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1:28:12

形而上學是西方傳過來的,中國和東方其他的國家以前沒有這個概念,它起源于古希臘,在亞裡士多德那裡被正式命名,并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有人說,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研究基本上就是圍繞着形而上學展開的,但這麼長時間過去,關于它的定義和各種争論還是處于無果狀态。今天,咱們不求結果,不要标準,隻求在探索和理解形而上學方面往前稍微走那麼一小步,在我看來,對于這種艱深又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就算很小的一小步,那也算是很厲害很超前了。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什麼是形而上學)1

形而上學的定義

形而上學指研究科學以外的、沒有形體、用科學原理證明不了的事物,比如宗教、信仰,比如人的精神、靈魂。在哲學上,它指用超驗的思辨方式去研究非客觀(人的理念、心靈領域)或無形世界的一種哲學體系,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實本質,确定宇宙存在物的意義、結構和原理。在哲學曆史上,形而上學起源于古希臘的思辨哲學,以唯心主義為基石,也是精神現象學的最初源頭。

主要問題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源是什麼?靈魂是否存在?(對于這點,其實中國古人很早也追問過,到了魯迅那裡,被寫進了小說,通過悲劇人物祥林嫂的發問“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被藝術化的表現了出來),人的自由意志等,後來又分支為本體論、目的論。

以上隻是關于形而上學的簡單字面定義,它的實際和内裡要遠遠比這複雜和艱深的多,複雜和艱深到如何程度,恐怕連道家所理解的“無極”或“道”都難以企及或者打個平手,如果有人問你宇宙的本源或者人的理念世界是什麼?靈魂存在嗎?對于這種問題,你能輕易就作答嗎?即便你能作答,你能作答得對作答得準嗎?(弱弱的補一句,如果你說你能,那你就太假大空太不自量力了,因為到目前為止,對這些問題的探讨仍處于最高級且相對隐秘、神秘、又很難言說和說清的狀态之中)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什麼是形而上學)2

形而上學與認識論

有些哲學家把形而上學與認識論分開,認為認識論應該和形而上學對等,處于同樣的高度,二者是哲學大廈的兩大主題和支柱,這方面,康德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認為建立在經驗之上的屬于有限的知識或科學原理,人是可以認識的,但是那些先驗或超越于經驗之上的屬于無限、先天的知識或原理,人是認識不到的,也沒有這個能力認識,他覺得一個人即便把天下的學問、知識全都學盡,與這種解釋宇宙本源所要具備的“形而上學“”知識相比,也還是遠遠不夠的,況且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除此外,康德還把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分别進行了詳細區分和澄清,避免後來的哲學家在這方面作無謂的兜圈和浪費時間。

形而上學還有另一個定義,就是對世界實在本質的追問和思辨,抑或指那種對導緻萬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的追問和探求。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把形而上學的基本問題理解為一種“存在”,他認為形而上學追問的應該是“在”,而不是“在者”。後來的存在主義哲學進一步把這種追問擴大為存在加本質,即研究“存在”的同時,還要研究“存在的本質”。

作為形而上學的創始人,亞裡士多德把形而上學分為三塊,一塊是單純的“存在”科學,一塊是涉及“最高存在”的神學,最後一塊是屬于“自然原理”的科學。但由于這三種區分或歸納太多籠統,不夠準确,到了近代,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把它作了簡化,之後又針對性的提出了三條原理,在哲學界乃至科學界确立了形而上學的研究對象,即靈魂、宇宙與上帝,靈魂指人的精神、心理活動;宇宙指世間的一切萬物,尤其指一種整體的關系;上帝指淩駕于人類之上的一種實體存在;後來,哲學界對形而上的讨論和追問,無論其如何變化,發展,都沒能徹底脫離笛卡爾的這一劃分。

在中國,有關形而上學的談論并不多,但是也有。理學家朱熹就曾說過:“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形有狀是此器”,他把形而上看做一種道,一種無影無形的事物。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什麼是形而上學)3

形而上的另一種闡述或理解:本體論

本體論或目的論出現的較晚,但是它跟形而上學關系密切,甚至有些哲學家認為本體論就是形而上學,即便沒有形而上學範圍大,指代廣,至少也是形而上學的重要組成。從狹義上講,本體論就是關于“存在”的理論,這些理論或觀點注重對“現象”與“本體”的雙向同時研究。可以這麼說,西方哲學中,隻要有人追問普遍一般的東西,隻要他們對變化(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主張,認為萬物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在對立與沖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協調或均衡,而這種協調或均衡本身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沖突與變化,沖突與變化使世界充滿生機與活力,而經協調或均衡後的和諧使世界歸于甯靜與永恒。雖然萬物處于變化之中,但是變化之中孕有尺度和規律。很多人知道他,還因為他的那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指的是:河裡的水是不斷流動的,你這次踏進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進這河時,流來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名言幫我們揭示出了“萬物皆動”“萬物皆流”“萬物皆處于變化之中”的真理及事物的存在形态,後世的很多哲學家都從中深受啟發。)之中的不變感興趣,他們實際上就進入了本體論,如果他們還希望發現絕對永恒的真理,那麼存在就會很自然地成為形而上學的組成及研究對象。

除了本體論、存在,形而上學還有更多名字,因為它研究和追問的是一種宇宙萬物最普遍、最根本、也最高級的知識,所以它的對象可以是“實體”(上帝)或“本體”(存在),也可以是一種“精神”或“絕對”。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什麼是形而上學)4

對于廣義的形而上學,必須要提一個人,就是巴門尼德,他的學說幾乎和赫拉克利特的學說形成對立,他認為“真實”永遠不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認識“真實”。受“神是不動”的思想影響,并依靠抽象思維,他從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範疇——“存在”。他認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是連續不可分的,存在本身永遠不變;且存在像神一樣是不動的,是真實的,可以被思想,可以被人的精神所認識;而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幻象,不能被思想,不能被認識。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的感受、經驗是意見之路,是多;而在這衆多變化之中的不變(存在)是真理之路,是一;不變的存在與多變的感覺經驗是一對多的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巴門尼德是第一個把“存在”納入哲學的研究對象之人。

而後來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師徒把這種“通過思想把握存在”的思路繼續具體化,把存在的“一”與萬物的“多”的關系問題,轉化為了一般與個别、共相與殊相(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比如平時我們說貓,指的就是一個概念,它隻在我們的理念或語言中才有,現實中是沒有的,這個“貓”指的就是一般、共相,它包含你所能認識的一切貓——白貓、黑貓、大貓、小貓……,但貓這個一般性的概念,在現實中是看不到的,它隻是我們給所有貓下的定義,起的名字而已。那能看到的是什麼呢?隻有當我們具體說白貓或那隻貓或蹲在牆角的貓、毛特别長的那隻貓、你家的貓……等這種有實際所指的時候,才能看到,而這具體的白貓或那隻貓就是個别、殊相)的關系問題,這也算是對形而上學所做出的一大貢獻。

為什麼說形而上學是錯的(什麼是形而上學)5

對于現今的我們,對于對形而上學感興趣想發出宇宙追問的人,搞清一對多、一般(個人覺得,在此用普遍這個詞更準确)與個别、共相與殊相的關系問題,以及柏拉圖所說的理念世界與感覺世界的問題,是我們進入形而上學,繼而通過不斷變化的現象、表象乃至假象最終獲得處于不變之中的本質、規律乃至真理、宇宙終極目标的關鍵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