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聾”是指“老年性耳聾”,顧名思義,就是老年人耳朵聾了。年紀大了,耳朵就一定會聾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年紀上去,眼睛會老花一樣,耳聾同樣不可避免。
老年性耳聾是一種衰老的生理現象,是一種自然規律。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突破2億,每年以約800萬的速度增長,其中約30%-60%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60歲以上老年人中,患聽力下降的比例高達11%。其中,75歲以上的老年人70%-80%受到老年性耳聾的困擾。老年性耳聾正逐漸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能否聾得慢一些、聾得輕一些?與大家分享一些“老聾”的常識,讓大家談聾不色變,正确應對,開心生活。
哪些情況易較早發生老年性耳聾?
■遺傳因素:有些人從40多歲起就出現了聽力下降,而有些人到80多歲聽力尚可,這主要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有的聽力下降早的人群,他們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聽力下降也較早。
■性别因素:男性好發,男性老年性耳聾發病率約是女性的兩倍,男性的組織耐受力較女性差,如同嗅覺、味覺一樣,較女性退化得更快。
■居住環境:城市居民比農村發病率高,主要是因為城市噪音較多,對聽覺系統造成損害。
■飲食習慣:如高糖高脂飲食、抽煙、嗜酒都可造成血管硬化、阻塞,從而導緻耳部的血液循環變差,聽力自然下降得更快。同理,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都可引起末梢血管的變性、影響耳朵的血液供應,從而導緻聽力下降。
老年性耳聾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小聲聽不見、大聲聽不清(對高頻不敏感),對門鈴聲、電話鈴聲等高頻聲響也不敏感,常常響了好長時間才反應過來;
習慣将頭轉向講話者一側,同時身體前傾,為了能聽清講話内容;
能聽到說話的聲音,但不能辨别說了什麼;
經常要求别人重複說過的話,經常問,“你講什麼,能再講一遍嗎?”;
經常将電視音量開得過大;
經常聽錯話,老愛“打岔”,比如孫女說“明天要交學雜費”,爺爺聽成“明天要開家長會”等;
家裡人覺得老人嗓門變大了,“講話哇啦哇啦”等。
老年性耳聾有什麼後果嗎?
有人說“聽不到好,落得耳根清淨”,其實不然。人體聽到聲音,大腦接收到聲音信号才會興奮,聽不到聲音,意識則會處于不興奮的狀态,大腦就失去活力,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減慢。
當聽不清時,大腦還需要耗費更多能量來處理聲音,因而會犧牲一些本來用于處理記憶和思維的能量,長期下來導緻老年人思維和記憶力下降。由于“耳背”,與人的溝通交流發生困難、減少,性格會慢慢變孤僻、古怪,甚至患上抑郁、老年癡呆症。
一旦發現自己聽力下降,無論你在不在老年的界定範圍内,最好去醫院耳鼻咽喉科檢查一下。醫生首先會檢查耳朵,看看有沒有耵聍阻塞,有時取出來聽力就明顯恢複,無需作進一步治療。
還會做一些聽力檢查,根據結果可以分輕、中、重度耳聾。憑經驗來說,對于一般談話感到困難時,就已經屬于中度耳聾了。可能根據病情需要做耳部的CT或MRI,主要是為了排除腦梗及腫瘤性疾病。
治療老年性耳聾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應當承認,老年性耳聾是表現在聽力方面的衰老現象,從目前的醫療現狀看還無法改變這一規律和趨勢。但我們可以從預防、保健、中西醫結合等綜合性的調理與治療措施出發,來延緩和改善這種衰老現象。
耳聾早期即被發現的,可用些藥物,如擴血管、改善微循環的藥物(血塞通、丹參等);神經營養藥維生素制劑(維生素B1、B12);全身性疾病的藥物治療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聽力下降減少耳聾進展的速度。還有通過配助聽器、人工耳蝸、人工中耳等其他治療來改善聽力的。未來有望通過基因治療、幹細胞治療等來徹底逆轉。
許多老人在聽力下降早期并不重視,認為眼睛看不清難以忍受,耳朵聽不清卻可以湊合,所以等到醫院就診時,都已是發病後好幾年了,聽力已經很差,這時藥物治療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嘗試佩戴助聽器等改善聽力。
許多人對助聽器有偏見,有人認為戴助聽器是衰老的象征;也有人認為戴助聽器聽力會下降得更快;還有人認為要聽力很差時才能用……其實戴助聽器就像戴眼鏡一樣,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際交往能力。中度的聽力下降是戴助聽器的最佳時機,重度聽力下降時中樞退化,戴助聽器的效果反而不太好。
配助聽器有以下這些注意點:
■配前必須要耳科醫生詳細檢查,一定要确診是老年性耳聾,排除其它疾病(耵聍、中耳炎、腫瘤);
■要正規的聽力測試和專業醫師的選配,助聽器并非日用品随便買一個就行;
■初用者,要經過調試和适應的過程,一般要3個月;
■先在室内盡可能将音量鍵放在最小位置,慢慢适應,每天使用時間逐步延長;
■先在安靜的地方使用,适應後再帶到公共場合中。隻要使用得當,聽力不會因戴助聽器而惡化。
如何延緩老年性耳聾的發展?
吃的方面:少吃可增高血糖和血脂的食物,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含鋅多的海産品。
戒除煙酒嗜好:尼古丁及酒精可直接損害聽神經和神經中樞,造成腦血管舒縮功能紊亂,使内耳血液供應不足。
少接觸噪音:噪音對耳朵的損害是直接、不可逆的,比如歌廳、舞廳盡量少去或待的時間短一些;盡量少用耳機,聽的時間不要連續1小時以上等。
經常參與适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比如旅遊、散步、打太極拳等。
避免勞累和精神緊張:緊張可導緻耳朵的小血管痙攣,影響耳朵的血供,從而造成損害。日常生活中,不要與人争吵,保持平和的心态。
盡可能防止使用有耳毒性作用的藥物:比如慶大黴素、鍊黴素、卡那黴素等。
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控制好血壓、血糖等。每年進行1-2次正規體檢,發現耳部不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人到老年、器官功能退化是必然趨勢,隻要我們重視起來,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耳朵,必然能延緩耳聾的發生,減輕它帶來的不便,更好地生活。
作者:金玲(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編輯:李晨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