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天擠着廣州的3号線上下班。
無論是出差一早6點去機場,還是加班到深夜10點多回家,3号線好像永遠都處在高峰期。
在一個工作日的雨夜,當我拖着腳步擠上三号線,身上的衣服被其他乘客的雨傘沾得濕透的瞬間,我前所未有的想擁有自己的一台車。 在那個時候,我幻想自己的車,一定要是“大品牌”,畢竟高中長得比較漂亮的同學,已經開始有奔馳接送了,但我的幻想也就到此結束,因為當時我根本連SUV是什麼都不知道。
再到進入汽車行業後,我對車子的幻想,又稍微“跑偏”了那麼一點點。 我希望自己的下一台車,一定跑的要快,要有推背感,要能劈彎,簡單來說,開着必須得勁!我覺得我懂得不得了,甚至回答起了身邊朋友和網友的各種買車問題
但我回答的問題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懂,好像單從我自己喜歡開車的立場出發,并不能真的解決大家的疑惑。 但真正讓我醒悟的,還是我表姐,她說想買一台好看的車,我瞬間來勁,給她從外觀講到内飾,從駕駛講到乘坐舒适性,中間還不忘帶一帶底盤調校,動力總成這樣的名詞,然而我發表了一通意見,她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買VV5。
在那一刻我才終于明白,其實哪有什麼買車的标準,哪有1 1=2的買車公式?
很多時候我們在體驗車型的時候,總會全方位的進行對比,什麼變速箱,什麼後懸挂形式,卻始終忘了,其實不買一台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買一台車往往隻需要一個心動的理由。
她想要的,隻是一台看上去年輕好看,配置高的代步車。難道我應該去質疑她的選擇嗎?
不應該。因為在這一刻,隻有她最清楚她想要什麼。
喜歡情懷車的人,覺得經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台老車恢複成從前的模樣很滿足,卻有人覺得他們白花錢在一些沒人要的舊車上面;
喜歡性能車的人,覺得自己幾十萬買一台能讓自己開着始終能面挂微笑的車,值得,有人覺得他們花那麼多錢買一台後排不能坐人的車太傻;
甚至Jacky想要買一台純粹的Elise當玩具,有那麼一個瞬間,我也覺得他就是考慮一點都不周到,才會想買一台那麼不實用的車。
但說到底,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有性能控自然就有家用黨,有看重駕駛激情的,自然也有隻在乎外觀配置的,我們可以覺得這台車不符合自己的購車标準,但不能拿着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别人的選擇。
隻站在自己的立場發表意見,就是拿着自己的喜好去揣度别人的幸福。
買車的唯一标準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比别人說什麼都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