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人教版孟子三章八上原文

人教版孟子三章八上原文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2 08:08:41

人教版孟子三章八上原文(人教版八年語文上冊)1

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注釋

天時:指有利于作戰的時令,氣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團結。

三裡之城:方圓三裡的内城。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築的一道城牆。

環(huán):包圍。

之:代這座城

而:連詞表轉折。

夫:句首發語詞,不譯。

而:連詞表遞進。

天時:指有利于攻戰的自然氣候條件。

是:這。

也:表判斷語氣,“是”。

城非不高也:城牆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護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

堅利:堅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糧食。

多:充足。

委:抛棄。

而:然後

去:離開。

之: 代詞,代“城”。

是:代詞,這

故: 所以。

域:這裡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以: 憑借。

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

固:使鞏固。

國:國防。

山溪:山河。

險:險要的地理環境。

威:威服。

以:憑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軍事”。

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者,什麼的人,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

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達極點。

畔:通“叛”,背叛。

之:意思是“到、到達”。

至:意思是“極點”。

順: 歸順,服從。

以: 憑借。

之: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親戚:内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故:所以。

有:要麼,或者。

勝:取得勝利。

譯文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團結。

一座方圓三裡的小城,有方圓七裡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呀。

城牆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團結啊。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内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着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麼不戰鬥,戰鬥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文言知識積累通假字

(1)畔(pàn),通:“叛”,背叛。

古今異義

(1)城古義:内城今義:城市

(2)池古義:護城河今義:水塘

(3)委古義:放棄今義:委屈、不甘心

(4)國古義:國防今義:國家

(5)親戚古義:泛指内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包括父母兄弟。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員,親屬,不包括父母兄弟。

(6)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7)域古義:這裡用作動詞,限制。今義:地域

(8)是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9)兵古義:兵器今義:士兵

(10)然而古義:這樣卻今義:表轉折的連詞。

一詞多義

(1)利天時不如地利:有利條件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2)之三裡之城:的,助詞多助之至:到天下順之:代詞,指得道者。環而攻之而不勝:代詞,代指這座城

(3)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氣候,時令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時機,機會自雲先世避秦時亂:代,朝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當時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季度,季節當是時,婦手拍兒聲:時候

(4)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和樂春和景明:和煦

(5)去委而去之:離開,逃離,逃亡去死肌,殺三蟲:除去,去掉西蜀之去南海:相距,遠離公然抱茅入竹去:前往,到别處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也:距離

(6)勝環而攻之而不勝:取勝予觀夫巴陵勝狀:非常美好,美妙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盡,完驢不勝怒,蹄之:能承擔,能承受日出江花勝紅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勝過,超過

(7)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頑固固以怪之矣:原來,本來君子固窮:安守,堅守

(8)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逃跑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滅亡

(9)城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内城城非不高也:城牆

(10)而環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轉折委而去之,連詞表順承環而攻之而不勝,連詞表修飾

詞類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用作動詞,鞏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特殊句式 判斷句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團結)

問題探究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論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結論。

本文從決定戰争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争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進行論證,開篇即提出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設例進行論證,再據此闡發引申,層層深入,最後得出斷語,邏輯性很強。因此認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結論,不是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麼特色?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章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接着運用戰例,分别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進一步闡發,說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緊緊圍繞得“人和”這一中心,環環相扣,逐層推理,顯示出極其嚴密的論證藝術和極強的邏輯性。

(2)論證中運用排比、對比等手法,使文章氣勢恢宏,筆酣墨暢,結構缜密。

(3)文章上部分運用舉例說明,下部分運用對比說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論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