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北”在古代常常被人們拿來作為打敗仗的代稱,也引申為做事不成功,競争或競選失敗。那麼勝利的一方是不是可以稱為“勝南”了呢?“敗北”一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就不能稱為“敗東”“敗西”或者“敗南”呢?
“敗北”在古代常常被人們拿來作為打敗仗的代稱,也引申為做事不成功,競争或競選失敗。那麼勝利的一方是不是可以稱為“勝南”了呢?“敗北”一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就不能稱為“敗東”“敗西”或者“敗南”呢?
其實,這裡的“北”不可能僅僅是指“北方”這個方向,沒有說打敗仗了之後就往北邊跑的,所以,直接“望文生義”是不合理的。而之所以這個詞用了“北”,是因為古代稱戰敗為“敗北”,是因為“北”的本義是“背”或“相背”。《說文解字》裡這麼說:“北,背也,二人相背。”“北”字很像兩個人背靠背的形狀,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這個“北”字就是古語中的“背”字,“背”字是後人為它加上肉旁而成的。“北”就是指背,“敗北”就是仗打不過,轉身背敵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東、是南、是西、是北,都叫作“敗北”。這是因為古時兩軍交戰,若一方敗退,則會向後逃跑,是以背對勝利的一方的,所以,在這裡,“北”這個字,就多了“失敗”的含義。《孫子軍事》中雲:“佯北勿從。”這個“北”,也就是指的“敗”或“敗逃”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敵人假裝失敗逃跑,不要企圖盲目追趕。”而賈誼在《過秦論》中說“追亡逐北”,意思為:“追殺敗逃的敵軍”。秦漢時期以後,“敗北”成為一個常用的雙音節詞。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雲:“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後來“敗北”一詞,不僅指軍事上的失敗,也引申為辦各種事情的失利。在現代漢語中,“敗北”最終用來泛指在比賽中失敗。
其實,“敗北”中的“北”,除了指“背”的意思外,還與中國古人對東西南北賦予的特定意義有關的。
古代把“南”視為至尊,而把“北”象征為失敗、臣服。所以正規性的建築物,比如宮殿和廟宇都是面朝正南,皇帝都被稱為“南面稱尊”,而敗仗之後的臣服之人都被稱為“北面稱臣”。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陽就是生,陰就是死。“南邊”是盛陽所在;可是“北邊”是極陰之地。于是,打仗時說的“敗北”,也就是指往死裡敗逃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