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6:28:40

話說山東兖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這集上有百十來人家,都是務農為業。村口一個觀音庵,有宮殿三間多一點,另外還有十幾間空房子,後門緊挨着水邊。這庵是十裡八村的香火聚集地,但是觀音庵裡隻有一個和尚。集上的人家,凡是有公事大事,就都聚在在這庵裡來共同商議。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儒林外史第二回:)1

那時是成化末年,正是大明朝天下繁富的時候。新年正月初八,集上人約齊了,都到庵裡來議“鬧龍燈”的事。到了早飯時候,為頭的申祥甫帶了七八個人走了進來,在殿上拜了佛;和尚走來與諸位見禮,大家還禮。申祥甫生氣對和尚說:“和尚!你新年新歲,也該把菩薩面前香燭貢品勤換換!阿彌陀佛!受了十方的鈔錢,菩薩也要消受。”又叫“諸位都來看看:這琉璃燈内,隻有半琉璃的油。”指着内中一個穿齊整些的老翁,說道:“不論别人,隻這一位荀老爺,三十晚上還送了五十斤油給你;白白給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了不是。等他發作過了,拿一把鉛壺,撮了一把苦丁茶葉,倒滿了水,在火上燒得滾熱,送與衆位喝。荀老爺先開口說:“今年龍燈上廟,我們各家各戶需要出多少銀子?”申祥甫說:“等一下,等我親家來一同商議。”正說着,外邊走進一個人,兩隻紅眼邊,一副鐵鍋臉,幾根黃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簍一般,手裡拿着一根趕驢的鞭子。走進門來,和大家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舊年新參的總甲(明、清賦役制度,以一百十戶為一裡,裡分十甲,總甲承應官府分配給一裡的捐稅和勞役等)。夏總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說:“和尚!把我的驢牽在後園槽上,卸了鞍子拿了些草喂得飽飽的。我商量完事,還要到縣門口黃老家去喝酒。”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儒林外史第二回:)2

說罷,夏總甲翹起二郎腿,自己拿拳頭在腰捶着說道:“我現在倒不如你們務農的快活了!這大過年的,老爺衙門裡的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來請我?我也不好意不去賀節?每天騎着這個驢,上縣下鄉,跑得昏頭暈腦。這個瞎眼的畜生驢失前蹄,害得我跌得腰胯生疼。”申祥甫說:“大年初三,我備了個豆腐飯邀請親家,想必是有事沒來?”夏總甲說:“從過年後這七八天,一時也沒閑着?我恨不得長出兩張嘴來,還是吃不完。就像今天請我的黃老爺,他就是縣老爺的紅人;他擡舉我,我要是不去,不會惹他生氣嗎?”申祥甫說:“西班黃老爺年前就出差去了;他家又無兄弟兒子,卻是誰做主人?”夏總甲說:“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爺請;李老爺家房子窄,所以把席擺在黃老爺家大廳上。”說了半天,才講到龍燈上。夏總甲說:“這件事,我現在也不想管了。過去年年是我做主,功勞算大家的,我卻不知道賠了多少錢。何況今年老爺衙門裡,領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興龍燈,我哪有功夫來着看這小龍燈?但你們既然都說了,我也入個份子,誰做東随便。像荀老爺田地多,糧食又多,叫他多出些錢;其餘各家攤份子錢。”衆人不敢違抗,當場逼姓荀的出了一半,其他各家也都入份子來;一共二三兩銀子,寫在紙上。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儒林外史第二回:)3

和尚端出茶盤,──雲片糕、紅棗,和些瓜子、豆腐幹、栗子、雜色糖,──擺了兩桌。尊夏老爺坐在首席,斟上茶來。

申祥甫又說:“孩子們大了,今年要請一個先生,就在這觀音庵裡做個學堂。”衆人說:“俺們也有好幾家孩子要上學。夏老爺時刻有縣主老爺的牌票,也要人認得字。隻是這個先生,必須要到城裡去請才好。”夏總甲說:“先生倒有一個,你們知道是誰嗎?就是咱衙門裡戶總科提空(征收錢糧的官名)顧老相公家請的一位先生。姓周,大名叫周進。年紀六十多歲,博學多才,但還沒有獲得過名位,依舊是一位童生。顧老相公請他在家裡三年,他家顧小舍人去年就中了秀才,和咱鎮上梅三相一齊中的。那日顧小舍人中學回來,俺和衙門的人,都攔着街遞酒。後來将周先生請來,顧老相公親自敬了他三杯,尊他坐在首席。點了一出戲,是梁灏八十歲中狀元的故事。顧老相公感覺這戲有點不吉利,八十歲才中狀元有點不開心。後來戲文内唱到梁灏的學生卻是十七八歲就中了狀元,顧老相公知道是替他兒子發喜兆,這才滿心歡喜。你們要是想要先生,俺替你把周先生請來。”衆人都說是“好。”喝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斤牛肉面吃了,各自散去。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儒林外史第二回:)4

第二天,夏總甲果然向周先生說了,每年酬金十二兩銀子;每日二分銀子,在觀音庵教書,和尚家吃飯。約定燈節後下鄉,正月二十開館。到了十六日,大家将份子送到申祥甫家備酒飯,請了集上新進學的梅三相做陪客。那梅玖戴着新方巾,老早到了。直到上午九點多時候,周先生才來。聽到門外狗叫,申祥甫走出去迎了進來。衆人看周進時,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申祥甫拱手将周先生請入堂屋,梅玖這才慢慢的立起來和他相見。周進就問:“這位相公是誰?”衆人說:“這是我們集上剛剛中了秀才的梅相公。”周進聽了,謙讓不肯讓梅玖作揖行禮。梅玖說道:“今日之事不同。”周進再三不肯。衆人說:“論年紀也是周先生長,先生請别再謙虛”。梅玖回過頭來向衆人說:“你大家是不知道我們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談資論輩的;隻是今日不同,我破例一次,還是周長兄請上。”原來明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那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稱為“小友”。此番話便是那梅玖嘲笑周先生年過花甲還是“小友”即童生。

儒林外史第二回講課(儒林外史第二回:)5

周進因他說這樣話,倒不同他謙讓了,竟同意他作了揖。衆人都作過揖坐下。隻有周、梅二位的茶杯裡,有兩枚生紅棗,其餘都是清茶。吃過了茶,擺了兩張桌子杯筷,尊周先生首席,梅相公二席。衆人序齒(按年齡大小)坐下,斟上酒來。周進接酒在手,舉杯向衆人謝了擾,一飲而盡。随即每桌擺上八九個碗,乃是豬頭肉、公雞、鯉魚、肚、肺、肝、腸之類。叫一聲“請!”一齊舉筷,卻如風卷殘雲一般,一會就吃了一半。再看那周先生時,一筷也沒有下。申祥甫道:“今日先生為甚麼不用菜肴?豈不是讓我們難堪?”說着揀好的夾着遞了過來。周進攔住道:“實不相瞞,我吃長齋(常年吃素)”衆人說道:“慚愧這就是我們過失了,但是不知道先生為什麼吃齋?”周進道:“隻因當年先母病中在觀音菩薩位下許的願望,到現在也吃了十幾年了。”梅玖道:“我因先生吃齋,倒想起一個笑話,是前日在城裡我那案伯(同年考取秀才的同學的父親)顧老相公家,聽見他說的:有個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詩。”衆人都停了筷聽他念詩。他便念道:“呆!秀才,吃長齋,胡須滿腮,經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念罷說道:“像我這周長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了?”又捂着嘴笑道:“秀才,指日可待。那‘吃長齋,胡須滿腮’竟被他說一個着!”說罷,哈哈大笑,衆人一齊笑起來。

周進,《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設定為一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沉溺于制藝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将科舉制度和封建迷信社會鞭笞的淋漓盡緻,且看周進後來如何翻身!

跟小編讀名著,豐富自己文化水平,了解你不知道的曆史故事,讓您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小編目标兩個月讀完一本名著,持續更新古典名著,歡迎大家添加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