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人還是沒有選擇去電影院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手機裡緩存的故事,直到剛才劇終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什麼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人還是沒有選擇去電影院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手機裡緩存的故事,直到剛才劇終了。
現在是0:19,新的一天悄悄地來了,無聲,無息。
青春愛情故事永遠都是有話題的,我無法去評價電影編劇的好壞,導演拍攝的好壞,隻能就看到的故事來說一些自己的感受了。
16歲,宋媛媛成了孤兒,那天她也目睹了張哲凱由于生病,被親生母親給抛棄,也成了一個人。16歲這個年紀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絕對不會像這樣的聲嘶力竭,肝腸寸斷了,這一次遇見,給往後的十幾年定義了什麼是愛。
兩個孤獨的人在一起了真的不孤獨了嗎?
廖一梅 在《柔軟》中說道:“我們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所以,不是孤獨衍生了幸福,是真正的愛情才會幸福。
跟所有人的青春愛情一樣,在一起的日子都是最美好的,而又不一樣的,十年了他們同居沒有做ai。這在現實中絕對是沒有的吧,而反過來思考下,愛跟情是兩種不一樣的感情,有的隻是愛沒有情,有的隻是情沒有愛。而他們的愛情呢,老實講我不羨慕。
我相信他們是真的真的愛着對方。
愛一個人愛到深入骨髓,卻選擇默默守護,忍受孤獨,紅着眼睛選擇放手,如果不是真愛,那是什麼?
這也是電影中叫人感動,叫你流淚地點了。
電影的側重男一女一的愛情,卻忘卻了男二女二的愛情。同樣的生活多年,卻因為突然到來的宋媛媛而和馬上結婚的女朋友分手了。
這一段的劇情,我隻看到了利用。
張哲凱利用女二的照片逼分手。
宋媛媛利用男二來實現張哲凱給自己的願望:嫁一個有工作,有點錢,善良又顧家,還有身體健康的男人。
女兒利用張哲凱的死亡,舉辦自己的個人影展。
而全劇最悲傷的男人,就是男二了。
莫名的戴了綠帽,和未婚妻分手,同宋媛媛結婚,婚後才知道這隻是一場為張哲凱和她的愛情做的一個秀了,男二沒有了所有,還多了以後的很多年的思索和鮮花了。
一開始我以為隻有張哲凱是在孤獨的為宋媛媛好,影片結束前才知道宋媛媛亦是如此,這種相互的愛太折磨人了。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給我送熱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護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險的人。”
他們,教科書式的愛情,看哭了太正常,但淚點低的我也沒有感覺,他們的愛有點自私了。這是心裡話,這種愛情觀會不會扭曲了。
台灣一直盛産青春愛情文藝電影,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現在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它都是抓住了一個點,愛與青春。
《左耳》裡說,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16歲,張哲凱跟宋媛媛的不經意遇見,仿佛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樣,各自喜歡,各自了解。
永遠:如果有一個人先走了,就不叫永遠了。
下輩子:這就更像一場約定了。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對白:
”如果有來生,你想做什麼?”
“除了做人,什麼都行,戒指,眼鏡,床,日記。”
“下輩子做這些東西,有什麼意思麼?”
“這樣……我就可以永遠在你身邊了。”
張哲凱被癌症帶走了,宋媛媛跟着殉情了。
有一種悲傷
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過往
陪伴我呼吸 決定我微笑模樣
無法遺忘
有一種悲傷
是笑着與你分開 思念卻背對背張望
剩下倔強 剩下合照一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