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令人晶晶樂道的話題,不僅拍成了電視劇,還寫成了書籍。由此可見,國人對三國這段曆史有多喜愛。
魏國的曹操、吳國的孫權、蜀國的劉備。這些人物在短暫的三國中,各得一方三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作為一個河北人,早年奪取荊州以後。他卻沒有定都荊州而是把國都定都在遠在幾百上千裡外的成都。
從曆史的角度,以及國家長遠發展來說,當時定都成都而不是荊州,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因素。雖說當時荊州從其他方面來說可能比成都要好,但是有這三點是荊州不具備的!
劉備定都成都主要的因素是這以下三點原因
一:自古來說打仗,守的一方基本上就是能進可攻退可守的原則。而成都就符合這樣的條件,成都靠近重慶。
從重慶出三峽以後,就可以直達湖北的平原地帶,直接可以進攻孫權的吳國。但是吳國如果想進攻劉備的蜀國,那就太難了。因為兩岸都是大山,不利于進攻。利于防守!
魏國如果進攻蜀國的話,也需要穿過秦嶺的大山,才能進攻成都,而且陝西部分地區還是屬于蜀國的。這樣既有屏障又有防守,戰略因素,定都成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二:便于兵源的補充,打仗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拼的就是人力物力,人力就是兵源。物力就是錢财、裝備的補充。
成都這個地方,自古也是商賈雲集的地方,人口衆多。年輕人也比較多,那麼在成都周邊都是大山,如果不會經商。當兵入伍,絕對要比在家做農活更好。雖說可能有丢掉姓名的危險,但是起碼有飯吃,有兵饷領。萬一說不好,還能建功立業!
成都又是天府之國,周邊礦産資源也非常豐富,便于制造兵器。武器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三: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成都靠近漢中平原,當年的漢中平原也是著名的糧倉之一。一個國家容易動亂的原因,無非就隻有兩個主要的。吃不飽穿不暖,然後賦稅太重。
既然成都周邊産糧豐富,就能滿足國民的基本需求,吃飽。吃的飽了,大家基本上也就不會起義了,因為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和吳國以及魏國發生戰争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既要能保證自己不被消滅,還要能保證自己有能力消滅對方。
除了進可攻退可守之外,那麼就需要找一個可以制造兵器,提供兵源,糧草的富庶之地!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天府之國的成都都符合,那麼部隊最怕就是糧草斷供。有了糧食的保障以後,即使不能打勝仗,打敗仗的概率也降低很多!
一支軍隊,糧草供應不上和糧草充足。這一支軍隊的戰鬥力相差可是天壤之别。而且成都便于發展經濟,國家經濟上來了!
财力、物力、人力都有。雖說不能一下吃掉另外兩國,起碼在建國之時,不至于一下就被地方攻破!
綜合上述原因,即使荊州再好。當時定都成都要比荊州強百倍。而且荊州太靠近吳國了,随時都有可能被吳國攻打。
讓國都随時處在戰争的危險下,是一個不明智的舉動。再者,一旦定都荊州,成都就屬于大後方了。不容易調兵遣将,而魏國有可能偷襲蜀國的後方!那就是一個兩面夾擊的狀态!
當然,後面荊州也是被吳國打下了!成為吳國的國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