。處理問題時,要保護隐私,寬容鼓勵。對待學生也要和藹可親,以柔克剛,耐心幫助,陪伴成長。
我作為文科生,對福建名師林新建老師的教學與課堂管理的專題講座印象頗深。其中有三點對我非常實用:
第一,觀念成就人生。要想取得不一樣的結果,就需要不斷轉變觀念,改變模式不斷創新。
作為一個十多年的老師,聽到這番話很有感觸。老教師容易走經驗教學的老路,但時代大環境在變,學生特點在變,教材和高考模式也在變,如果我們墨守成規不能與時俱進,那麼也許最後我們所謂的老教師隻是年齡變老了而已。
這樣的職業生涯我想是所有老師都不願看到的。我們不能因為年齡在逐漸變大就給自己貼标簽,這種心理暗示會讓自己覺得跟不上新的要求和節奏。
其實一個人是否能轉變觀念,不斷創新和年齡并沒有絕對關系。每每看到那些比我們年齡更大的老師在不斷發光發熱,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我會覺得倍受鼓舞,我想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一顆不斷向上的心。
第二,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學不僅僅隻是知識的傳授,也要以學生是否展開了積極的思維活動為評價依據。
高中生已經有了較強的思辨能力,所以相較于初中,高中生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思維訓練,不應隻是對知識的簡單死記硬背,加工處理。而課堂就是思維訓練的最佳陣地。此時,老師的引導就尤為重要。
這其實就是林老師談的第三個要點:“問題”。
他是一名數學老師,因此他認為向學生提問題就是數學的心髒,因為好的問題的設計就是促進孩子進一步思考的橋梁。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貫穿着課堂的始終,它們是組織教學的聚焦點和接力棒也是學生發展的催化劑和啟動器。問題是動力,思維是核心。總之,以問題為中心引領課堂教學,以思維為核心促進學生發展。
關于提問,有一本很不錯的書可以推薦給大家《學會提問》,這本書不限于某一學科,而是可以打開你的思維,讓你更好地提問。通過林老師的講座,雖然是不同學科但對我的啟發也很大,課堂直擊某一點,把握事物本質,啟發學生思維,往往要比幾張圖片更實際。
福建漳浦中學的劉校長和我們陝西鹹陽呼秀珍老師,做的講座雖然側重點略有不同,但從他們的事例和理念中都體現了一名教師對學生和教育的愛。
劉老師博古通今,提倡立德,即,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闡釋了什麼是德。教師的作用就是點燃和喚醒學生,教師是一個信念的傳播者,必須以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去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老師要用自己的一桶水,引出學生的無窮水。我想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得是長流水,自己如果是一條豐盈的河流,那麼學生就一定能從中汲取自己所需的養分。
呼秀珍老師,以她78歲的高齡孜孜在教壇耕耘幾十年的敬業精神,無不闡釋了和體現了劉老師所提到的這一切。呼老師的敬業精神和愛生之情,吾輩隻能望其項背。但同時她的精神就像道閃亮的光照亮着每一位從教人員,隻要我們心中有愛,我們也會成為那道光。
正如王校長最後在師訓最後講的那樣,一位老師要有一顆愛心,一張笑臉,一身正氣,一手絕活,才能培養出充滿活力,意識超群,内心豐盈,志存高遠,同濟天下的學生。
孟子認為“人心有四端”:是人應該擁有的四種品德:仁之端——恻隐之心;義之端——羞惡之心;禮之端——辭讓之心;智之端——是非之心。
孟子指出,人性也如同水性一樣,人性是善的,但在世界的各種境遇中卻可以為善,也可以為不善。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
“上”指的是“最,至”;“善”是“好,高”的意思。因此“上善若水”說的是“人最高的品質,要像水一樣”。原因就是,水能夠有利于萬物的生長,但是它卻不會和萬物争奪什麼。
善意是人最美好的品質,孕育着無限能量。有了無限能量自然如水般平和無争,心中的義就會大于利。
那麼在教育之中上善中的水是什麼呢?我想就是教師對教學和學生的愛。
愛讓教育有溫度。愛意味着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沒有愛,教育是冷漠的教育。
愛心滋潤教育,教育才會擁有溫度,孵化出生命的光彩、為每一個學生塗抹人生幸福的底色。
但教師對學生的愛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差别的,教師的愛應當以尊重遵循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充滿理性、建設性,不能在愛的名義下做出傷害學生之事。
給我們師訓的每一位名師身上所散發的光芒裡,無不包含着人的善和愛,這種平和心态賦予了他們無窮的勇氣和力量。
每當聽到他們那些常人做不的事情時,我常常在想支持他們内心的強大動力是什麼?難道隻有名和利嗎?如果如此,我想他們很難有如此大的成就,也不會在教育道路上走得這麼遠。
我想每一位名師身上所散發的光芒裡,無不包含着人的善和愛,這種平和心态賦予了他們無窮的勇氣和力量,而學生優秀的表現就是他們最好的回饋,身為教師也有同感。這種愉悅感便是事物半衰期比較長的感覺。當你真正地堅持了正确的事,你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内心的豐盈和滿足讓他們有了持久的動力,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讓自己活成了一道光,照亮别人。
作為教師,我們的終極目标是把孩子培養成有智慧,有獨立人格,能讓自己幸福的人。知識,高分固然重要,但不是目的,也不是第一位的。它隻是中間的過程或者說是學習的副産品。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說過一段廣為流傳的話:“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當學生被照亮那一刻,他們内在的光芒也會被激活。隻有光能照亮光,猶如愛喚醒愛。
當我們面對事實越理智、越冷靜,面對自己就能越坦誠。哪怕周遭都是黑暗,我們也要努力尋找光明,真誠坦蕩蕩地走在人間,一顆赤子之心照亮黑暗,心之所向,光明萬丈!
專欄介紹 投稿通道開啟
教師之聲是學科網專門開設的教師經驗投稿分享平台。有經驗别藏着,學科網百萬級别新媒體加持,教師之聲期待您的分享!
投稿要求:最重要的是原創走心~關于教師成長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如教學經驗分享、班主任經驗分享、中高考備考、家校溝通、學生心理等等均可。
投稿方式:可在文末留言或者私信小編進行投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