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萌主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當今社會,人們提倡男女平等、重視女性權利,但依舊有不少地區和個人秉承着女兒出嫁不能回娘家的傳統糟粕思想。女孩子隻要嫁了人,就真的和原生家庭沒了半點關系,以後的日子裡,最後的堅實“靠山”也不複存在。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讓回上星期一個朋友結婚,婚禮上的宣誓、緻辭讓很多人流下了眼淚,不得不說,在看到一對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時,内心還是無比動容的。
吃飯的功夫,我們這一桌的朋友閑聊起來,曉靜說起了她表姐的故事。
曉靜的表姐出嫁已經三年了,婚後兩年丈夫卻因車禍去世,她隻能一個人年紀輕輕帶着孩子。平時不怎麼回娘家,甚至過年也要等到十五之後才能回去看一眼。就是因為她們老家一直留有習俗:出嫁的姑娘在娘家過年會壞了娘家的财運。
聽到這,在為曉靜表姐感到唏噓的同時,我擡起頭重新審視了當天的新郎新娘……
其實,像曉靜表姐的故事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還有很多,不僅受到觀念的影響,也會有其他不同因素的多層作用,可能更加不堪,也可能比她稍顯幸運,但說到底,還是滿懷心酸。
▶寶媽A:當初遠嫁父母就不同意,結了婚過得好與不好也不想老回娘家。父母說是讓我對所做覺得負責,可我知道他們還是擔心我,不回去不想讓他們再操心我的事。
▶寶媽B:想多回家看看父母的,可真的太忙,不管是工作還是帶孩子。隻能等着過年回去幾天。
▶寶媽C:我是不喜歡回娘家,一句話說不好,我爸立馬甩臉色,我媽又是勢利眼,我又沒什麼錢,回去老擠兌我,三句話不離“你沒用”。
▶寶媽D: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是客人。
看到網上很多寶媽都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的感受,我突然想起《請回答 1988》中寶拉出嫁前,爸爸媽媽對她态度上的轉變,什麼活兒都不讓她幹,對話變少了,語氣中也包含了些許客氣。父母的小心翼翼讓寶拉覺得自己一下子變成了外人,但她卻又比大多數人要幸運,因為這份疏遠畢竟是源于父母對她的不舍和疼愛。
其實,已婚媽媽們之所以在結婚之後很少回娘家,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為何婚後很少回家?原因現實又心酸1)有工作、有新的家庭
結婚後,就要工作、家庭兩頭忙了,平日裡能把手頭的事情安排好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不要說擠出時間回娘家。如果是遠嫁的已婚媽媽,回趟父母家就更是困難了,就算自己有時間,孩子上學不休息,總要有人來照顧。
因為時間和空間的種種原因,很多已婚媽媽就是想回娘家看看,都不被允許。
2)婆家人的幹涉
不少媽媽很少回娘家,有可能也是因為婆家人的阻礙。婆婆不希望媳婦總回自己家,擔心外人看了以為是受了什麼委屈,在背後嚼舌根。所以,礙于婚後家庭生活的錯綜複雜,已婚媽媽們可能就隻有委屈自己,少回娘家了。
3)不想父母擔心
很多已婚媽媽在婆家受了委屈,就算自己默默忍受,也不願意回父母家尋求安慰。因為每個人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不管多大、距離多遠,最牽挂她的永遠是自己的爸媽。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生活,多數媽媽就選擇了少回娘家。
4)原生家庭已沒有歸屬感
除了外部因素,自身對原生家庭歸屬感的降低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已婚媽媽都表示,出嫁後再回娘家,就感覺自己是個外人,爸媽對自己的态度客客氣氣,兄弟姐妹也不像以前那麼親密了。
5)傳統觀念的加持
如今,很多父母依然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就是别人家的人,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對孩子的态度,都明顯不如哥哥和弟弟。如果當地還有出嫁不得回娘家的習俗,就更讓人無奈了。最後的“靠山”也消失了的感覺實在是既心寒又心酸。
各位寶媽是否也有過相似的經曆?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讨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