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7 05:53:12

很多人說學習很沒勁,尤其是理論部分,因為教育理論很枯燥?那是你見識太少,3個實驗帶你學習帶你飛~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教育理論很枯燥)1

大家在日常的學習中,一般學的都是全新的知識,為了增強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就要學會如何運用學習遷移的方式進行學習,什麼是學習遷移呢?學習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已經學習到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前輩的心理學家們為了驗證哪些内容或方式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習遷移,做了一個又一個好玩的實驗。

第一個共同要素說理論給大家介紹的是桑代克的“形狀知覺”實驗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教育理論很枯燥)2

在這個實驗中桑代克以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訓練他們判斷不同大小和形狀的圖形面積。這些大學生分别估計了100多個矩形、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根據結果預測了這些大學生的判斷面積的能力。然後用90個10-10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讓每一位被試進行判斷面積訓練。

最後這些大學生受到兩種測驗:第一種測驗要求判斷13個與訓練圖形相似的長方形的面積;第二個測驗要求判斷27個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27個圖形是預測中用過的。研究表明;通過平行四邊形訓練的大學生,被試對矩形面積的判斷的成績提高了,但他們對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側圓形的判斷的成績并沒有提高。實驗說明了,隻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産生遷移。即兩種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時可以産生遷移也就是桑代克所說的的共同要素才能更好的遷移。

第二個概括說理論給大家介紹的賈德的“水下擊靶”實驗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教育理論很枯燥)3

賈德做的水下打靶實驗,他把十一二歲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分成A,B兩組練習水中打靶。對A組被試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後進行練習,B組則隻進行練習、嘗試,而不教原理。當他們達到相同的訓練成績以後,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續打靶時,學過原理的一組的練習成績明顯優于未學過原理的一組。賈德認為這是因為學過原理的一組已經把折射原理概括化,從而對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調整和适應,把原理運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賈德說:“指折射原理把水外的、深水的與淺水的經驗――組織成為整體的思維體系。他們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動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種深度的水的時候就能有效地應付了。總之,他們在理論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實際情況後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經驗去迅速地解決需要按實際情況作分析和調整的新問題。從而得出遷移的關鍵在于,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他們之間的共同原理,也就是概括說的學習遷移理論。

第三個關系轉化說給大家介紹的是苛勒的“小雞啄米”實驗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教育理論很枯燥)4

苛勒的小雞啄米實驗是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兩種灰色的紙下面尋找食物。通過條件反射學習,小雞學會了隻有從深灰色紙下才能獲得食物獎賞。然後,變換實驗情境,保留原來的深灰色紙,用黑色紙取代淺灰色紙。問題是:如果小雞仍然到深灰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 如果小雞是到兩張紙中顔色更深的那張(即黑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對關系作出的反應。實驗表明:小雞對新刺激(黑色紙)的反應為70%,對原來的陽性刺激(深灰色紙)的反應是30%;而幼兒在做同樣的實驗時始終對黑色紙的刺激作出反應。

他認為這結果證明是情景中的關系對遷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被試選擇的不是刺激的絕對性質而是比較其相對關系(把在前一種情景中學會的關系即"食物總是在顔色較深的紙下面"遷移到後一種情景中,從而做出了正确的反應)。

苛勒通過實驗證明遷移産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即遷移的産生依賴于兩個條件:一是兩種學習之間存在有一定的關系;二是學習者對這一關系的理解和頓悟。其中後者比前者重要。習得的經驗能否遷移,并不取決于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的要素,也不取決于對原理的孤立的掌握,而是取決于個體能否理解各個要素之間形成的整體關系,能否理解原理與實際事物之間的關系,即對情境中一切關系的理解和頓悟是獲得一般遷移的最根本要素和真正手段。苛勒認為,人們越能發現事物之間關系,則越能加以概括、推廣,遷移越普遍。

教育學原理帶給我的啟示(教育理論很枯燥)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