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這項有着數千年曆史的古老運動被尊為日本“國技”,它與日本神道教一樣源遠流長,是一項尊貴的職業。其實,相撲并不是單純的競技格鬥,它還是一種祭神儀式,用以祭拜日本人自古以來信仰的存在于自然萬物中的“八百萬神”。現在的相撲賽程安排仍延續了江戶時期的形式。
相撲比賽的賽場稱為土俵,傳說為“神降臨的地方”。建一個土俵要3天時間,需7卡車特制的粘土。開工前有一個精心準備的儀式,由神道士監工。完工時還需舉行儀式,當然也可以在每次錦标賽開賽的前一天進行“土祭”。土俵上方垂着青赤白黑四色穗子,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上天的四大神獸——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四色彩穗寄托着“祈禱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每季大相撲錦标賽為期15天,每年共6季,三季在東京舉行,其餘則在大阪、福岡和名古屋舉行。人們相信,賽期内神靈會降臨土俵,而力士們将得到佑護。
比賽開始時,行司(裁判)身穿鐮倉幕府時期武士樣式的和服走進土俵,站在土俵中心,開始點名。兩隊相撲選手分别從東方和西方入場,習慣上,東方入場的要比西方入場的高一個段位。随後,“橫綱”(最高段位的相撲力士)進行土俵上場儀式。橫綱在擊掌後,左右兩腳依次高舉後用力踏地,以震懾土地之神,因為級别最高的橫綱被認為是“真人神”。這種入場儀式可追溯到17世紀。
随後,每一組對決的力士入土俵時會撒些鹽在土俵上,在日本人的觀念之中,撒鹽是可以潔淨驅邪的。在大相撲舉辦期間,幾乎每日用鹽量達四十五公斤。撒完鹽,力士腳掌尖着地,雙膝外張,雙肩放松,雙手放在膝蓋上。為了保持平衡,力士必須挺直上身,此舉表示尊重對手之意。這個動作看起來容易,實際上必須要有豐富的經驗才能看起來穩若泰山。
通常,相撲比賽很短卻很激烈,選手之間糾纏僅持續數十秒便決出勝負。相撲力士獲勝後将接受裁判頒發的獎金,這時力士會淩空連劈三次“手刀”(力士空手向左右中方向連劈三次的動作),以向“決定勝負的三位神明”緻意。
拳擊和西式摔跤中常見的怒氣沖天,在今天的相撲中是見不到的;陰謀詭計也幾乎與相撲無緣。觀衆很少起哄或喝倒彩。相撲手是一個好的輸家,他們對裁判的裁決無論在言語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從不顯露出不快,對對手也很有禮貌,是一項始于禮終于禮的運動。
然而,并非誰都可以成為相撲選手,相撲招募有着極其嚴苛的條件。首先是體格方面,體重須達75公斤,身高須達1米73。更為要緊的是,相撲選手必須在部屋忍受地獄般的痛苦訓練。部屋的生活是非常單調而傳統的,講究絕對的服從。學徒們不能喝酒,不能随便外出,每天早上5點起床就得開始無止境的殘忍的重複摔跤。在70多次的訓練中,學徒們像米袋似的被抛來抛去,他們可以推、撞甚至絆倒對手,但是不能踢或用拳頭打。如果有學徒摔倒後哭泣,就會被摔得更加用力。數小時的艱苦訓練後,新學員流着汗,渾身塵土站在旁邊,還要準備将毛巾或水遞給高段位的人。他們不得不為高段位的人擦背、跑腿、打掃衛生,洗衣服和做飯。
除了訓練,相撲選手必須通過大量進食米飯和炖肉來達到增肥的目的。 據介紹,日本相撲橫綱曙太郎每天要攝入18500至19000卡熱量,他的标準晚餐一般包括:500克烤牛肉、三大碗米飯、兩條油炸比目魚、兩到三隻炸雞腿、500克黃油餅幹等。稍作休息後,他還要進食一些填滿紫菜和魚肉的飯團。相撲選手們經常吃的日本料理是一種多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的高營養火鍋——稱之為“相撲火鍋”。在東京國技館周圍,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相撲主題餐廳,其中也包括相撲火鍋。
訓練的過程也是相撲手自覺修行的過程,在此期間,優秀的相撲手會練就堅忍的性格、超凡的毅力、樸素的品格,而這些都被看成是日本精神的濃縮。因此,相撲手普遍受人尊重,地位相對崇高。不過,日本也是一個很注重等級的社會,這也體現在相撲文化中。相撲手取得成功的标志是其段位的高低,段位決定一個相撲手穿什麼,梳什麼樣的發髻,拿什麼樣的薪水,受到同行什麼樣的對待。每個相撲手都必須了解高段位相撲手的特權并遵照執行。在所有段位中,唯獨橫綱不會降級,但如果橫綱連續輸掉2次比賽,就必須退役。僅次于橫綱的大關要升任橫綱,則必須蟬聯兩屆錦标賽冠軍。
現在願意并且合格做相撲運動員的人數正在減少,大有後繼乏人的意思。為了改變這種境況,日本相撲界開放門戶,開始接受外籍人士加入這項運動。現在已經有蒙古籍、美國籍、中國籍的外籍相撲運動員。最近日本相撲協會還組織運動員到北京和上海舉行“相撲公演”。但古老的相撲運動雖在國際上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可在日本本國卻有漸趨沒落之勢。這讓衆多的日本人,尤其是老一輩日本人有些心酸,他們不希望相撲運動所代表的日本武士精神也随之被人們淡忘。
商務合作:
請聯系qspyqswhz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