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已成為衡水著名的“城市名片”。衡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
|
衡水新地标——衡水市文化藝術中心(左)與衡水市體育館守望滏陽河兩岸。 陳康攝 |
波光粼粼的“東亞藍寶石”衡水湖、穿城而過的滏陽河、沃野千裡的大平原……這裡是河北省衡水市——一座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更因優良的生态而獨具魅力。
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相繼推進,衡水因發展而幸福;《衡水市文物保護條例》《衡水市養犬管理條例》《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等相繼發布,衡水因圭臬而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衡水市堅定不移地打造以人為核心的詩意栖居幸福之城,“内外兼修”,強化城市精細管理,不斷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擦亮生态底色城市名片
夏日炎炎,荷意漣漣,衡水湖的荷花進入觀賞佳期。來自石家莊的遊客胡偉華和袁光帶着家人,來到衡水湖邊遊覽美景。“水鳥、荷花、水波都透露着生态之美。我們每年都來一次衡水湖,觀賞美景。”袁光說。
衡水湖湖泊面積75平方公裡,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塗、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濕地生态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享有“東亞藍寶石”“華北之腎”“京津冀最美濕地”“京南第一湖”等多個嘉譽。
衡水湖是衡水的“生态名片”,在維護京津冀區域生态系統和保護珍稀瀕危鳥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務價值。然而,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衡水湖正被“包夾”在衡水主城區和冀州區之間。為系統保護這一汪碧水,衡水市态度堅決、措施果斷——逐步恢複其西湖部分的兩平方公裡濕地、周邊建設生态護坡、實施禁漁和增殖放流、完善衡水湖生物鍊,實現了人與自然、城市與生态的和諧。衡水市濱湖新區資源保護局監測科科長張餘廣說:“近年來,衡水市實施了生态清淤、沉水植物種植等項目,保證湖水水質;建設大湖心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實時動态監測。”針對鳥類重點繁殖區域,設置衡水湖小湖隔堤,保護栖息地。
近期以來,衡水湖的綜合執法人員在巡湖時很有成就感,巡一圈下來,不見偷撈偷捕、網水鳥拿鳥蛋等現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持衡水湖的生态刻在了每個衡水人的心底。”執法人員感歎道。
在多年的努力下,衡水湖水質總體穩定在地表水Ⅲ類标準,鳥類種數由保護區建立時的283種增至目前的332種。衡水湖成為了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地。2017年3月,308隻青頭潛鴨在這裡闖進了國内外觀鳥專家的視線。“這次觀測出的青頭潛鴨群被認定為當時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青頭潛鴨種群。”張餘廣說。此外,“鳥界大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鹳,也把這裡當做了遷徙驿站。
2022年1月1日,《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實行,衡水湖邁入“專法”保護時代。“衡水湖的管理和處罰有法可依,更加有利于保護工作的開展。”濱湖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振傑說。
清澈碧綠的滏陽河水從主城區穿過,岸邊樹木蔥茏、綠草如茵……滏陽河衡水市區段長11.75公裡,是衡水的“母親河”。近年來,衡水市大力實施滏陽河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改善提升了沿河水生态環境。如今滏陽河市區段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情景,白鹭、長腿鹬、黑嘴鷗等水鳥來此栖息。“看着水鳥在這裡鍛煉,别有一番風情。”市民杜月紅笑着說。據了解,衡水市将繼續治理滏陽河,完善提升其作為河道的重要作用。
一灣碧水,一川奔流。衡水市将生态保護提升到城市建設的重要層面,持續擦亮了優美水生态底色的城市名片。
精準治理提升生活品質
“我們20多年的老舊小區改造後,安上了天然氣、修葺了樓頂、改造了道路、增加了綠植。每天回到小區,看到漂亮的環境,心情舒暢。”衡水市區廣廈家園小區居民長青大爺逢人就誇,“老舊小區改造好!”衡水市的老舊小區改造,是年初市人大代表投票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據悉,2022年的衡水20件民生實事,涉及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建設等多個方面。
從2018年2月開始,衡水市探索實施了民生實事的人大代表票決制。政府要幹什麼事,先把這些事拿出來讓人大代表、老百姓來決定該幹哪件。這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目前該市已實現市、縣兩級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全覆蓋。
民生實事“考卷”答得如何?衡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對20項民生實事集中“審閱”。“飲用水的水質安全如何保障?”“廁所日常怎麼維護?”……人大代表們一路走、一路看,全方位了解民生改善情況。“出門是公園,入眼皆小景,很惬意!”說起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尚品林溪小區居民張強說,“政府把這塊地方改造成了小公園,遛遛彎、健健身,鄰居們都喜歡來這裡。”河北省人大代表信金煥說:“口袋公園雖小但透着文化味,人們休閑娛樂的同時,也滿足了精神文化需求。”
一座城市的品質保證,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
驅車駛過衡水市的大街小巷,道路旁綠樹成蔭、風景秀麗;主次幹道上機動車禮讓行人,文明有序;居民小區内環境優美、幹淨整潔;志願者身穿紅色馬夾,成為傳播文明理念的亮麗“志願紅”……
昊和沁園小區居民蔡女士通過“綠創環保”微信小程序“預約回收”服務,坐等生活廢品上門分類回收。衡水市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再生物資回收公司對接,為市民提供免費上門收集可回收物的便民服務。
衡水市城市主次幹道及背街小巷提升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開展。桃城區報社街是市區的繁華商業街,最近剛剛完成了面貌提升改造。“咱這老商業街區改造真是太好了,不僅提升城市環境,對我們經營也非常有利!”沿街商戶李先生喜上眉梢。
在桃城區何家莊鄉劉裡馬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場“吐槽大會”正在進行。“能在小區廣場建衛生間嗎?孩子貪玩,想上廁所再跑回家來不及。”“樓道門鎖壞了不及時修,防盜門不防盜。”……小到路面坑窪、門店油煙,大到下水道管網,居民代表“一吐為快”。市、區、鄉三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吐槽”的問題逐一答複,給出解決方案、明确落實時限。“有意見随時提、有想法盡管講、有不滿大膽說”成為衡水城市治理工作新常态。
高質量發展繪就城市美好生活
衡水于1996年撤地建市,當時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城建基礎設施差、城市化水平低。認清差距、找準目标、拼搏前行——26年來,衡水市既要在經濟發展上發力,又要在城市建設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有宏觀上“一湖四區”組團型生态城市框架的構建,也有細微處基礎設施的提升——多條主次幹道拉開城市框架;藝術中心、植物園、奧體中心相繼建成,多項市政工程的完成讓城市更宜居……
2018年5月,文化藝術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成為衡水靓麗的文化地标;2020年9月,第32屆“飛天獎”、第26屆“星光獎”頒獎典禮在此舉辦。
作為地标性建築,衡水安濟橋修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河北省現存最大的古代石橋之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初,修繕完畢的安濟橋恢複行人通行。古橋、流水、明月——“衡橋夜月”美景再現。
這些日子,“綠波通行”成了衡水人嘴裡的熱詞。交警部門打造了8條“綠波”主幹道,實現信号控制聯網聯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數據顯示,城區全天道路平均車速環比提高12.7%,部分道路平均通行時間減少12.6%,平均停車次數由2.8次降至1次以下。
在衡水市生态環境局的生态環境指揮中心,電子屏上監測數據不斷更新。通過整合業務系統,将監管數據進行彙總,形成衡水生态環境保護“數字地圖”。今年1—6月份,衡水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58,同比下降3.0%,達标天數105天。市民張偉說:“以前霧霾多、藍天少,現在環境好了,霧霾也很少了。”
衡水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中6個率先達到“長治久清”成效的城市之一,建立城區一體化管理體系,被評為“河北省雨污分流改造示範城市”。全市深層超采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較上年同期回升13.32米,位居河北省第一。
“衡水确定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力打造詩意栖居的幸福之城。我們相信,衡水一定能夠成為‘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宏偉藍圖中具有獨特魅力的版塊。”衡水市委書記吳曉華說。
來源:《 中國城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