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琳琳
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終極名片”,每一個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上的創新實踐,都是在擴大社會責任内容的半徑。社會責任沒有邊界,它的進步,需要千千萬萬企業身體力行,在企業發展的坐标裡不斷增加責任關鍵詞。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化、規範化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她們正在身體力行地尋找企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契合點,共創價值,共謀福祉。
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步入社會價值共創階段,所追求的是企業與環境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願景,在新的商業環境中,依靠價值創造驅動企業成長,依然是大勢所趨。新時代下,企業如何開創責任新局?有哪些履責創新點?企業如何做可持續的社會責任輸出?
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責任觀察室》第三期“與責任同行,促進可持續發展新動能”于9月22日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行,本次活動特别邀請到上海商道咨詢公司總經理、合夥人劉濤,商湯科技智能産業研究院院長田豐,聯合麗格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麗格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李濱就“如何将社會責任精神融入到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戰略中”等話題帶來精彩的分享。
CSR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企業的公益力量展現社會責任擔當,是社會公益的中堅力量。
“這幾年,我們發現商業上對于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簡稱CSR)的要求更高了,它和可持續發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很難完全分開的。”劉濤表示,“我覺得ISO26000的定義更符合我們當下對CSR的一個需求。企業要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對自己的行為和決策産生的後果負責,這既包含了底線原則,也包含了我們對社會的考量,這是我對CSR發展的一個觀察。”
田豐從能源問題、糧食問題以及人類整個資源體系所面臨的挑戰三方面講述了CSR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從企業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相關案例。田豐認為,“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要從人類面臨的總體挑戰出發,人工智能既幫助人類邁過能源、糧食的壁壘鴻溝,也能夠提升社會整體人口健康度。”
對此,李濱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家醫療投資公司,我們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内外兩個方面,首先,要把企業内部的事請做好,然後是結合行業特點,組織醫生去邊疆地區做慈善供活動。隻有長期堅持,企業才能真正感受到社會責任感的履行,才能給企業帶來長遠的價值。”
如何開創責任新局
企業在不斷地增加自身體量和擴充業務内容的同時,也承載了更多的社會意義與價值。“新時代下,我們要把社會責任回歸到自身業務上面來,要從人文和創新兩方面來考慮怎麼去做企業社會責任和管理。”劉濤指出:“從人文和創新兩方面講,我們是有三個小點可以去關注的:一是管理者的理念和行為變化;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三是技術方面的變化。”
作為一家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田豐從白皮書發布、産業鍊倡議、智慧城市、醫療、亞洲聯盟建設等方面詳細分享了商湯的履責創新案例。“商湯是通過點、線、面三步走實現自身社會責任的自律自治、行業社會責任的倡議以及整個亞洲區域的國際組織和聯盟的生态建設。” 田豐如是說。
消費醫療行業普遍被描述為問題重重的行業,對于履責,醫美企業又該如何做呢?對此,李濱給出了答案:“首先我們要強化合規工作,要明确責任人,合規化和規範化是從底層邏輯開始着手,隻有整個企業合規了,承擔起了社會的終極責任,才能讓這個行業整體有所提升。企業通過公益事業和數字化轉型,促使整個行業邁向規範化,從而實現社會價值,這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體現。”
CSR戰略讓企業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
自2015年以來,人們開始關注生存環境的問題,随着“雙碳”戰略的提出,企業的社會價值也愈發受關注。從目前的來看,為社會責任買單的主要有兩類群體:第一類是群體消費者,第二類是群體投資者。劉濤表示:“我們如何去升級自己的社會責任戰略?實際上要更關注人的創新。現在有很多企業現做CSR項目,有的企業通過整合資源和創新的能力來解決社會問題,還有一些企業則是采取作秀式去履行社會責任,或者叫PPT社會責任,這會導緻整個社會的一個壞的循環,對于這點我們要有一個明确的邊界和判斷。所以說,我們既要鼓勵大家去創新,同時也要有所敬畏地創新。”
對此,劉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透明度和進展報告的發布可以更好地解決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問題,所以,CRS項目要跟企業的價值觀相結合,讓企業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
我們現在身處一個萬物互聯的全新生态中,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是構建人類社會美好未來的關鍵一步,田豐從人文、教育、環境、科技等方面着重分享了AI賦能在社會責任中發揮的作用。
科技是服務人的一個工具,也是改造環境的一個工具,同時,科技又帶來新的科技倫理的範疇、科技的責任。“我認為科技倫理是高于法律的,或者倫理其實本身就是高于法律的,這就是現在光靠合規不足以推動社會責任的原因,合規隻是一個底線。”田豐坦言:“人工智能絕對不是隻造福于中國、造福于亞洲,它實際上是造福全人類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标。”
“真正的科技要回歸到人本主義上,但是人本主義并不隻是服務于人,還要服務于更多的生物、更多的環境,甚至能夠找到更多的綠色科技,可持續發展的科技。”田豐如是說。
同時,田豐指出,企業社會責任具體落實也是核心關鍵點,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做:第一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技術可控、可持續發展三個原則;第二,通過倫理委員會,定期對全員進行倫理培訓、考試,不斷地帶給大家風險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正向的價值觀;第三,要有全面的倫理風控的審查機制。
公益是一件人人可參與、處處可行動的長期行為,它需要公民、企業、政府一同協調發展,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醫療美容行業作為群衆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一個代表,近年來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企業如何平衡效益提升與社會責任的履行?
對此,李濱用企業自身的做法诠釋了社會責任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别。李濱指出,“第一,作為消費醫療行業的一員,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身規模淨化整個行業的風氣;第二,通過公益活動錘煉我們内部的企業文化;第三,推動整個消費醫療的單獨立法;第四,通過數字化醫療轉型讓醫生責任制落到實處。”
“在推行醫生責任制的時候我們也遇到過挑戰,所謂挑戰,就是企業是否真正堅持長期價值主義,醫療是一個長期價值,醫生責任制損失的是短期價值,能夠忍受短期的經濟上的損失,來接受一個長期價值理性,這是我們遇到的挑戰。要想設立醫生責任制,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利益結構,要舍棄個人利益,并且長期堅持下去,從而獲得長期價值。”李濱如是說。
新時代下,對企業而言,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是第一步,而如何融合自身業務模式,更高效、可持續地實現社會價值則是每個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想與時代同頻共振,想獲得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必須承擔起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企業價值與能量,共創高質量發展的新未來。
《責任觀察室》是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一檔打造CSR圈層直播的對話欄目。作為一份有着三十多年曆史的财經媒體,《中國經營報》始終緻力于用媒體力量推動中國企業的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好企業和社會的連接器。《責任觀察室》作為“2022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重磅系列活動之一,彙聚了知名專家學者、專業機構及榜樣企業,我們來共同探讨當下熱點話題,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經驗,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媒體社會責任。
(編輯:孟慶偉 校對:翟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