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護士,體溫計那可是我們最基本的武器,無論在哪個科室裡工作,給病人測量體溫都是我們最基本的護理工作之一,小小體溫計,卻是我們每日工作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對于體溫計,你了解多少?
體溫計的曆史
世界上第一支體溫計是伽利略在16世紀時發明的。但直到300年後才設計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體溫計。水銀儲存在末端的水銀球内。當水銀被加熱時,它會發生膨脹,沿着非常狹窄的玻璃管上升。所以,體溫的小小變化就會導緻玻璃管内水銀的大幅度上升。量完體溫後,得用力甩動體溫計,使水銀回到水銀球内。
1714年,加布裡埃爾•華倫海特研制了在水的冰點和人的體溫範圍内設定刻度的水銀體溫計。一位荷蘭醫生用它來給發熱病人量體溫,但體溫計仍然太大了,大多數醫生未能很快使用它。
1868年,文德利希這位德國教授出版了《疾病與體溫》一書,書中記載了2.5萬例病人的體溫變化,而他所使用的體溫計的大小是奧爾伯特體溫計的兩倍,每次要花20分鐘的時間來記錄體溫。後來,奧爾伯特在1867年設計了一個能快速而準确測量體溫、長度隻有約15厘米的體溫計。
體溫計的應用
在病房裡,我們最常用的就是水銀體溫計,最常用的測量部位是腋窩。我們先将水銀體溫計的計度數甩到35℃以下,然後體溫計的水銀端放在腋下夾緊,确保體溫計和皮膚密切的接觸,差不多5分鐘左右取出體溫計,讀取好度數後用酒精浸泡消毒晾幹備用。
在體溫計使用的過程中我們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測量完畢後水銀柱甩不下去和體溫計的破裂,先來看看甩不下去的問題:最早在病房裡體溫計都是靠手甩,我想幾乎每個護士都過甩體溫計的記憶,幾十根體溫計甩下來那絕對是力氣活,尤其是遇到那些很難甩的體溫計,任你甩的手臂酸痛,裡面的水銀柱就是紋絲不動。
後來慢慢的我們病房裡有了甩表機,小小的甩表機簡直就是我們護士的大愛,發明甩表機的人絕對是我們護士的真愛,這份發明創造簡直是太貼心了,解放了我們因甩體溫計而酸痛的手臂,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是我們工作中的得力好幫手。
體溫計甩不下去怎麼辦?
在收體溫計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人講自己的體溫計甩不下去,家屬甩不下去,我們也甩不下去,甚至使用了強大的甩表機也無能為力,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水銀體溫計的液泡容積比上面細管的容積大得多。泡裡的水銀,由于受到體溫的影響,産生微小的變化,水銀體積的膨脹,使管内水銀柱的長度發生明顯的變化。水銀體溫計的下部靠近液泡處的管頸是一個很狹窄的曲頸,在測體溫時,液泡内的水銀,受熱體積膨脹,水銀可由頸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當與體溫達到熱平衡時,水銀柱恒定。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後,外界氣溫較低,水銀遇冷體積收縮,就在狹窄的曲頸部分斷開,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銀退不回來,仍保持水銀柱在與人體接觸時所達到的高度。
發生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可以嘗試兩種方法:
1、用酒精擦拭水銀柱末端,或者用少量酒精浸泡水銀柱末端,等待1—2分鐘,水銀柱就會下降到正常位置。
2、放在冰水中或酒精中,過一會水銀就會跑下來。
體溫計破裂如何處理?
再就是體溫計的破裂,經常有病人忘記了自己夾着體溫計而動來動去,體溫計不知何時滑到了身下,有時候不慎會把體溫計壓碎。另外在體溫計的收發過程中也會因為不慎而造成體溫計的破裂,體溫計破裂最大的危害是汞中毒。
據悉一支水銀體溫計含汞約1克。被打碎後,外洩的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内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 .2毫克/立方米。中國規定汞在室内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 .01毫克/立方米。一般認為,人在汞濃度為1.2-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引起汞中毒。
汞作為一種重金屬,具有很強的毒性,一旦汞蒸氣被人吸入,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各器官組織,還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損壞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汞進入水體後轉化成甲基汞,尤其對正在發育的胎兒和嬰兒危害巨大。并且甲基汞還會随着食物鍊上升而富集在動物和人體中,由此威脅到全球人類的健康。
考慮到水銀體溫計的汞危害,許多國家都已經對其采取了禁止措施。早在1992年,瑞典就已禁止銷售所有含水銀的醫療設備。英國、法國、丹麥和荷蘭 也先後禁止使用和銷售。美國自2000年起,舊金山、波士頓和密歇根等13個州和城市開始禁售水銀體溫計。
歐盟委員會也從2005年起禁售水銀體溫計,并從2011年起禁止其出口。2008年12月份,阿根廷政府也宣布将禁止生産和進口水銀體溫計。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建立全球汞消除計劃,目标是在2017年全球減少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需求的70%。
護理學是一門不斷探索和發展的學科,在護理領域不斷發展前進的路上,我們的各種輔助測量工具也在不斷的進步,也許不久的将來我們的病房裡也會有了水銀體溫計更好的替代品,那時候我們就再也不用面對體溫計汞洩露和測量後水銀柱甩不下來的問題,解放和節省出來的護理時間,我們就可以更多的去陪伴和照顧病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