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反骨”這詞,人們多數會想起《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說魏延的話:“此人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魏延:你見過為國勞心瀝血的反骨仔沒?
經後人考證,這話隻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給諸葛亮“安”上去的,為的就是讓諸葛亮給魏延“安”上反骨,而更接近史實的《三國志》裡則沒有這樣的說法。
諸葛亮:呵呵,怪老羅啰,别賴我頭上!
羅貫中是明朝人,如果“反骨”一詞不是他首創的話,那麼在明代之前就應該有類似的典故記錄了;但事實上任我們翻遍文海,卻确實沒有找到關于“反骨”的明顯記載。
不過我看到過一則關于漢将衛青的故事:
衛青:以我的經驗來看,還是相信我為好!
漢代名将衛青在一次出擊匈奴的戰鬥中,發現營地裡藏有匈奴奸細。為了把奸細找出來,于是他将可疑營房裡的人都喊出來集中到一起,然後讓所有人取下帽子。
衛青繞着這些士兵走了一圈,最後指着其中一人說:“你脫下鞋子給我看看!”那人神色慌張地依言脫下了鞋子。衛青再仔細打量了一下他的腳闆,忽然厲聲說:“你還不承認你是匈奴人?”那人一聽,趕緊跪倒在地求饒了。
事後,有人問衛青是如何識破奸細的,衛青回答說:“那人後腦甚為凸出,且發之不能掩也,此謂典型的反漢之骨!”
又問及他為何要察看腳闆,衛青答道:“匈奴人是馬上民族,多扁平腳,扁平腳加腦後骨,那是漢人之中罕見的,他再經我這麼一吓,自然就露馬腳了!”
以上故事中,衛青一句“反漢之骨”,我想或許就是“反骨”的最早記錄。自然,衛青說“發之不能掩也”顯然誇張,但難道諸葛亮初見魏延即說他“腦後有反骨”就不誇張麼?
為了驗證衛青通過“反漢之骨”識别匈奴人的合理性,我特查看了一些有關草原遊牧民族的骨骼特征資料,發現衛青此言非虛。
匈奴人:今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說我們反骨就是大家都反骨!
根據一些中亞考古記錄說,早期草原民族的頭骨都有一種奇怪的變形,枕骨部都向後突出,而這樣的特征在蒙古人與高加索人的混合人種身上最明顯。
北匈奴人有很大部分就屬于這樣的混合人種,即使是南匈奴人,也多數是蒙古人與鮮卑人的混合人種,同樣具有類似的骨骼特征,因為鮮卑族人本身就來自東高加索的西伯利亞(舊稱鮮卑利亞)地區。
關于扁平腳的特征,這在今天的新疆蒙古等地都非常普遍,是由于長期不需要下地勞作和走路而形成的。在古代戰争上,匈奴人同樣是善騎不善跑,因為扁平腳本身就不利于快跑(當前我國,扁平腳是不符合征兵條件的)。
如果匈奴人腦後的枕骨特征如此明顯的話,難怪衛青一眼就看出他不是漢人了。
父親:你這反骨仔,不聽話就揍你!
另外,我發現廣東人當中,日常口頭使用“反骨仔”一詞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很顯然地,這詞用在方言中的曆史已非常悠久了,也許不一定和《三國演義》有關的。
衆所周知,廣東人裡面有相當的比例來自北方移民,比如廣東一李姓的族譜就說,其祖上是來自甘肅隴西的;如果再細細考究隴西李氏的話,我們又可以發現,隴西李氏當中就有相當部分的人口來自鮮卑族--這就和西北扯上關系了。據此,我們就不能否定,或許有不少廣東人也是具有明顯“匈奴人”特征的。
别幼稚地以為“姓李”就是漢人,從前的西夏王李元昊是什麼民族?現在韓國朝鮮這麼多姓李的又是什麼民族?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其實他也有鮮卑血統!
李世民:朕若沒反骨何來大唐江山?
綜上所述,“反骨”特征應該是西北人種較為普遍的特征,或者換句話說,西北人種的枕骨應該比純正漢人要更為明顯一些--我怕前一句話傷了西北人民的感情呢!
其實,無論稱“反骨”也好,“大号枕骨”也好,這隻是種族遷徙、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外觀特征而已,一個人或“反”或“忠”,和他骨頭長的什麼形狀八輩子都扯不上關系。
如果“反骨”一詞确實是來自衛青,他也隻是用以從表面上區分漢人和匈奴人罷了,不代表那奸細就具有“反心”。
羅貫中讓“反骨”一詞成了貶義詞,這對腦後具有大号枕骨的人來說實在是冤了,骨頭是祖宗基因長下來的,憑什麼要罵人“反骨仔”?不好意思的是,我本人腦後就有這麼一塊明顯的“反骨”,雖看不出來卻摸得出來,不過誰要這麼罵我我就跟誰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