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七則解析

論語七則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6:24:48

論語七則解析?7.22.[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①擇其善者而從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論語七則解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語七則解析(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1

論語七則解析

7.22.[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①。擇其善者而從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通釋]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那些好的方面來學習它,那些不好的方面就改正它。”

[注釋]

①必有我師焉: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在其中。焉,兼詞,在那裡,在其中。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選擇那些好的方面來學習它。而,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詞,這裡相當于“來”,下文的“而”相當于“就”。之,它,複指“善者”和“好的方面”,下文的“之”複指“不善者”和“不好的方面”。

[解讀與點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韓愈在《師說》中有“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苌弘、師襄、老聃”的話:二十七歲的孔子聽說郯國的國君郯子在觐見魯昭公時闡明了古人“以鳥命官”的話後,親自到郯國“學于郯子”;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苌弘,學琴于師襄。

诠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用《裡仁》第14章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最恰當,正反兩個方面都可以成為“老師”。《四書集注》說:尹氏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則善惡皆我之師,進善其有窮乎!”

本章産生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和“擇善而從”。

7.23.[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②!”

[原文通釋]

孔子說:“上天給了我品德,桓魋他能把我怎麼樣!”

[注釋]

①桓魋:當時宋國的司馬,主管軍事,是宋桓公的後代。公元前492年,孔子周遊列國,從衛國去陳國時,桓魋聽到消息率兵來阻攔。當時孔子正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周禮的儀式,桓魋拔掉大樹,而且要殺孔子。在弟子保護下,孔子離開了宋國,在途中,孔子說了這番話。魋,音Tuí。

②其如予何:他能把我怎麼樣。其,代詞,複指桓魋。如……何,把……怎麼樣。

[解讀與點評]

孔子周遊列國時受到反對者的重重阻撓,吃了不少苦,這一次差點把命搭上。好在桓魋還有些顧慮,沒有殺他。桓魋為什麼有顧慮,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自己是有仁德的人,“天生德于予”。當時有人信服孔子,孔子受到許多國君的禮遇,宋國是個比魯國還小的諸侯國,所以桓魋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wéi)輕易殺他,無可奈何之下,吓唬吓唬孔子。細論起來桓魋和孔子還是一個老祖宗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