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蒌蒿,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
惠崇是一位宋代僧人,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名畫,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幅鴨戲圖。
蘇轼将這首詩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圖畫雖然形象鮮明,給人一種視覺感,但畢竟是靜态的,蘇轼的一首詩讓這幅畫活靈活現起來,充滿了春日的動态景象。
蘇轼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經曆了烏台詩案和黃州之貶,當時他正值中年,但他心中并無悲怨,而是樂觀、活潑地面對生活。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充滿朝氣的人生态度,也正是他的這種心态才能創造出這樣富有生命力的詩句來。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隔着竹林就可以看到旁邊的桃花,說明竹林的稀疏,還沒有生長茂盛。“桃花三兩枝”,正是早春景象,桃花還沒有怒放,三三兩兩,但充滿了春日的朝氣與生機。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天江水溫度的變化當然隻有在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知道,它們與水有着密切的關系。詩中的鴨子增加了詩人的童趣,當時蘇轼的表情大概和孩子一樣惬意快活。我們如果細加思索可以看出,這句話不僅寫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也道出了人生哲理:凡事隻有親力親為,才會有真實的感受。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
“蒌蒿滿地蘆芽短”,蒌蒿是一種水草,是河豚的食物。現在,蒌蒿已經滿地生長,蘆芽剛剛冒出新芽,像極了莊稼人剃頭後新生的短發,畫面感立刻呈現出來,栩栩如生。
“正是河豚欲上時”,蒌蒿的吐芽,必定會有河豚出現。圖畫中靜止的畫面,被蘇轼用“欲上時”描繪得活靈活現起來,将虛景寫成了實景;将靜止寫成了動态。在蘇轼的眼中,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幅表在畫框裡的畫,而是真實的景象映在了眼前。讓讀者真切的感受到畫面的美感和真實感,使詩和畫完美的結合。
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出了蘇轼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敏銳機智的感受,他将圖畫描寫得如此生動,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
下面,讓我們再來誦讀一遍這首《惠崇春江晚景》吧。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本文結束)
讀經典好書,寫有深度的文字,過詩意人生,我是葦田,和我一起讀書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