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防沉迷”黑灰産》系列報道②
去年以來,應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網絡遊戲服務平台不斷優化電子身份認證機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除要求他們用真實姓名、身份證号注冊遊戲賬号外,部分企業還打造了多重“人臉驗證”關卡,嚴防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賬号登錄遊戲。
然而,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記者發現,在貼吧、微博、閑魚等平台的“遊戲交易”話題留言區,随處可見“遊戲租号,包過人臉”“代遊戲人臉識别”等信息。有商家承諾,未成年玩家若在遊戲内遇到了“人臉識别驗證”彈窗,他們可以第一時間遠程代為解除。
這是如何做到的?
未成年人借“代過人臉”繞開防沉迷機制
“遇到人臉識别彈窗,花了200元商家就幫我解開了。”
近日,16歲的小清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真實經曆。幾個月前,他通過閑魚上的“号販子”低價買到了一個成年人遊戲賬号,誰料登錄還沒多久就遇到了“系統判斷您當前賬号可能是未成年人在使用,請配合完成人臉識别”的系統彈窗。
由于号主并非小清本人,他無法通過人臉驗證,因此這一買到的遊戲号很快就被平台判定為是“未成年人使用”。根據系統要求,他必須重新進行“實名認證”:輸入未成年人身份證、姓名,替換原先的成年人賬号認證信息。但這樣一來,自己辛辛苦苦買到的成年人遊戲賬号就“廢了”,他本人将再次受到遊戲平台對未成年人遊戲時長、權限、消費額度等的限制。
怎麼辦?情急之下,他跑到貼吧等各種渠道求助,不一會兒就有商家主動找上了他。
“疑似未成年的,可以找我做遊戲人臉識别代過,首次200,後續20。”小清說,剛開始他還聽不懂這些行業“黑話”,反複确認後才明白,對方的意思是第一次幫他解除遊戲APP中彈出人臉驗證框的問題要收費200元,後續再出現類似情況,每次解除要另付20元。
商家告訴他,自己手上有不少成年人的身份證、姓名、照片等信息,按行業裡說的話就是“料子”。“快成年的我也有,可以給你換綁上,這樣這個人一成年你就能繼續登錄玩遊戲了。”
抱着試一試的态度,小清支付了200元,将賬号和密碼分享給商家後,對方告知他三天後可以正常登錄遊戲。果不其然,時間一到,小清順利“上号”,系統再次将其認證為成年人。
而據另一“料子”供應商小王表示,他手上的成年人實名信息要多少有多少,一般單價幾毛,未成年的稍貴,一般可以賣到1元甚至幾元一條,上千條起賣。利用這些“料子”,“代過人臉”服務商可以幫未成年遊戲玩家躲過人臉識别驗證,快速繞開防沉迷機制。
記者發現,“代人臉識别認證”已形成完整的黑灰産業鍊,從大量獲取用戶人臉、身份證等實名信息,收購及倒賣玩家實名賬戶,再到提供“代過人臉”認證或直接兜售“過臉”技術等,各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用戶前往論壇、社區、電商平台等相關遊戲交易分區,很容易就能找到這些服務或技術提供商,并在私下達成違規交易。甚至于在“騰訊成長守護”的防沉迷專區下,都有服務商在刷屏“打廣告”,誘導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十分猖狂。
謀暴利!有商家888元收徒傳授“過臉”黑科技
根據遊戲平台的最新要求,玩家在實名認證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輸入姓名和身份證号,還需要通過人臉識别動态驗證,在前置攝像頭前完成點頭、搖頭、眨眼等一系列連貫動作。
這對于“代過人臉”服務商來說就有些棘手了。他們手頭有“料子”不假,但這些“料子”裡用戶的照片都是靜态的,要用它們通過複雜的動态人臉識别,如何做到?
記者在貼吧、知乎等渠道以“人臉”“過人臉技術”等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有商家以600至上千元不等的價格兜售“代人臉認證”軟件和設備。記者通過QQ聯系到一位化名“明知”的商家,他表示暑期“代過人臉”需求上升,工作室正在急招人。“想學過人臉的找我。888元收徒,再花288可以買設備,我教技術,還提供銷售渠道。”
還有不少商家直接出售可用于“過人臉”的“三色工具包”。根據其中一人發布的文件夾截圖,記者了解到商家所謂的“過臉認證技術”并不是單一一項技術,而是由動畫制作、修臉P圖、“過臉”軟件等多套方案組合而成。用戶要掌握這項“技能”,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一段時間,還需要準備好小米4、小米6或OPPO、華為等機型,事先“刷機”。
“理論上說,有‘料子’對應的人的一張較高清晰度的正臉照就夠了,隻要用鼠标簡單操作一下,眨眼、轉頭等動态視頻平台都可以智能生成。”有出售“過臉”技術的商家告訴記者,這是一項“百搭”的技術,學會保準不虧,“它不僅可以破解遊戲的動态人臉認證,QQ、微信、58 同城等的也都可以。很多需要動态人臉認證的環節,這個都搞得定。”
對此,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對記者表示,這類黑灰産商家提供的“代過人臉”服務,一開始确實并非針對遊戲“防沉迷機制”,而是瞄準了需要人臉驗證的衆多互聯網服務環節。在黑灰産人士看來,這類環節中相當“有利可圖”。
然而,“代過人臉”的過程中,商家非法使用了人臉信息,“表面上看是侵權,但如果涉及量大,情節比較惡劣的話,這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而就在去年2月,廣東省公安廳網警總隊聯合江門市公安局網警支隊在全國12個省份查處了非法網站超500個、代過人臉工作室6家。
記者就此向商家表達了會否違法違規的擔憂。對方表示“我隻是教你學這個技術,怎麼用那就是你的事了,我可不會擔這個幹系。”但随後他又補充道:“其實自己小心一點就行了。做的人這麼多,也不多你一個啦。”
相關報道
起底防沉迷黑灰産①|孩子放假遊戲打通宵?是的,10元就可以
【記者】許隽 黃曉韻 周中雨
【視頻】許隽
【統籌】程鵬
【出品】南方産業智庫
【作者】 許隽;黃曉韻;周中雨
南方産業智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