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紅
這個四月,數字藏品爆紅。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探月工程發布全球首個月壤數字藏品,希望“通過前沿科技與航天技術的融合創新讓普通人觸摸星辰大海”。而在此之前,國内數字藏品已呈現“蓬勃”之勢,覆蓋領域包括文旅、體育、藝術、文娛潮玩等。
不少年輕人争相“嘗鮮”,但也有人如周傑倫般藏品一夜“被盜”,悔不當初。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數字藏品市場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存在權屬混亂不清、内容質量水準參差不齊等情況,此外對這一領域的有效監管尚未跟上腳步。
數字藏品蓬勃發展
各大平台競相布局
說到數字藏品,要提到NFT(非同質化代币),這三個簡單的數字組合,國内平台更多地使用“數字藏品”一詞代指它。網絡上一種通俗說法是:“運用區塊鍊技術打造的數字化作品、藝術品或者商品,由于區塊鍊技術的特性,每件數字藏品都有獨一無二的編号,不可篡改和替代,能夠通過‘限量款’的營銷方式激起年輕人的購買欲望。”
記者了解到衆多博物館和文化館都發布了數字藏品。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動态GIF作品為形式,推出了甲骨文數字藏品,并上線拍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授權三星堆IP、川報集團和騰訊共同發布#當珍稀動物遇上三星堆# 數字藏品;敦煌IP授權中心拍賣上架三期數字藏品,共發售近兩萬份,鳴沙、月牙、絲路通哥、飛天小姐姐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和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的IP形象,通過手機就可以把它們作為數字藏品留藏下來……
多家互聯網公司和媒體也紛紛布局,發行自己的數字藏品。中國航天發布的“月壤”在百度旗下的區塊鍊“百度超級鍊”發行;此外,華為、阿裡、騰訊、京東等公司也已經在數字藏品的賽道落子。
據不完全統計,國内數字藏品覆蓋領域包括文旅、體育、藝術、文娛潮玩等。與國外的昂貴價格相比,國内的數字藏品價格相對便宜,有不到10元的藏品,也有藏品叫價上千過萬。
值得關注的是,4月22日,杭州國際數字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數交”)發布數藏平台“虛猕數藏”,這一國資加持的平台被稱作是“浙江首家規範化數字藏品平台”,由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相關部門推動組建,肩負着落實《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推進國家營商環境試點、國家數字要素市場化試點等任務目标。
搶購空投玩法多樣
也有做法令人唏噓
不同的平台所發行的數字藏品,分布在不同的區塊鍊上,比如騰訊的至信鍊、阿裡的螞蟻鍊、百度的百度超級鍊、京東的智臻鍊,各平台使用的鍊不同。各個平台玩法也是多樣化,目前以搶購、空投、盲盒、二級市場為主。由于數字藏品以“稀有”“限量發行”吸引購買者,搶購成為是一種必然的方式;而空投是市面上大部分數字藏品平台使用的方式,即向指定用戶贈送數字通行證,免費發送數字藏品,來提高自己的熱度。
數字藏品的一些玩法,讓不少旁觀者唏噓。有消息稱,當代中國超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冷軍的繪畫作品《新竹》,被現場焚燒,并生成數字藏品,以40萬元成交。燒毀原作,據說“是為了不給買家留下版權隐患,保證這個數字藏品是線上、線下唯一的作品。隻有這樣做,數字藏品作品的市場價值才能最大化。”
有商家通過數字産品向用戶提供定制生産服務。絲巾品牌商萬事利4月22日通過一家App發行國風系列數字藏品。并且表示,“購買這款藏品的用戶,還可以在這家APP上選擇‘定制實物商品’。下單後,萬事利将為其生産實體的桑蠶絲絲巾,絲巾包裝卡片中将帶有用戶數字藏品對應的鍊上唯一AC編碼。”
也有媒體通過數字藏品,表達公益的态度。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之際,澎湃新聞發行的首款數字藏品——原創動畫視頻《一個自閉症孩子對母親愛的告白》,上架僅54秒便告售罄。
年輕玩家有喜有憂
市場監管仍存空白
“真的太可愛了,這次數字頭像簡直形象到我心坎裡了”“我的微信頭像就是我買的數字頭像”,在微博一位購買者眼裡,在數字化的世界中,頭像越來越成為一個人在元宇宙社交中的标識。而另一位網友自稱“已經靠炒NFT賺了好幾萬元”,但“隻了解買賣的方式方法,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
為何數字藏品成為年輕人的狂歡?專家介紹,數字藏品具有線上收藏的優勢,不受空間的約束,也不必擔心随着時間流逝而損壞等,同時區塊鍊技術為此類産品錨定了唯一性,使得它擁有了一種新穎的、獨到的價值承載方式。
不過,這一狂歡,卻隐藏不少風險:周傑倫丢隻“猴子”沒了320萬;也有藏家表示,之前花費了大力氣搶購的牛頭馬、敦煌名畫等數字藏品,因平台消失,一瞬間變成了泡沫;還有多位消費者反映,消費者在平台付款後藏品卻未到賬……
由于數字藏品是近兩年才在國内出現的“新鮮玩意兒”,通過炒作、轉讓來賺取收益的亂象亟待關注,市場的監管仍然存在空白。騰訊微信團隊此前曾表示,根據國家相關法規,為防範虛拟貨币交易炒作風險,微信公衆平台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衆号及小程序進行規範化整治,并封禁了一些中小數字藏品平台。全國政協委員徐念沙建議,加強數字藏品版權保護,對數字藏品發行進行有效監管,并設立數字藏品交易平台準入制度。
三大協會聯合倡議
遏制金融化證券化
數字藏品存在的金融風險,也引發了相關部門的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于4月13日聯合呼籲會員單位共同發起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倡議号召各會員單位堅守行為底線,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産,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産品;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币發行融資(ICO);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挂牌交易、标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不以比特币、以太币、泰達币等虛拟貨币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表示:“如果将文化産品,經過數字藏品化後,變成金融産品,或者進行炒作使其變成投資産品,以及将數字藏品打包、拆分和證券化,都會帶來風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