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2005年寶蓮燈的成功拍攝,在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陣好的風潮,成為了一代經典。
它改編自中國古代曆史形成的神話傳說故事,原型是劈山救母。
從古代到現在,沉香華山救母不知道感動和鼓舞了多少代人。
如今重溫《寶蓮燈》,再思沉香華山救母,是滿滿的枷鎖。反抗的背後,是人性的解放。
沉香一直在堅持做着一件事情,就是一家團圓。
他的母親被囚禁在華山,不單單是神仙和凡人不得相愛這麼簡單。
還反映出古代封建社會中,女子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這是愛情的枷鎖。
天條制度下對人性的漠視,何不是封建制度對人性的禁锢?這是制度的枷鎖。
破除舊規,建立新的秩序,在沉香出世以前,有何人想過?
哪怕他的舅舅二郎神楊戬等一些神仙,也都甘願遵守舊制。不管是不是無奈,總之他們沒有反抗。這是思想的枷鎖。
在這三個主要小枷鎖之上,就是社會這個大枷鎖了。
《寶蓮燈》不僅僅是天庭的故事,還是人間的故事。它是神性的博弈,更是人性的博弈。
沉香一直以來的堅持,是人性的救贖。
他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人性的愛。
首先,他愛父親,也愛母親。
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存在的這種割舍不斷的感情,便是大愛。
其次,他還愛自己,這是小愛。
《寶蓮燈》對這個神話傳說的改編意義,莫過于是畫龍點睛之筆。
小玉的出現,更加讓沉香懂得堅持二字。如果不能沖破枷鎖,他與妖之間,又怎麼能夠追求愛情呢?
最後,沉香把大愛與小愛真正的結合在一起,才明白,原來真正的大愛,是愛萬物。
大愛無私,小愛真切,愛無處不在。擁有愛的人,才能救贖人性。
沉香能夠救出母親,離不開愛這個字。
因為愛,所以必須堅持,才有動力,不放棄、不抛棄。
沉香,最後感化了所有人。他的努力付出,不屈不撓的精神,得到衆人的尊重。
是沉香給了衆人改變天庭的契機,尤其是讓二郎神楊戬徹底解放出來。
沉香的舅舅,從一開始的好人變為壞人,再從反派變為正派,巨大的反差,是他心底人性的掙紮。
楊戬害怕沉香自不量力地去救三聖母,為此丢了生命,就百般阻撓。
但是,楊戬看到了沉香的成長,力量甚至比他還強大,還得到了很多神仙的支持,他也終于才能夠救贖自己。
楊戬也曾如沉香一般,想要從桃山救出母親,沒有人知道他為此付出了多少。
雖然楊戬最後救出了母親,但天條制度并沒有因此改變。
這其實不僅僅是沉香、楊戬的自我自我解放,還是衆人的。
魯迅先生在《故鄉》中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再思這句話,注定是封建社會的悲哀。
天庭建立起新的秩序,是新生活的開始。但卻不代表着人間新生活的開始。
這就是電視劇中埋下的伏筆,人間仍是舊的制度。
人間敢于支持沉香的人,隻不過是封建社會下敢于打破陳規舊制的特例。
人性的解放,隻是少數。大多數人活在一個個枷鎖下,沒有想過反抗。
哪裡有反抗,哪裡就有鎮壓。封建社會的殘酷,不是少數人就能改變的。
人們其實有從封建枷鎖中掙脫出來的路,隻是走的人少,也便沒了路。
但是,神話傳說劈山救母以及《寶蓮燈》電視劇,無不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思想解放的追求,對新秩序建立的殷切期盼,對美好新生活的向往。
隻是封建社會下的悲哀,隻能無奈歎息一聲罷了。
于是人們自己套上枷鎖,等一個契機的到來。就如同沉香是天庭改變的契機。
後來,中國封建社會被社會主義所取代了,人們逐漸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枷鎖。
你們說,沉香華山救母,堅持的背後,是不是人性的大愛與小愛呢?
重溫《寶蓮燈》,在神性與人性博弈的背後,是不是對封建社會下滿滿枷鎖的掙紮和反抗?
作者:今日頭條真假曆史回聲
特别注意:本文為百家号首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