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5 13:00:17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1

一、《論語十二章》中的儒家思想(教材七上P50)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集大成論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其核心是“仁”。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内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衆。

義:原指“宜”,即行為适合于“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别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于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範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範知識。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緻的态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寬想、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于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而應着重于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于飼養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勸,力求其改正,并非對父母絕對服從。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然而孔子論孝,還講"父母在,不遠遊",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現了其時代的局限性。孝被後世之儒定為繁瑣儀式,剔除宣揚封建主義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養老",将孝親與忠于民族大義相結合,主張死後薄葬節用等。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并稱,視之"為仁之本"。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2

二、《論語》中的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髫( tiáo )

年:女孩七歲。

始( chèn )、龆( tiáo )年:男孩八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此”“龆年”或“髫年”。)

總角:泛指幼年。

垂髫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指未

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幼學:十歲。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教材七上P51《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及笄( jī ):女子十五歲。(《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ニ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

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幹地古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幹支,因而稱作“六十: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外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禮記。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

耄蹇( mào dié ):八九十歲。

鲐( tái )背之年: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3

三、出自《論語》的成語(教材七上P53)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已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後生可畏】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後多用此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之不如今也。)

3.【見義勇為】看到了争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類推,能觸類旁通。(《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5.【任重道遠】意思是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曆長期的奮鬥。(《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教材七下P93)

6.【手足無措】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在哪兒好了。形容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7【溫故知新】溫習已學過的東西,又有新的體會。現在有時比喻吸取曆史經驗,給認識當前情況提供參考。(《論語.為政》:“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血氣方剛】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9【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現泛指愛國的願意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論語·衛靈公》“仁人志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0【言不及義】說話一點兒也不涉及正經的道理(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11.【誨人不倦】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别而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當仁不讓】原指以仁為師,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4

四、古代常見的敬辭(教材七上P31)

中國是曆史悠久的禮儀之邦,漢語中有許多敬辭和謙辭。敬辭,即表示對别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别,像《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尊君”與“家君”,前者是尊稱對方的父親,後者是謙稱自己的父親。常見的尊敬稱有以下幾類

1.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别人親屬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尊稱對方父親),令堂(尊稱對方母親),令郎(尊稱對方兒子),令愛(尊稱對方女兒)。

2.惠:用于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惠臨、惠顧(商家多用于歡迎顧客),惠存(請對方保存)惠贈(指對方贈予财物)。

3垂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問、垂詢(指别人詢問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愛(多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護),垂青(指别人對自己的重視)。

4.賜:用于别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答複等。如:賜教(給予指教),賜複(請别人給自己回信)。

5.高:用于稱别人的事物。如:高見(指别人的見解高明),高論(别人見解高明的言論),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紀)高齡(用于稱老人的年齡),高就(用于問别人在什麼地方工作),高朋(敬稱友人),高鄰(敬稱鄰居)。

6.賢:對人的敬稱,稱呼對方,多用于平輩或晚輩。如:賢弟(1.敬稱自己的弟弟,2.敬稱别人的弟弟,3對弟子或年歲較幼之友的敬稱),賢侄(對侄輩年輕人的美稱)。

7.奉: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如:奉送(贈送),奉還(歸還),奉勸(勸告),奉陪(陪伴)。

8,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論語>十二章》中的孔子、曾子是對孔丘、曾參的敬稱。(七年級上冊P52《(論語>十二章》)

9.其他敬辭:

斧正:請人修改自己的文章。

莅臨:稱貴賓來到。

光臨:稱他人來訪。

駕臨:稱對方到來。

駕:指車輛,借用為敬辭,稱對方。

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

雅教:稱對方的指教。

雅:用于稱對方的情意或舉動。

雅正:指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

貴姓:問别人的姓氏。

貴恙:詢問别人的疾病。

貴庚:問别人的年齡。

貴體:稱别人身體。

貴幹:詢問别人要做什麼。

府第:稱對方之家。

府上:稱對方的家或老家。

足下:敬稱對方。敬請:請求别人做事。

享年:稱死去的人活的歲數(多指老人)。

大作:稱對方的著作。

大駕:稱對方。

仁兄:對朋友(兄弟)的尊稱。

叨( tao )光:沾光(受到好處,表示感謝)。

勞駕:麻煩别人。

高攀: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成親戚。

包涵:請别人原諒。

借光:用于請别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

教正:請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做某事。

屈就:用于請人擔任職務。

久仰: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見面時)。

高擡貴手:客套話,多用于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

不吝賜教:敬辭,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見或請教問題。

鼎力相助:敬辭,大力相助(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

高朋滿座: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才能高的人

屈就于低下職位,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率先垂範:帶頭給下級或晚輩作示範。

虛懷若谷:謙虛的胸懷像山谷一樣空曠深廣。形容非常謙虛。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5

五、古代常見的謙辭(教材七上P31)

常見的謙敬詞語可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話,意思即對别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别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别人家中的人(外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

除“家”“舍”“令”外,謙辭還有“小”(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抽”(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寒舍,稱自己的家)等等。

1.家:用于對别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

親屬。如:家父、家嚴、家尊(父親),家母、家慈(母親)。

2.舍:用于對别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

3小:用于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4愚:用于自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弟(向比自己年長的人稱自己),愚見(自己的見解)。

5.拙:用于對别人稱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已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6.敝: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7.鄙:用于自稱。如;鄙人(謙稱自己),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8.其他謙辭;

塗鴉:說自己的字寫得很壞。

綿薄:謙稱自己薄弱的能力。

見笑:被别人恥笑。

托福:依賴别人的福氣,使自己幸運(多用于答語)。

叨教:領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謝)。

叨擾:打擾(受到款待,表示感謝)。

贻笑大方:贻,留給;大方,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學者或行家笑話。

無功受祿:沒有功勞而得到報酬。

才疏學淺:見識不廣,學問不深。

德薄オ疏: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德薄能鮮:德行淺薄,才能低下

不情之請:客套話,不合情理的請求(向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

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後,比别人先行一步。

恭敬不如從命:與其态度謙遜有禮,不如遵從人家的意見。

望塵莫及:同對方相比,差之甚遠。

一得之愚:一得,一點兒心得;愚,愚見,謙辭。謙稱自己的一點兒愚昧的見識。

不足挂齒:足,值得;挂齒,放在嘴上說。事情輕微,不值得一提。

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區區此心:區區,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點兒心意或想法。

愚者幹慮,必有一得:愚笨人多次思慮問題,也會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獲。也作“愚者一得”。

班門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魯班。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不吝指教;不吝惜自己的經驗來教誨

借花獻佛:拿别人的東西做人情。

恕不遠送:不再繼續送。恕,對方不要計較。

【附】敬辭、謙辭實例

好久不見說“久違”

初次見面說“久仰”

求人原諒說“包涵”

請人批評說“指教”

麻煩别人說“打擾”

求人幫忙說“勞駕”

托人辦事說“拜托”

求給方便說“借光”

請人勿送說“留步圳

看望别人說“拜訪”

等候客人說“恭候水

沒能迎接說“失迎”

陪伴朋友說“奉陪”

謙稱 無暇陪客說“失陪”

問人姓氏說“貴姓”

問人幹嗎說“貴幹”

貴賓來到說“莅臨”

歡迎購買說“惠顧”

歡迎詢問說“垂詢”

請人告訴說“見告”

稱人愛護說“垂愛”

謝人愛護說“錯愛”

稱人贈予說“惠贈”

請人保存說“惠存끼

請人收禮說“笑納”

歸還原物說“璧還끼

稱人之家說“貴府”

稱己之家說“寒舍”

贊人見解說“高見”

稱己見解說“抽見咔

的 稱人兒子說“令郎”

稱己兒子說“犬子”

稱人女兒說“令愛” 稱己女兒說“小女”

向人祝賀說“恭喜” 求人看稿說“斧正끼

求人解答用“請問” 請人指點用“賜教”

賓客來到用“光臨” 歸還原物叫“奉還”

對方來信叫“惠書” 老人年齡叫“高壽”

木 祝人健康說“保重” 與人相見說“您好”

問人住址說“府上” 請人協助說“費心”

接受好意說“領情” 得人幫助說“謝謝”

身體不适說“欠安” 希望照顧說“關照”

請人赴約說“賞光” 需要考慮說“斟酌”

無法滿足說“抱歉” 言行不妥“對不起”

慰問他人說“辛苦” 迎接客人說“歡迎”

客人人座說“請坐” 臨分别時說“再見”

送人遠行說“平安”

9.其他稱謂

八拜之交: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谒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肺腑之交:指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刎頸之交:哪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又稱為"生外之交”。

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 chǔ jiù)交”。

車笠之交: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認的朋友。

竹馬之交:指童年時就要好的朋友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6

六、古人的名、字、号、稱謂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成人後則有字、号;死後有谥号。

1)名:是在社會上便用的個人的符号。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2)字:一般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又叫“表字”。在在遵循”名字相應”的原則,别有趣味。如“孔門十哲”之一的宰于,子子我,“予”與“我”同義;三國坦蜀國丞相諸身亮,子明,“亮”與“明”同義。“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端術賜,子子貢,“賜”與“貢”反義;南宋理學朱熹,字元晦,“熹”與“晦”反義

3)号:是一種固定的别名,有的以住地和志趣等為근取号(包括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十封材七上P15)、杜雨的少陵野老(教材七上P63)、蒲齡的聊齋先生(教材七上P105)等。别号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撖,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等。死後由息帝頒賜的榮稱叫“谥号”,如宋朝朱熹谥号“文”,人稱朱文公(教材七上P38)等。

4)稱謂:

①稱官地。“聞道龍标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龍标指王昌齡,原為唐代縣名,是王昌齡任官之地。(七年級上冊P15《古代詩歌四首》)

“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指陳( shi )。太丘,縣名。(七年級上冊P30《陳太丘與友期行》)

②稱官職。“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謝太傅指謝安,太傅為官位名。(七年級上冊P29詠雪》)

“岐王宅裡尋常見”,岐王指唐玄宗的弟弟李範,被封為岐王。(七年級上冊P63《江南逢李龜年》)

③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表示禮貌和尊敬。“元方時年七歲”,元方是陳紀(陳的長于)的字。(七年級上冊P30《陳太丘與友期行》)

子夏日:“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是蔔商的字。(七年級上冊P52《く論語>十二章》)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7

七、古代主要節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元宵”。

春社日:古代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竈神(土地中),祈求豐收。(教材七下P119陸遊《遊山西村》)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舟。(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教材七上P119李商隐《七夕》)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指陰曆九月初九,古人有登高、飲酒、賞菊、插茱黃免災的風俗。(教材七上P64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辭舊迎新。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8

八、詩歌常見意象

1.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春來北國,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羁旅的傷感。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七年級上冊P15)

2.秋。(1)表達遊子思鄉、閨婦懷人、離别之苦、思鄉之情。馬緻遠《天淨沙。秋思》(七年級上冊P16《古代詩歌四首》)

(2)豪邁、豪放、開朗、豁達、喜悅(天高、氣爽、雲淡)之感。劉禹錫《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七年級上冊P140《課外古詩詞誦讀》)

3.子規。布谷鳥,又稱“杜鵑”,也名“杜宇”。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顔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标過五溪。”(七年級上冊P15(古代詩歌四首》

4.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烏鴉是一種不祥之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馬緻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七年級上冊P16《古代詩歌四首》)

5.海。海蘊含着遼闊、力量、深邃、氣勢。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七年級上冊P14《古代詩歌四首》) 6.日月、星漢。表達磅礴氣勢。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七年級上冊P14《古代詩歌四首》)

7.雨。暮雨、夜雨表現悲愁、悲壯意境。李商隐《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七年級上冊P140《課外古詩詞誦讀》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七年級上冊P141《課外古詩詞誦讀》)

8.明月:古詩中多借明月抒發思鄉懷人之情。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七年級上冊P15《古代詩歌四首》)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9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10

關注我,學好語文。

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義(傳統文化知識彙總)11

關注我,學好語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