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

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01:41:21

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作者:謝茂松在中國傳統裡,農曆正月初一原被稱作“元旦”現代因采用公曆紀元的緣故,将公曆新年的第一天1月1日稱為“元旦”,而把農曆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元旦之“元”為始,“旦”為日,元旦被稱為“三朝”(《尚書大傳》說“正月一日謂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又稱“三始”古代以十二時辰計時,夜半子時為起始,即交子之時(晚上十一點)所以,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老小守夜,在交子之時吃餃子,辭舊迎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在禮樂文明中體悟春節的智慧内涵)1

禮樂文明的核心精神

作者:謝茂松

在中國傳統裡,農曆正月初一原被稱作“元旦”。現代因采用公曆紀元的緣故,将公曆新年的第一天1月1日稱為“元旦”,而把農曆新年第一天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元旦之“元”為始,“旦”為日,元旦被稱為“三朝”(《尚書大傳》說“正月一日謂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又稱“三始”。古代以十二時辰計時,夜半子時為起始,即交子之時(晚上十一點)。所以,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老小守夜,在交子之時吃餃子,辭舊迎新。

中國哲學對始與終二者同等重視,往往講“終始如一”,把“終”放在“始”的前面。荀子說:“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周易》六十四卦的最後兩卦分别為既濟卦、未濟卦,将象征成功的既濟卦排在未濟卦前面,其深意也在于此。“終”是為着新的一輪的“始”。過年前全家大掃除、大清潔,以及大年三十沐浴後更換新衣服。這些隆重儀式,所表達的是《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是潔淨精微、自我淨化;也是《周易》大畜卦所說的“日新其德”,“日新其德”才有“大畜”之可大可久。所以說,春節蘊涵着中國文明的原理與智慧。

中國文明的底層結構是禮樂文明。禮樂文明強調慎始,強調始終保有初始的善心、仁心即“初心”,才能可大可久而保持連續未斷裂。這也是元月被稱為正月的原因所在,“元”就是“正”。禮樂文明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方式,節日尤其是過大年正是集中的體現。而禮樂文明包括外在的儀式與内在的抽象精神、文化價值兩個方面。

往常,春節過年莫過于穿新衣服、吃一年最豐盛的年夜飯,再就是祭祀、拜年、放鞭炮。新年著新衣,蘊涵着“日新其德”之意。衣服不隻是實用,在中國文明傳統中更是“人禽之辨”的文化象征,“衣冠人物”、“衣冠南渡”這些詞正說明了衣冠就是文明的指代。中國人過年,豐盛的美食世所聞名,這豐盛背後乃蘊涵着中國禮樂文明的發生。即《禮記》“禮運”篇所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禮運”篇強調可以用飲食來“緻其敬于”上天與先祖:“故玄酒在室,醴盞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為了除夕夜團圓飯的食物豐盛,在小年甚至更早在臘月初八就早早開始預備各種年貨。這既是為全家老少準備的,也是給祭拜上天與祖先準備的。若準備的食物不夠豐盛,則不足以顯示一年勞作豐收之盛,同時也不足以顯示對上天與祖先的虔誠和禮敬。

中國禮樂文明中緻敬、回報上天與祖先,體現為國家家戶戶必立的“天地君親師”的牌位,這就是兩千多年前荀子所說:“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先師。是禮之三本也。”化簡到隻有五個字的“天地君親師”牌位,百姓在家中日日見到,可謂是中國文明保持連續性的根本所在。所以,除夕“守夜”,全家老小準備種種豐盛食物、點心,所守、所迎者為何?所守、所迎之小者是上天呈事的竈神和諸神,大者則是天、地、君(現代則是“國”)、親、師。

大年初一一早,家家戶戶祭拜祖先。這被稱為“首祚”,即新年第一次祭祀祖先及神明,東晉王羲之《月儀書》說:“日往月來。元正首祚”。民間講究越早越勤快,越有福氣。各家将酒、葷素熟食供奉給祖先享用,并燃香、放鞭炮。祭完祖後,再帶上祭品到社官祭拜、供奉。所謂社官,就是鄉村裡的一方土地爺,可謂是管轄地方最小的土地爺。傳統中天下最大的土地爺莫過于京師社稷壇中的“社”,而京師社稷壇的左邊則是太廟,對應到普通百姓家則是祠堂。這就是家國同構的文明原理的體現。

正月初一,晚輩要給長輩拜年。初二以後由内而外、由親及疏、由近及遠地給同宗、外家以及其他親戚家互相拜年,再給鄰居、朋友拜年。拜年的“拜”字有深意。拜是禮拜、禮敬,即是《禮記•曲禮》解釋的“自卑而尊人”的文明原理:“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禮構建、穩固了家國天下共同體意識,而作為中國禮樂文明的集中體現,春節過年禮俗習慣中的祭祀、拜年,在節日儀式“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層面構建了家國共同體、天地人神生命共同體的内聚力。

除夕貼福字和春聯、吃餃子,大年初一祭拜天地與先祖、祈福等,都意味着上天賜福人間、祖先祝福後代。中國文明、中國百姓追求的福祉包括哪些?春聯常貼的“五福臨門”四字就概括了。“五福臨門”淵源甚早,“五福”最早出自五經之《尚書》的洪範篇,《尚書·洪範》謂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好的德行也是五福之一。民間則将五福說成“福、祿、壽、喜、财”。

上天賜福而福滿人間,意味着中國文明傳統的“天”不是與人相離、相隔而不可及的外在、純客觀的天,而是不僅與天子相關,同時與每一個普通人有關的天,是世俗的天,是給人間帶來美滿幸福的天,是可以人人親切稱為老天爺的“天”。由此我們可以更真切地理解“福”這一字,蘊涵着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價值觀。

故而中國人對于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是俗不可耐的庸俗,而是大俗方是大雅,其中有對于祖先、對于上天、對于給予人類的萬物的禮敬與回報。中國的天不是高遠不可及的,是可以通過供奉、祈求賜福的,但中國人深深地知道這種祈求不是坐等,而是要求自己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是龍德之為龍德的根本所在。毋甯說中國人是在上天之德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自強不息的德性的投射。

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相信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這是中國幾千來的過年傳統年複一年地不斷昭告給我們的可大可久之道。古今一體,誠不虛也。

(作者謝茂松系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文明和中國道路研究中心主任、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