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一則“中英文雙語失物招領”在某大學校園論壇引發了一場風波。
3月12日,名為“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的網友發帖稱,他在校内自習室撿到了一個iPad,這個iPad為英文系統且沒有中國人常用的軟件,因此他推斷失主可能為外國留學生。于是他用中英雙語寫了一則失物招領。校園論壇的一些用戶據此認為他“崇洋媚外”,甚至還有人加他qq好友對其進行謾罵。
撿到價值不菲的東西,能及時還給失主,這是拾金不昧;通過系統和軟件,推斷對方可能是留學生,就留了雙語失物招領,這是觀察細緻、有風度有教養;中文表達文從字順,字迹清秀,英文表達地道流暢,幾乎可以認定這是一名學霸……
如果沒有後面的風波,無論從哪個層面解讀,這名大一男生的所作所為并無不妥,無可指摘。
原本一件單純的好人好事,居然發展到被人謾罵、指責、攻擊,這件事的發展方向讓人始料未及。
圖片來自網絡。
“寫英文失物招領”被解讀成“崇洋媚外”,善良熱心被解讀成“easy girl”(其實性别都搞錯了),“有禮貌被歪曲成“一股媚态”……
涉事學校的一些大學生僅憑一則失物招領,就腦補出一幅“女生為了認識留學生饑不擇食”的畫面,将其“釘在崇洋媚外的恥辱柱上”,如此毫無來由的偏執,折射出的是一種狹隘的偏見。
作為知名高校的學生,個别學生在此事中表現出來的物化女性、厭女和對留學生的敵意等諸多情緒,都讓人不可理解。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認識事物、評價事物,不是基于客觀現實,而是立場先行,情緒一上頭,就随意對人“貼标簽”,“把偏見當原則”,如此種種的結果,隻是傷人更傷己,讓公共輿論場徒增許多戾氣。
就此事而言,一些人認為涉事校園論壇上某些網友之所以如此過激,可能是因為聯想到此前一些學校對留學生的優待,由此造成的“不公感”激發了他們的偏激情緒。
但過分的腦補,也是一種言論表達的病症。中英文失物招領跟這些腦補出來的“劇情”有什麼關系嗎?我們在評價一件事的時候,恰恰需要的是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而不是無底線地聯想、猜測、上綱上線。
無論如何,面對一則“彬彬有禮”“人畜無害”的失物招領,一些學生能大動肝火、惡語相向,甚至發展到對當事人網暴,突破了公共表達的基本底線。
我們慶幸當事人為男生,正因如此,才讓我們更能看清楚這種偏見的荒謬之處。但我們也該感到後怕,如果寫失物招領的真是一個女生,她是否要承受更猛烈的網絡暴力?她會被拽入怎樣的羞辱泥潭?她該如何自證清白?
當事人發貼講述事情經過。圖片來自網絡。
關于中外學生待遇的問題或許值得讨論,但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夠自動帶入這重語境。動辄貼标簽、過度解讀,不是學校的良好風氣。
偏見來源于無知。我們更想看到大學生用一種開放的心态、自如的姿态,對校園事件或者公共事務進行讨論和表達,而非戴着刻闆印象的有色眼鏡,動不動上演“網絡圍毆”。
用思考代替盲從,用理性溝通代替情緒表達,才能摒棄偏見,塑造一個理性溫和的公共輿論場。
□和光(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趙琳
來源:新京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