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實詞詞性練習

語文實詞詞性練習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6 22:56:28

語文實詞詞性練習?本文收錄了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120個(完整版)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絡,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習實詞的好方法(推導提示★ 成語助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語文實詞詞性練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語文實詞詞性練習(起點語文從親愛的)1

語文實詞詞性練習

本文收錄了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實詞120個(完整版)。實詞的義項比較多,記憶起來比較困難。推導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其它的義項則說明它與本義的關系,這樣實詞的義項就形成了一個網絡,很方便記憶,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失為學習實詞的好方法。(推導提示★ 成語助記■)

一、愛

★“愛”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喽。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愛莫能助 愛屋及烏 節用愛民 愛不釋手 愛毛反裘

二、安

★“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後又用于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安撫、安慰”等義。

■居安思危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既來之,則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無恙 安土重遷 安居樂業 安身立命

三、被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被堅執銳 澤被後世 被發左衽 被褐懷珠 被甲枕戈 扇枕溫被

四、倍

★“加倍”是後起常用義, “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為“違背”,這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事半功倍 鄉利倍義 倍道而行

五、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 義;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 來、原來”之義。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難移 變本加厲 英雄本色 無本之木

六、鄙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到“輕視”;後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貴遠鄙近

七、兵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争”當然跟兵器武器有關。由“戰争、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略,戰術”等義。

■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 兵強馬壯 兵出無名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兵臨城下 兵戎相見 哀兵必勝 按兵不動 厲兵秣馬

八、病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并為之“擔心、憂慮”。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貧病交攻 無病呻吟 同病相憐 愁潘病沈

九、察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

■察言觀色 明察秋毫 習焉不察 靜觀默察

十、朝

★“朝”本義為“早晨”,讀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其使動義即為“使朝見”。

■朝三暮四 改朝換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毀 朝聞夕死 朝歌夜弦 朝發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隻争朝夕 班師回朝 枵腹終朝

十一、曾

★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後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念céng)。

■似曾相識 曾經滄海 曾幾何時 曾母投杼 曾參殺人

十二、乘

★“乘”本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乘車”必先“登”車,故有此義;上了車,人與車相接,故有“連接”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做名詞時指“兵車”,後又作量詞以計算車馬,一“乘”計有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乘人之危 乘堅策肥 乘龍快婿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衣輕乘肥 因利乘便 有機可乘

十三、誠

★“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的”;進一步虛化為副詞“實在,的确”“果真”等義。

■誠惶誠恐 開誠布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心悅誠服

十四、除

★“除”本義為“台階”。又特指“宮殿上的台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殿上的台階”下進行的嗎?“台階”要經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除舊布新 斬草除根 興利除弊 清宮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辭

★“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一種則因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辭”,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辭”)

■不辭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辭不達意 辭微旨遠 卑辭厚币 一辭莫贊 假人辭色 大放厥辭 萬死不辭 一面之辭 義不容辭 以文害辭 溢美之辭

十六、從

★從”的本義是“跟随”,引申出“歸順”、“參與”、“随從”等義。“追趕”正是緊緊“跟随”敵人的形象。“随從”乃是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從壁上觀 從長計議 從善如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從一而終 過從甚密 合從連橫 三從四德 力不從心 棄筆從戎 何去何從 擇善而從

十七、殆

★殆”本義是“危險”,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着因果關系,它們之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後又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百戰不殆 殆無孑遺 車殆馬煩 知止不殆 殆無虛日

十八、當

★當”原義是“面對、對着”。“阻擋”當然要“面對”,對着某個時候某個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個地方和某個時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力“相當”。由“相當”引申出“适合、适當”等義。

■門當戶對 銳不可當 當仁不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獨當一面 當機立斷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務之急 當之無愧 老當益壯首當其沖 安步當車長歌當哭 對酒當歌 豺狼當道 快意當前 螳臂當車 一馬當先 旗鼓相當 萬夫不當

十九、道

★“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人到某地,故有“引導”之義(後寫作“導”);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手段”(如:君子愛财,取之有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一種“道理、規律”;道理和規律需要“述說”,而後成為“思想、學說”。

■道聽途說 康莊大道 道不拾遺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志同道合 道路以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東道主 分道揚镳 安貧樂道 問道于盲 師道尊嚴 旁門左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指名道姓 築室道謀 津津樂道 裡經叛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文以載道 頭頭是道 坐而論道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二十、得

★“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現”目标,此外還可表達“事情做對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義引申出“得當、合适”;進一步虛化為“應該”。

■得過且過 得不償失 怡然自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得寸進尺 得不償失 得隴望蜀 得其三昧 得心應手 得天獨厚 得魚忘筌 楚得楚弓 患得患失  難得糊塗 相得益彰 志得意滿 傲睨得志 情非得已 人人得而誅之 探骊得珠 鹬蚌相争,漁翁得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百思不得其解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一無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得

二一、度

★“度”本義為“量長短”,引申出“計算”和“量長短的标準”之義。心裡“計算”表達為“推測,揣度”;由“标準”則引申出“尺度”,進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審時度勢 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 風度翩翩 普度衆生 金針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寬宏大度 揮霍無度 度長絜大 暗度陳倉

二二、非

★“非”本義為“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即“認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

■大是大非 非親非故 非我族類 今非昔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文過飾非 物是人非 為非作歹 習非成是 泥古非今 面目全非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三、複

★“複”的本義是“回來”“返回”。故又引申“回複”(話回來)“報複”(行為的回來)“還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處?)。虛化為副詞即為“再、又”。

■周而複始 髀肉複生 故态複萌 無以複加 無往不複 萬劫不複

二四、負

★“負”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為“承擔”(如“負債”);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依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失敗”了當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

■忘恩負義 忍辱負重 負荊請罪 負屈含冤 負隅頑抗 久負盛名 披裘負薪 皇天不負有心人 決一勝負 負弩前驅 不負衆望

二五、蓋

★蓋,原為茅草編織物,用來蓋屋或遮蔽身體,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蓋子和車蓋。作動詞時即為“遮蔽、掩蓋”之義。把别人“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别人喽。

■蓋世奇功 蓋棺論定 官蓋如雲 欲蓋彌彰

二六、故

★“故”有兩個基本義:一為“緣故”;一為“舊的”。由“緣故”虛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無緣無故)等義。由“舊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時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義。由“衰老”進一步引申出“死亡”之義。

■一見如故 明知故犯 故步自封 故弄玄虛 革故鼎新 欲擒故縱 不經世故 非親非故 平白無故

二七、顧

推導提示:“顧”基本義:“照顧”。由“照顧”可以引申出“顧念、顧惜”“回頭看”等義。“隻”“隻是”是作為副詞用。

成語助記:顧此失彼 顧名思義 顧盼生姿 顧全大局顧影自憐 顧左右而言他

二八、固

★“固”本義指“城牆堅固”。城牆堅固自然就能“堅持”不敗,進一步引申出“頑固”之義。堅固有難以改變一直這樣的内涵,故又虛化成副詞“本來、原來、當然”等義。

■固若金湯 君子固窮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九、歸

★“歸”的基本義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個家,故有“回家”“回國”之義,也即“歸附、附屬”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兒送給别人之義,故又借作“饋”字而有“贈送”之義。

■之子于歸 歸心似箭 反璞歸真 殊途同歸 物歸原主 解甲歸田 完璧歸趙  賓至如歸 铩羽而歸 衆望所歸

三十、國

★古代的“國”本義是“國都、首都”的意思。“國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國家”的意義,并成為後來的主要意義。

■安邦定國 國破家亡 國泰民安 經國之才 傾國傾城 共商國是

三一、過

推導提示:“過”的本義是“走過、經過”。“走過”别人自然就是“超過”了别人,做事“超過”太多會變成“過分”,物極必反,事情做得“過分”容易出現“過錯”,出錯當然就會被“責備”。

成語助記:過猶不及 聞過則喜 過江之鲫 文過飾非 白駒過隙 雁過拔毛有過之而無不及 矯枉過正 瞞天過海 秋風過耳 閉門思過

三二、何

推導提示:“何”本義為“負戈而行”,故有“負荷”之義,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見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個念頭就是“他們往何處去?去幹什麼?”所以又用作疑問代詞“什麼”,進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詞“多麼”之義。

成語助記:何去何從 何罪之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足挂齒 出何典記 相煎何急 于心何忍 相去幾何

三三、恨

推導提示:恨的本義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

成語助記:相見恨晚 吞聲飲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四、胡

推導提示:胡,原指“獸頸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帶少數民族多吃獸肉,故又稱匈奴、西北各民族為“胡”。後又借為疑問代詞“什麼,為什麼”。

成語助記:胡服騎射 伊于胡底

三五、患

推導提示:患的本義是“擔心、發愁”(患,由“串”和“心”組成,一串串的“心”,說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發愁的事。)引申出“憂患、麻煩”。

成語助記: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内憂外患 患難之交 防患未然 采薪之患 肘腋之患

三六、或

推導提示:或有兩個基本義:有人,有的人;或許,也許。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隻有一部分的“有的”意義。

成語助記:多言或中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三七、疾

推導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義為“中箭受傷”(此義消失)。後引申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會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厭惡”。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義。

成語助記:疾惡如仇 積勞成疾 大聲疾呼 痛心疾首 疾首蹙額 眼疾手快諱疾忌醫 奮筆疾書 憤世疾俗 銜枚疾走

三八、及

推導提示:“及”的本義是“趕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達到”等義。由“達到”引申出“趁着(那個時候)”“涉及”等義,再虛化為連詞“與”。

成語助記:望塵莫及 觸手可及 鞭長莫及 及時行樂 愛屋及烏 迫不及待驷不及舌 言不及義 過猶不及 噬臍何及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風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九、即

推導提示:即的本義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為“立即、馬上、就”等義。“走近”高處就是“登上”之義了。

成語助記: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離 即事窮理 稍縱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四○、既

推導提示:“既”的本義是“盡、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側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經、既然”“全”等義。

成語助記:既來之,則安之 既往不咎 一如既往 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四一、假

推導提示:“假”的本義是“借”。“借”不是要“給”嗎?故有“給予”之義。借來東西(比如錢)當然就有了“憑借”。借來東西不是真的屬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進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義。

成語助記:狐假虎威 虛情假意 假癡不颠 假道伐虢 假公濟私 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弄虛作假

四二、間

推導提示:間的本義是“門縫”。由此引申出“夾縫、空隙”之義;小路不是很像夾縫嗎?時間的“空隙”,即“空閑”。“夾縫”是在兩個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義,由此可引申出許多意義:“間隔、參與、中間、離間”等。“離間”再引申出“間諜”之義,間諜當然是“秘密”的喽。

成語助記:挑撥離間 間不容發 疏不間親 伯仲之間

四三、見

推導提示:“見”的本義就是“看見”。看見的東西多了,就會有“見識、見解”;至于“召見、谒見”等都與“看見”有關。被看見即“出現”在别人眼睛裡,(後作“現”),由此被動意義虛化出介詞“被”。

成語助記:一見如故 真知灼見 見風使舵 見縫插針 司空見慣 見棄于人見仁見智 見微知著 見賢思齊 見義勇為 見異思遷 一見鐘情 遠見卓識 相形見绌 小巫見大巫 捉襟見肘 刍荛之見 圖窮匕見 瑕瑜互見 百聞不如一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四四、解

推導提示:“解”的本義是“分解動物”。“解釋、解說”道理時需要條分縷析;解說之後就會讓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分解動物”義後又引申為“解開”一切糾結之物,故有“解放、解脫”的意義,解開糾結之物後,糾結之物就會“松弛”下來,進一步引申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後寫作“懈”)。解開心中的結,就是“和解”。

成語助記: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解衣衣人 解骖推食 解民倒懸不解之緣 難解難分 馬不解鞍 妙語解頤 寬衣解帶 不求甚解 大惑不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四五、就

推導提示:“就”的本義是“走近、靠近、走上、趨向”。引申為達到目标的含義“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領導崗位,就是“擔任、赴任”。

成語助記:功成名就 高不成,低不就 避實就虛 按部就班 将計就計 慷慨就義 删繁就簡 半推半就 另謀高就 一蹴而就 一揮而就

四六、舉

推導提示:“舉”的本義是“舉起、擡起”。這是一個“舉動”,活用為動詞即“舉行、發動”。舉有由低到高的含義,所以有引申出“提拔、舉薦”之義;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義的“應舉”。舉起東西應該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進一步引申為“占領”之義。後又虛化為範圍副詞“全”。

成語助記:不識擡舉 舉國上下 舉案齊眉 舉目無親 舉棋不定 舉手投足舉賢任能 舉一反三 舉重若輕 舉足輕重 綱舉目張 輕舉妄動 一舉成名 以言舉人 不識擡舉

四七、絕

推導提示:“絕”的本義是“繩索斷”。由此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斷”。比喻引申出“橫渡”的意義。由“斷”義可引申出許多意義:與人斷絕關系叫“絕交”;氣斷自然就是“死,絕命。”;路斷了當然就是“到了盡頭,極點”。由“到了極點”引申出程度副詞“極”和動詞“超越”(到了極點就是超越一切)之義。

成語助記:冠纓索絕 韋編三絕 絡繹不絕 與世隔絕 悲痛欲絕 絕裾而去慘絕人寰 冠絕一時 風華絕代 空前絕後 贊不絕口 悲痛欲絕 絡繹不絕 拍案叫絕 深惡痛絕

四八、堪

推導提示:“堪”的本義是“經得起,受得住”,引申出“勝任”之義;虛化成助動詞“可,能夠”。

成語助記: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言 不堪其憂

四九、克

推導提示:克的本義是“戰勝、攻克”。攻克堡壘,意味着殺敵緻勝,故又引申出“殺”的意義。進一步引申出“去除,削減”等義。後又虛化為助動詞“能夠”。

成語助記:克敵制勝 克己奉公 克勤克儉 克盡職守 攻無不克 相生相克

五○、類

推導提示:“類”的本義是“種類”,同一“種類”就是“同類”,同類的事物當然就會有“類似,像”的地方喽。

成語助記:物以類聚 觸類旁通 連類比物 畫虎類犬 刻鹘類鹜 不倫不類有教無類

五一、憐

推導提示:“憐”的本義是“憐憫”,憐憫不就是有愛心嗎?故引申出“愛憐”之義。

成語助記:憐香惜玉 顧影自憐 同病相憐 我見猶憐 搖尾乞憐

五二、彌

推導提示:“彌”的本義是“彌補”。“彌”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彈射力,這不正是“彌補”其本身的不足嗎?彌補了不足之後,弓可以“長久”使用,故有“長久”之義。後又虛化為表程度的副詞“更加”。

成語助記:彌天大謊 曠日彌久 彌留之際 彌縫其阙 須彌芥子 欲蓋彌彰 曆久彌堅 彌天大罪 仰之彌高

五三、莫

推導提示:“莫”,即現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麼事物”。産生這一意義後,為了與“莫”區别,另造了“暮”字。

成語助記:莫名其妙 高深莫測 莫須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莫衷一是 概莫能外 諱莫如深 一籌莫展 歲聿其莫

五四、乃

推導提示:“乃”主要有兩個意義:一是代詞“你”;一是連詞“于是,就”。

成語助記:何其相似乃爾 勝敗乃兵家常事

五五、内

推導提示:“内”的本義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進入,接納,”這一意義後寫作“納”。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務,很少出門,故古人由把妻妾稱為“内”。後妻子的親屬也用“内”稱呼,如“内侄、内弟”等。

成語助記:内外交攻 五内俱焚 色厲内荏

五六、期

推導提示:“期”的本義是“一定的時間、期限”。所以引申為“時間、日期”“約會、約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約會”又引申出“期望”的意義。

成語助記:不期而遇 遙遙無期 貴不期驕 不期修古

五七、奇

推導提示:“奇”的本義是“異乎尋常”。“異乎尋常”說明是與衆不同的,獨特的,故有“單數,不成雙”之義。在戰争上,則特指“軍事上或鬥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動意義則是“以……為奇”。由“不成雙”又引申出“命運不好”之義。

成語助記:奇聞逸事 千奇百怪 奇恥大辱 奇文共賞 不足為奇 飛将數奇

五八、遷

推導提示:“遷”的本義是“變換地方,遷移”。“調職”正是換一個地方為官。

成語助記:見異思遷 安土重遷 遷客騷人 喬遷之喜 孟母三遷 時過境遷 一日九遷

五九、請

推導提示:“請”的本義是“請,請求。”,後又引申出“請求給予”義。

成語助記:不情之請 請君入甕 負荊請罪 束緼請火 另請高明

六○、窮

推導提示:“窮”的本義是“阻塞不通”。仕途上不通,則是“不得仕進,不能顯貴”;生活上“阻塞不通”,則是“生活困難,無依靠”。走到“阻塞不通”之處,當然就是“到盡頭”了。由此進一步引申出“走投無路”義,并虛化為程度副詞“極,盡。”

成語助記:人窮志短 窮形盡相 窮兵黩武 窮而後工 窮寇勿追 窮且益堅 窮鄉僻壤 窮奢極欲 窮途末路 窮兇極惡 窮形盡相 窮則思變 辭窮理屈 白首窮經 黔驢技窮 言有盡而意無窮

六一、去

推導提示:“去”的本義是“離開”。“離開”一個地方,當然就跟那個地方有了一定的“距離”。用于使動意義,使離開,意義即是“除掉,去掉”。

成語助記:何去何從 刮骨去毒 以殺去殺 以刑去刑 陳言務去 大勢已去 揚長而去 眉來眼去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相去幾何

六二、勸

推導提示:“勸”的本義是“勉勵”,後引申為“勸說、勸導”。

成語助記:勸善懲惡 賞一勸百 誘掖獎勸

六三、卻

推導提示:“卻”的本義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絕”形象描繪。退後自然會“回頭”,這不正是頭的“轉折”嗎?故又虛化為表轉折的連詞。

成語助記:卻之不恭 望而卻步 盛情難卻 卻病延年

六四、如

推導提示:“如”的本義是“像”。(取女孩學話很像大人,這是女孩學語言的先天優勢,古人也發現了這一點,故“像”義“從女從口”。)要“像”當然要“遵從,依照”一定的标準;才能、品行“像”某人,當是“比得上”他。既是“像”,當然還不是完全一樣,故又引申出“如果”義,表假設。又因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詞綴“……的樣子”。

成語助記:突如其來 如饑似渴 如臂使指 如出一轍 如椽大筆 如法炮制如虎添翼 如火如荼 如膠似漆 如狼似虎 如履薄冰 如芒刺背 如棄敝屣 如泣如訴 如切如磋 如日中天 如喪考妣 如數家珍 如蟻附膻 如飲醍醐 如魚得水 如影随形 如坐春風 如坐針氈 渙如冰釋 恍如隔世 淚如雨下 相敬如賓 危如累卵 心如止水 易如反掌 勢如破竹 不絕如縷 風雨如晦 甘之如饴 觀者如堵 爛醉如泥 履險如夷 目光如豆 囊空如洗 巧舌如簧 氣喘如牛 日月如梭 勝友如雲 守身如玉 逝者如斯 鐵證如山 栩栩如生 運斤如風 狗彘不如 自愧弗如

六五、若

推導提示:“若”的一個基本義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義的引申跟“如”相似,請參照上面的提示。

成語助記:大智若愚 若無其事 若即若離 洞若觀火 噤若寒蟬 口若懸河冷若冰霜 寥若晨星 了若指掌 敬若神明 命若懸絲 判若兩人 翩若驚鴻 門庭若市 趨之若骛 受寵若驚 虛懷若谷 昭然若揭

六六、善

推導提示:“善”的本義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領”、“做得對”當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與人“親善”,與人“交好”。做得對自然是令人滿意的“好的行為、優點”,美好的一切都是讓人“喜歡”的。

成語助記:與人為善 善解人意 善始善終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善賈而沽 善始善終 獨善其身 盡善盡美 樂善好施 擇善而從 多愁善感 明眸善睐 知人善任 矜功伐善 與人為善

六七、少

推導提示:“少”的本義是“多的反面”。“稍,略微”指程度輕;“時間短暫”就是時間少,進一步引申出年齡少的“少年,青年”的意義;把人看“小”了,就是“輕視,瞧不起。”

成語助記:少不更事 悔其少作 安老懷少 缺衣少食僧多粥少

六八、涉

推導提示:“涉”的本義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度過、通過”。進一步引申出“經曆”。學習的經曆是“涉獵,學習”,經曆一些事情必然會與他人有“牽涉,關聯”。

成語助記:跋山涉水 涉筆成趣 三豕涉河

六九、勝

推導提示:“勝”的本義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堅持到最後(即“盡”)并“勝過、超過”他人而取得最後的“勝利”,勝利當然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宴會,勝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優美的山水古迹”。

成語助記:不勝枚舉 名勝古迹 勝友如雲 不勝桮 聊勝于無 穩操勝券 哀兵必勝 出凡入勝 旗開得勝 引人入勝

七○、識 高考語文120個文言實詞用法巧記(1)

推導提示:“識”的本義是“知道,認識,能辨别”。既然“知道”,當然就能“記住”。為了更好的記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标記”,故又有“标記”的意義。

成語助記:博聞強識 不識大體 不識時務 才識過人 有識之士 老馬識途 見多識廣 默而識之 目不識丁

七一、使

推導提示:“使”有兩個基本義:一是連詞,假使;一是叫,讓。由“叫,讓”引申出“奉使命”(奉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嗎?),進一步引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成語助記:鬼使神差 不辱使命 頤指氣使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七二、是

推導提示:“是”的本義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意動意義即是“認為正确”,我們同意别人的看法會說:“是,是的,是這樣的”,故又引申出判斷詞“是”和指示代詞“這,這樣”。

成語助記:自以為是 莫衷一是 是非得失 是非自有公論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七三、适

推導提示:适的本義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嫁”。古代女子“嫁雞随雞,嫁狗随狗”,有父母決定,毫無自主權,故引申出“順從”之義,并進一步引申出“适應”“舒适”“恰好”等義。

成語助記:削足适履 适可而止 适逢其時 無所适從

七四、書

推導提示:“書”的本義是“寫,寫字”。作名詞是意義為“字”;“信”,“書籍”等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書籍”等意義。

成語助記:罄竹難書 書香門第 焚書坑儒 鄉書難寄 擁書百城 飄零書劍一介書生 坐擁書城 奮筆疾書

七五、孰

推導提示:“孰”的本義是“誰”。後借做“熟”義,由此進一步引申出“深透,深入”的意義。

成語助記: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七六、屬

推導提示:“屬”的本義是“連接”。“撰寫”正是把一個個字連接起來;“跟随”也是連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屬于”某人一夥的,“隸屬”當然是同一“類”被“管轄”的,“親屬”更是屬于同一類的。

成語助記:屬詞比事 波屬雲委 貂狗相屬

七七、數

推導提示:“數”的本義是“計算”。“數目”是“計算”出來的;計算成為一門技術就叫“算術”,并引申出一般意義上的“技藝”。“占蔔”計算“命運、規律”等,故又有“占蔔”“命運”等義。列舉罪狀,加以斥責當然就需要“計算”一項一項指出;數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幾”“屢次,多次”“密”等義。

成語助記:數不勝數 不計其數 數典忘祖 數見不鮮 劫數難逃 數往知來如數家珍 恒河沙數 濫竽充數 曆曆可數 屈指可數 擢發難數

七八、率

推導提示:“率”的本義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當然就會有“一定的标準”,有了标準,所有的人“一律”必須遵從。

成語助記:率獸食人 率由舊則

七九、說

推導提示:“說”的本義是“說明,解說”,經過“解說”,就能“說服”别人(音shuì);還可形成自己的“學說,主張”。說服别人,當然很高興,故又有“喜悅”之義,後寫作“悅”字。

成語助記:口說無憑 衆說紛纭 代人說項 癡人說夢 和顔說色 不由分說道聽途說 自圓其說

八○、私

推導提示:“私”的本義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進一步引申出“私情”義,“私情”當然是“偷偷地”喽。

成語助記:徇私枉法 以私害公 公報私仇 結黨營私 微服私行 中飽私囊 大公無私 床笫之私 假公濟私 鐵面無私

八一、素

推導提示:“素”的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娟”。“沒有染色”說明是平時就是這樣不加修飾的,故引申出“樸素”“素來,一向”等義。“真情”當然是“樸素,樸實”的,不需修飾的,所以**說:信言不美。

成語助記:素昧平生 我行我素 素餐屍位 安之若素 訓練有素 魚傳尺素

八二、湯

推導提示:“湯”的本義是“開水、熱水”。後特指“沐浴時的熱水”“中藥加水煎制而成的湯劑”(兩者都需熱水或開水)。開水當然“燙”,故又有“燙”義(後寫作“燙”)。

成語助記:固若金湯 金城湯池 湯池鐵城 赴湯蹈火 揚湯止沸 斧钺湯镬換湯不換藥

八三、涕

推導提示:“涕”的本義是“眼淚”,流眼淚時會鼻子發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故後又引申出“鼻涕”之義。

成語助記:涕泗滂沱 感激涕零 破涕為笑

八四、徒

推導提示:“徒”的本義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義,進一步引申出“徒然,沒有效果”;步行還有“隻”用腳走的内涵,故又虛化成“隻、但、僅僅”等義。

成語助記:徒勞無功 徒有其表 家徒四壁 前徒倒戈 馬齒徒長 好色之徒饕餮之徒

八五、亡

推導提示:“亡”的本義是“逃跑”。作名詞則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國家“失掉”即“滅亡”;生命“失掉”即“死亡”;東西失掉當然就“沒有”了。

成語助記:亡羊補牢 亡國之音 亡不旋踵 亡命之徒 唇亡齒寒 追亡逐北歧路亡羊 有名亡實 家破人亡 名存實亡

八六、王

推導提示:“王”的本義是“帝王”“天子”。作動詞則有“為王,統治天下”之義,後又作為“臣子的最高封爵”。

成語助記:霸王别姬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八七、望

推導提示:“望”的本義是“向遠處看”。故有“觀察”之義;“希望,盼望”不就是“向遠處看”的抽象形式嗎?(由空間的遠轉變為時間的“遠”);“名譽、名望”當然是每個人所期望的;反義引申而為“埋怨,責怪”;陰曆每月十五日前後“日月相望”,所以此時又叫“望日”。

成語助記:望子成龍 望穿秋水 德高望重 望塵莫及 望梅止渴 望其項背 望文生義 望聞問切 望洋興歎 衆望所歸 得隴望蜀 喜出望外 不孚衆望引領而望

八八、惡

推導提示:“惡”有兩個基本義:一是貌醜;一是罪惡。容貌醜陋當然“不好”,會令人“讨厭,不喜歡”。

成語助記:疾惡如仇 無惡不作 惡貫滿盈 除惡務盡 怙惡不悛 疾惡如仇深惡痛絕 粗衣惡食 高考語文

八九、微

推導提示:“微”的本義是“微小,細微”。程度“小”就是“稍微”;地位“小”就是“低賤,卑下”;勢力小就是“衰微”。非常小就接近于“沒有”(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故此義用于假設,我們不能感歎古人用詞之巧。)由此義又可進一步引申出“隐匿”“暗暗地”等義。

成語助記:無微不至 微不足道 微服私行 微言大義 見微知著 人微言輕 白璧微瑕

九○、悉

推導提示:“悉”的本義是“盡,全”。“詳盡,詳細”不就是“全部”表達出來嗎?再進一步引申出動詞“詳盡地知道”。

成語助記:悉帥敝賦 纖悉無遺 工力悉敵

九一、相

推導提示:“相”的基本義有:一是仔細看,審察;一是扶助[盲人](盲人不是用“木”拐杖的嗎?加一“目”表示有人扶助)。

成語助記:相機行事 相鼠有皮 相濡以沫 大相徑庭 彈冠相慶 形影相吊金相玉質 将相之才 以毛相馬 吉人天相 人不可貌相

九二、謝

推導提示:“謝”的本義是“道歉,謝罪”。道歉當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話“告訴”别人。進一步引申出“辭,謝絕”。由此再引申出“辭别”,花辭别枝頭即“凋謝”。

成語助記:閉門謝客 新陳代謝

九三、信

推導提示:“信”的本義是“言語真實,不虛僞”。引申出“實在的,真實的”“守信”等義,言語真實,不說謊是一種美德,故古人又把它當作“一種道德”(仁義禮智信)。由“守信”進一步引申出“信用”,講信用别人就會“相信,信任”你。

成語助記: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征 信手拈來 信以為真背信棄義 言而無信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九四、興

推導提示:“興”的本義是“起來,起身”。事物“起來”就是“出現”“發動”的形象表達。由“出現”進一步引申出“創立”(門派,學說等)之義。

成語助記:大興土木 興師動衆 方興未艾 夙興夜寐 一言興邦 百廢俱興

九五、行

推導提示:“行”的本義是“道路”(甲骨文即是十字路形)。道路自然是用來“走”的,路總是成“行列”的。“離開”當然是人走了;“運行、實施”、“流行、流動”等意義均是“走”的抽象表達;由“實施”引申出“行為,經曆”就順理成章了,一個人的“品行”不就是看他平日的“行為”嗎?

成語助記:我行我素 行不逾方 行成于思 行屍走肉 行之有效 倒行逆施風行一時 言行不一 德淺行薄 三人行,必有我師 響遏行雲 用舍行藏 知易行難 志潔行芳 高山景行 禍不單行 一目十行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九六、幸

推導提示:“幸”的本義是“逢兇化吉,免于災禍”。故引申出“運氣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種東西或實現某種願望”當然都是運氣好;天子在宮裡常常到“寵愛,寵幸”的妃子處,故又引申出“寵愛,寵幸”之義。

成語助記:幸災樂禍 三生有幸

九七、修

推導提示:“修”的本義是“培養,改進”等。事物要“改進”自然需要“修理(壞東西的改進),修葺(房子改進)修飾(語言服飾等的改進)”;改進的結果自然就是“善”(變好),“美”(變美)“長”(變高變長)。

成語助記:不修邊幅 修身養性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茂林修竹

九八、徐

推導提示:“徐”的意義很好記,隻有“緩慢地,慢慢地”的意思。

成語助記:不疾不徐 把臂徐去 按辔徐行

九九、許

推導提示:“許”有兩個基本的意義:一是應允;一是表示不能确定的零數。

成語助記:多許少與 以身相許 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一○○、陽

推導提示:“陽”本義是“山南或水北”。這個地方正是陽光照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陽光”之義;後又借做“佯”,意義是“表面上,假裝”。

成語助記:陽奉陰違 驕陽似火

一○一、要

推導提示:“要”在古代即“腰”字(甲骨文是兩手叉腰形)。腰子就是腎,古人認為是生命之本,是人體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東西,要點”,基本的東西都是“簡要的”。腰子處在人體的中間,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攔住”後來寫作“邀”。往褒義發展為“邀請”;往貶義發展為“要挾”,往中性發展而為“求得,設法獲得”。

成語助記:要言不煩 提要鈎玄 達官要人

一○二、宜

推導提示:“宜”的本義是“适合,适宜”,既是“适合,适宜”的那就“應該,應當”這樣做了。

成語助記:事不宜遲 不合适宜 因地制宜

一○三、遺

推導提示:“遺”的本義是“失掉,遺失”。用作名詞則是“遺失之物”;遺失東西往往是“忘掉,忽略”了;失掉了的東西隻好“留下來”給别人揀喽;由“失掉之物”的意義又可特指“排洩大小便”。由“留”義引申出“死者留下的”“送給”“送信”“贈送”等義。

成語助記:不遺餘力 遺臭萬年 遺風古道 遺世獨立 道不拾遺 巨細無遺 手澤之遺 一覽無遺

一○四、贻

推導提示:“贻”的本義是“贈給,送給”,引申出“遺留,留給”。

成語助記:贻笑大方 贻害無窮 贻人口實

一○五、易 交換,互換

推導提示:“易”的基本意義有兩個:一是“改變,變更”(從日從月,意為日月變換);一是“容易”(也許古人認為日月變換是平常容易的事吧)。由“改變”引申出“交換,互換”“修治,治理”的意義;由“容易”引申出“平坦”(平坦的路不是容易走嗎?),進一步引申出“安穩”(平坦的路走得安穩)。

成語助記:易如反掌 平易近人 易子而食 改弦易轍 不易之論 知易行難 馮唐易老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一○六、陰

推導提示:“陰”的本義是“山北或水南”(與“陽”正好相反),這裡是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沒有陽光,陰天”。由此引申出“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裡”(陰天當然暗喽)

成語助記:陰魂不散 陰謀詭計

一○七、右

推導提示:“右”的本義是“右邊(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隻右手的正面的形狀。金文則加了一口,意為:這是一隻吃飯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飯時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幫助”(這一意義後由“佑”體現)之義;古人又以右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義。

成語助記:左顧右盼 左右逢源 無出其右

一○八、再

推導提示:“再”是“兩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現在的“再”混淆)。

成語助記:再接再厲 再衰三竭 再造之恩 東山再起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一○九、造

推導提示:“造”有兩個基本義: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達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達)

成語助記:登峰造極 閉門造車 粗制濫造

一一○、知

推導提示:“知”的本義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當然有“知識”,變得聰明即“知識豐富、見解高明”(後寫作“智”)。

成語助記:知彼知己 知遇之恩 知人論世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不知肉味 不知所雲 自知之明 樂天知命 恬不知恥 葉落知秋 婦孺皆知 格物緻知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一一、緻

推導提示:“緻”的本義是“給予,送給,獻出”。引申出“導緻”。

成語助記:專心緻志 格物緻知 學以緻用 淋漓盡緻

一一二、質

推導提示:“質”的基本意義有兩個:一是“抵押”;一是“本質,本體”。事物的“本質”是“樸實”“正直”的。由“正,正直”義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詢問,責問”的。

成語助記:蘭質蕙心 文質彬彬 玉質金相 天生麗質 質而不俚

一一三、治

推導提示:“治”的本義是“治水”。引申出一般“處理,進行某項工作”,處理國家大事是“治理”;處理病人是“治療”;處理壞人是“懲治”。其它情況依此法譯之。還引申出“治理好的”,特指國家太平。

成語助記:長治久安 治國安邦 垂拱而治 勵精圖治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治之症 無為而治

一一四、諸

推導提示:“諸”有兩個意義:一是“衆多,各個”;一是“之于”。

成語助記:諸惡莫作 放諸四海而皆準 付之東流 付之一炬 公諸同好

一一五、賊

推導提示:“賊”的本義是“傷害,殺害”。引申出“強盜,殺人者”,“狠毒”等意義。“強盜、殺人者”當然是“禍害,禍患”。

成語助記:做賊心虛 認賊作父 擒賊擒王 獨夫民賊

一一六、族

推導提示:“族”的本義是“同性親屬”。作動詞是“滅族”。親屬都是同一“種類”(同姓直系親屬)。物以類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結”之義,進一步引申出“衆,一般”之義。

成語助記:非我族類 名門望族 折而族之

一一七、卒

推導提示:“卒”的本義是肚子上的創傷。(甲骨文字型是外部是一“衣”字表示肚子。内裡是交叉文飾,乃是肚子上的花紋,這是指狩獵或戰争中搏殺後的傷口。)由于古代醫療技術差,肚子受傷意味着“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義;這一意義後來寫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後“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義。“死”就是生命“完畢”,由此進一步虛化為副詞“終于”。

成語助記:丢卒保車 身先士卒 優遊卒歲 過河卒子 不忍卒讀

一一八、走推導提示:“走”的本義是“跑,逃跑”。(古代的走叫“行”)引申出“奔向”。

成語助記:走馬觀花 走投無路 走為上計 奔走相告 筆走龍蛇 不胫而走

一一九、左

推導提示:“左”的本義是“左邊(的手)”(甲骨文其字型是左手朝上的形狀)。一般人左手更不靈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幫助”之義。由“不合”義又引申出“不正”之義。

成語助記:旁門左道 左右逢源

一二○、坐

推導提示:“坐”的本義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兩膝着席,臀部壓在腳跟上”。既是“坐”自然就有“座位”,“坐”是不動的,故又有“止息,停留”義。

成語助記:坐以待斃 坐吃山空 坐懷不亂 坐井觀天 如坐針氈 正襟危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