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接觸到明朝戲曲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瞬間被文中唯美而感人的台詞所吸引,雖然《牡丹亭》距離今日已有400餘年的曆史,但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愛情依然牽動人心,感人肺腑。
在明朝這個封建韻味濃郁的時代,女子處處受到限制,年輕女子在出嫁之前,幾乎隻能身居閨閣,極少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杜麗娘便是這樣一位女孩,縱然生的花容月貌,在這樣一個青春懵懂的美好年華,卻隻能嚴格恪守封建禮教,在這豆蔻年華之時,甚至連自己家的後花園都沒有去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人性的悲哀。
人性的覺醒
俏皮而有反封建精神的丫鬟春香無意間帶着杜麗娘來到了後花園,面對這滿園春色,她大為驚歎,原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這也激發了自己對人性自由的覺醒,原來自己之前的年華都荒廢了,這姹紫嫣紅的春色都被辜負了,于是由衷的贊歎道“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為愛而生為愛而滅
在遊園中,她緩緩的睡着了,夢見了拿着柳條的書生柳夢梅,并請她作詩,相互接觸中産生了微妙而強烈的愛情,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而無情,這終究是南柯一夢,杜麗娘醒後,極度思念柳夢梅,渴望愛情,最後竟消香玉隕,正可謂印證了《牡丹亭》中所寫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幸運的是,最終在石道姑和牡丹仙子等幫助下,還魂複生,在與柳夢梅經曆了生死、戰争、封建禮教的重重磨難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情與理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探讨的主旋律,更是衆多文人墨客喜歡描寫的主題,《牡丹亭》用浪漫的寫法描寫了柳夢梅和杜麗娘之間的愛情,轟轟烈烈,曆經生死考驗,這自然令我們動容,但是,這部經典的《牡丹亭》,向我們傳達更多的,卻是主人公從骨子裡對封建傳統禮法的叛離精神,女子為什麼就隻能呆在閨閣不許出門?女子為什麼就不能自由戀愛,隻能媒妁之言?女子為什麼隻能千篇一化的接受封建禮教,而失去了自由的人性和人格?
湯顯祖其人
《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生活在明朝政治最為腐敗的時代,而湯顯祖雖然是朝廷的官員,但其性格淳樸而孤傲,富有正義感,這自然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無奈之下隻得辭官歸隐,曆經數10年寫下了轟動一時的《牡丹亭》,湯顯祖向我們傳達的主題,是渴望掙脫封建牢籠,追求個性解放,在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做法即便是以卵擊石,也要努力的嘗試。
400年過去了,《牡丹亭》沒有被曆史所遺棄,反而有了更強的生命力,被改變的昆曲《牡丹亭》依舊活躍在舞台上,為人們展現了一段藝術化而浪漫的愛情故事,難怪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牡丹亭》活在舞台上,更活在我們的心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