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幕牆施工圖紙标準尺寸

幕牆施工圖紙标準尺寸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6 11:39:58
「幕牆」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T/SCMA 002—2017

本文來源于網絡,向原作者緻謝!

幕牆施工圖紙标準尺寸(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1

目錄

1 總則

2 基本規定

3 施工圖設計圖紙

  • 3.1 一般要求
  • 3.2 封面、扉頁
  • 3.3 目錄
  • 3.4 設計總說明
  • 3.5 立面圖
  • 3.6 平面圖
  • 3.7 剖面圖
  • 3.8 大樣索引圖
  • 3.9 大樣圖(含節點索引圖)
  • 3.10 節點圖
  • 3.11 主要型材截面圖
  • 3.12 埋件圖

4 設計計算書

  • 4.1 一般要求
  • 4.2 結構計算書
  • 4.3 熱工計算書

附錄A建築幕牆熱工計算彙總表本規定用詞說明

1總則

1.0.1為規範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保證設計文件的質量和完整性,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6年版〉和《江蘇省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7年版),結合江蘇省建築幕牆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1.0.2本規定适用于江蘇省範圍内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

1.0.3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編制除應執行本規定的要求外,尚應執行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政策和法規,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現行相關标準和規範的規定。

2基本規定

2.0.1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深度應滿足施工圖預算編制、施工安裝和工程驗收的要求,并能作為生産加工的依據。

2.0.2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應包括施工圖設計圖紙、結構計算書和熱工(或節能〉計算書。

2.0.3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均應使用簡體中文,圖紙打印出的字體應清晰,最小字高不應小于3.0mm。施工圖設計圖紙應根據《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GB/T50001選擇合适的圖紙比例,并在該比例下能清晰反映圖紙内容。其中:主要大樣圖的比例不宜小于1 :50;立面圖、平面圖的比例不宜小于1 :100;當超大型建築的平面或立面在一張圖紙中不能清晰、完整表達時,宜在小比例整體表達的基礎上按正常比例分段(或分塊)繪制。

2.0.4 施工圖設計圖紙圖幅應按《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GB/T 50001規定的A0、A1、A2、A3執行,最小幅面為A3。圖紙的短邊一般不應加長,長邊可加長;超大型建築根據本規定第2.0.3條的要求繪制;大樣圖中的立面、平面、牆身宜在同一張圖紙中表達。

2.0.5 施工圖設計圖紙除封面外,其他均應有圖框,圖框式樣宜由各企業自定;圖框中内容至少應有工程名稱、建設單位、建築設計單位、幕牆設計單位、設計編号、圖名、圖号、比例、日期和項目負責人、設計、校對、審核等欄目。

2.0.6施工圖設計圖紙圖面應清晰,每張圖紙宜表達一個主體内容。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大樣圖、節點圖、埋件布置圖按《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标準》GB/T 50001繪制,型材截面圖、埋件制作圖按《機械制圖》GBVT 4457、《機械制圖》GB/T 4458繪制。

2.0.7施工圖設計圖紙尺寸标注應包括總尺寸、定位尺寸、細部尺寸三種,且應遵循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的原則。

2.0.8施工圖設計圖紙宜按A2或A3号圖紙的規格折疊,并按圖紙目錄順序裝訂成冊。同一套圖紙(目錄除外)不宜超過兩種圖幅。

2.0.9施工圖設計圖紙每頁應蓋有幕牆施工圖設計專用章,應有項目負責人、設計、校對、審核等簽字。幕牆設計中如果涉及鋼結構,并在幕牆施工圖設計範圍内的,應符合鋼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簽字蓋章不能覆蓋圖号。

2.0.10施工圖設計圖紙、結構計算書、熱工(或節能)計算書應完整、齊全、正确。

2.0.11幕牆設計不能改變原建築主體設計,确需修改變更原施工圖設計的,應由原建築設計單位設計變更,且應通過原施工圖審查機構圖審。幕牆變更設計應有包括變更原因、變更位置、變更内容的文字說明和變更圖紙。對涉及結構安全的,變更設計應有變更設計結構計算書及主體設計單位認可意見。

3施工圖設計圖紙

3.1一般要求

3.1.1建築幕牆施工圖設計圖紙應有下列基本内容:

  • 1封面、扉頁。
  • 2目錄。
  • 3設計總說明。
  • 4立面圖。
  • 5平面圖。
  • 6剖面圖。
  • 7大樣索引圖。
  • 8大樣圖(含節點索引圖)。
  • 9節點圖。
  • 10主要型材截面圖。
  • 11埋件圖。

3.1.2建築幕牆施工圖設計圖紙編制順序宜按本規定第3.1.1條的順序編制。

3.2封面、扉頁

3.2.1封面應寫明建築幕牆工程項目名稱、設計單位名稱、編制日期等。

3.2.2封面上應有主體建築設計單位意見或另行出具确認函(内容包括建築、結構、節能〉并蓋章。

3.2.3扉頁應寫明編制單位法定代表人、技術總負責人、項目總負責人及各專業負責人的姓名,并經上述人員簽署或授權蓋章。

3.3目錄

3.3.1 目錄中應逐一寫明序号、圖紙名稱、圖号、頁碼、備注等。

3.3.2當規模較大的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圖紙數量大時,可以分冊裝訂,但每個編制分冊都應有目錄。

3.4設計總說明

3.4.1設計總說明主要内容應包括工程概況、設計依據、幕牆結構和構造要點、埋件系統說明、幕牆性能等級及要求、材料要求、施工要求、施工圖設計圖紙的有關說明等。

3.4.2工程概況主要内容應包括建設單位、建築主體設計單位、工程地址、建築類型、建築規模、結構體系、建築層數、建築高度、幕牆高度、幕牆類型和各類型幕牆工程量、設計使用年限、結構安全等級、基本風壓、地面粗糙度類别、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抗震設防類别及抗震設防标準、雪荷載值、防火等級、防雷類别等。

3.4.3設計依據應包括:建築主體相關設計文件和節能設計專篇等,與幕牆相關的設計标準、技術規範、産品标準、檢驗标準、材料标準等現行标準。與本項目無關的,不必列入。

3.4.4幕牆結構和構造要點主要内容應包括:各類型幕牆的主要結構和構造特點,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情況等。

3.4.5性能要求主要内容應包括抗風壓性能、氣密性能、水密性能、平面變形性能、熱工性能、抗震性能、隔聲性能、耐撞擊性能、光學性能、承重力性能、防火功能、防雷功能。其中:抗風性能應與計算書一緻;氣密性、熱工性能應符合建築節能設計要求;水密性應符合地區氣候要求;平面變形應符合主體建築結構層間位移要求;其他性能根據幕牆特點規定,并應符合原建築設計或現行标準要求。性能應根據《建築幕牆》GB/T 21086進行分級。功能要求主要内容應包括: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25年;防火功能應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的規定﹔防雷功能應符合《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GB 50057的規定﹔外牆外保溫系統無論是否屬于設計範圍,均應明确保溫層的材質、厚度及燃燒性能等級。

3.4.6材料要求主要内容應包括:與工程相關的主要材料(包括支承材料、面闆材料、密封材料、五金配件等)的材質、規格型号,材料的性能和質量要求,鋼、鋁材料表面防腐處理質量要求;同一類材料不同規格的,應說明用途;鋼化玻璃應有防自爆和防熱炸裂措施;材料性能應符合相關标準要求;選用的新材料則必須在圖紙中詳細注明該材料的技術性能參數和要求。

3.4.7施工要求主要内容應包括:構件和材料的防污染和成品保護要求,防火、防雷、防腐、防松措施、焊接和埋件等施工要點和質量要求,安裝尺寸控制要求等。應根據工程各類型幕牆編寫,與本項目無關的不必編寫。

3.4.8施工圖設計圖紙的有關說明主要内容應包括:應對圖紙中出現的符号、繪制方法、特殊圖例等進行說明,提示看圖時必須注意事項,後置埋件相關試驗檢測要求等。

3.5立面圖

3.5.1立面圖圖幅應根據主體建築規模設定,使閱讀人便于識圖。

3.5.2應反映各個朝向主體建築中幕牆立面形狀和分格,包括建築立面圖中非可視的幕牆立面;應反映開啟扇、通風百葉、消防救援窗的位置和尺寸,并滿足建築設計自然通風、排煙及消防救援等要求;應有幕牆标識圖例和引出線加文字說明以辨别各種幕牆所處位置,并标出牆邊角區位置;應有兩端軸線編号,立面轉折較複雜時可用展開立面表示,并準确注明轉角處的軸線編号。

3.5.3應有标高尺寸、樓層高度尺寸、豎向分格尺寸、軸線位置;尺寸标注必須與相應的樓層标高相關。

3.5.4立面圖可以标出大樣圖區域和索引,不應标注節點圖索引。

3.5.5立面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輪廓線用粗實線,尺寸線和引出線用細實線,開啟窗用細實線或細虛線。

3.6平面圖

3.6.1平面圖應以建築、結構平面圖為基準進行繪制,并準确反映各個不同樓層平面形狀、幕牆附近的主體結構(含結構柱、構造柱、剪力牆、填充牆、結構邊梁等)、幕牆與主體結構的定位關系及平面凹凸變化的輪廓線;雨篷等凸出構件應表達其投影輪廓線;為突出幕牆圖紙内容,與幕牆無關的室内布置内容不宜表達。

3.6.2應有平面長寬尺寸、軸線及軸線編号、軸網尺寸、水平分格尺寸、幕牆進出尺寸、樓層層數及平面标高等,尺寸标注應與相鄰軸線相關。

3.6.3應标注牆邊角區位置。同一平面内若有不同的水平防火分區涉及幕牆的,還應明确表達水平防火分區的位置。

3.6.4平面圖可以标注雨篷、采光頂、金屬屋面等大樣圖範圍和索引号,不應标注節點圖索引。

3.6.5平面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輪廓線用粗實線,尺寸線和引出線用細實線,剖面用細實線。

3.7剖面圖

3.7.1當建築主體立面層次較多或結構比較複雜時,應繪制剖面圖或局部剖面圖,并索引牆身大樣。

3.7.2幕牆剖面圖應以建築圖中的剖面圖為基礎進行繪制,并能反映建築幕牆及主體結構的空間關系,建築空間局部不同處以及平面、立面表達不清的部位;應能表示剖切部位的幕牆結構與主體結構和建築構造部件的相互關系。

3.7.3應标注剖面位置的軸線和軸線編号。

3.7.4應标注剖面位置的外形尺寸,如門窗的洞口高度、層間高度、女兒牆高度、陽台欄杆高度、總高度等。

3.7.5應标注剖面位置的主體結構和建築構造部件的标高,如樓地面結構标高,平台、雨篷、室外吊頂、屋面檐口、女兒牆頂、高出屋面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屋面特殊構件等的标高,室外地面标高等。

3.7.6不同的主體應采用不同的線型及線寬區别表示,剖面主體結構應采用粗實線,幕牆構件剖面應采用細實線,剖視平面應采用傾斜45°細實線填充,其他線型及線寬應按建築制圖要求選用。

3.8大樣索引圖

3.8.1大樣索引圖應能反映該類型幕牆的多個主要結構構造。幕牆立面各個不同構造部位都應設置大樣圖索引,每種幕牆類型和構造應設置一個大樣圖并索引(複合型的按一種類型)。

3.8.2當不影響立面圖、平面圖内容表達時,可直接在立面圖和平面圖上标注大樣圖索引﹔當影響立面圖、平面圖内容表達時,可單獨繪制專用大樣索引圖。

3.8.3幕牆、欄杆、格栅等大樣索引應在立面圖中标注﹔采光頂、雨篷、金屬屋面大樣索引應在平面圖中标注。

3.8.4大樣圖索引先後順序應按大樣圖數字編号從小到大順序編排,并要與節點圖先後順序統籌兼顧。同一幕牆類型有多個大樣圖的,大樣圖編号應順序連續。

3.8.5幕牆工程中若有分項工程,各分項工程幕牆結構類型相同,各分項工程幕牆施工圖都應設置位置相同的大樣圖,編号以各分項工程名稱區分。

3.8.6立面大樣索引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輪廓線用粗實線,尺寸線和引出線用細實線,剖面用細實線,開啟窗用細實線或細虛線。

3.9大樣圖(含節點索引圖)

3.9.1 大樣圖内容應包括立面分格圖、平面剖視圖和牆身剖視圖。應根據幕牆結構構造需要确定平面和牆身剖視圖的位置和數量,一張圖紙宜表達一個完整的大樣圖;若圖幅不能完整表示清楚,可将立面分格圖、平面剖視圖和牆身剖視圖分開表示。

3.9.2大樣圖中節點圖索引先後順序應按節點圖數字編号從小到大順序編排。數字編号個位前加0,十位以上不加0。不宜在同一個節點圖編号後再附加其他字符代表不同的節點圖,如JD-01①、JD-01②。

3.9.3節點圖在大樣圖中的索引和編号應按幕牆類型區分,如玻璃幕牆宜在節點圖JD前加B、石材幕牆宜在節點圖JD前加S等,複合型幕牆的編号不應拆分。

3.9.4立面分格大樣圖應标注洞口和闆塊的分格尺寸,應對開啟窗的位置和開啟方式、用料材質、顔色等作出規定和标注;宜用不同的圖例填充以區别表示不同的面闆。

3.9.5 大樣圖剖視圖應根據建築實際情況繪制,并能剖切到或可見到與幕牆相關的主體結構和建築幕牆構造部件。其中:平面剖視大樣圖應剖切在各層的門窗洞口位置,并标注主體結構的主要位置和尺寸、幕牆控制尺寸,以及幕牆在平面上的位置和進出位關系、幕牆橫向分格尺寸、開啟窗形式和位置等;牆身剖視大樣圖應标注主體結構的位置和尺寸、幕牆控制尺寸(或角度)、幕牆與主體建築的連接結構(如立柱跨度、立柱支點)、幕牆豎向分格尺寸、開啟窗形式和位置等。

3.9.6當牆體保溫、玻璃防撞擊構造等與幕牆工程有關聯的構造或構件屬于非幕牆設計範圍時,也應在大樣圖上反映和标注,并宜注明非合同設計範圍。

3.9.7根據本規定第3.8.4條設置的編号不同但幕牆結構構造相同的大樣圖,應重複标注節點圖索引,以明确該大樣圖幕牆的結構構造。

3.9.8節點圖設計應全面,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标準節點(橫剖、豎剖、開啟窗)、層間橫剖及豎剖節點、上下及周邊收口收邊節點、女兒牆壓頂節點、伸縮縫、變形縫節點、層間及不同防火分區處防火節點、防(側擊)雷節點、防水節點、不同構件之間典型連接節點等。

3.9.9大樣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輪廓線用粗實線,尺寸線和引出線用細實線,剖面用傾斜45°細實線,開啟窗用細實線或細虛線。

3.10節點圖

3.10.1節點圖宜用A2或A3号圖紙繪制,一張圖紙宜表達一個主要節點。節點圖除有節點圖編号外,還應有大樣圖索引圖号。

3.10.2節點圖應有名稱,名稱宜根據節點所在具體位置構造命名。

3.10.3節點圖可以附細部放大圖,但不可标注節點圖索引再衍生節點圖。

3.10.4節點圖中所用材料和構件應與設計總說明、大樣圖、相關節點圖紙和設計計算書相一緻。

3.10.5節點圖應能清楚反映幕牆節點與主體結構連接方式、控制尺寸、幕牆自身構造連接方式和控制尺寸。

3.10.6節點圖中的所有主體材料、五金配件、密封材料均應标注名稱和規格尺寸。

3.10.7當出現非幕牆設計範圍但與幕牆工程節點有關聯的構造或構件時,在節點圖上也應反映和标注,并宜注明非合同設計範圍。如非透明幕牆後的牆體保溫材料及防火性能、表面覆蓋要求,鋼結構主體構造等。

3.10.8當節點圖對某些設計、技術要求無法用圖示方法明确表達時,可附必要的文字進行輔助說明。

3.10.9節點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繪制,輪廓線用粗實線,剖面線、尺寸線和引出線用細實線,需要非可視構造時用虛線。各種材料的剖面應用不同剖面方式并能清楚辨識。

3.11主要型材截面圖

3.11.1應有主要型材截面圖。型材截面圖應标注材料型号、性能、外形尺寸、受力部位壁厚、表面處理、材質(同一材質的牌号及狀态不同時應在圖紙中反映)等要求。

3.11.2主要型材截面圖标注的代号、尺寸及其他要求應與節點圖和設計計算書相一緻。

3.11.3型材截面圖應按機械制圖畫法繪制,輪廓線用粗實線,剖面線、尺寸線用細實線。

3.12埋件圖

3.12.1預埋件和後置埋件均應有埋件布置圖和埋件制作圖。不同結構部位的預埋件或後置埋件應有位置詳圖,不同埋件類型應有索引或标注。後置埋件應區分不同種類錨栓(膨脹型、擴孔型、粘結型、化學植筋),應有錨闆(含錨孔)、錨栓規格尺寸和技術要求,後置錨闆應有熱鍍鋅防腐要求。

3.12.2埋件布置圖和埋件制作圖應全面,并與立面圖、大樣圖、節點圖和結構計算書計算規格相一緻。

3.12.3 埋件布置圖應按建築制圖畫法繪制,預埋件制作圖應按機械制圖畫法繪制。

4設計計算書

4.1一般要求

4.1.1建築幕牆設計計算書包括結構設計計算書和熱工(節能)設計計算書。

4.1.2設計計算應嚴格執行國家和江蘇省現行相關标準、規範的要求。計算公式、計算參數應标注引用标準(規範〉号。

4.1.3結構計算和熱工計算無論是否采用計算軟件,均應提供計算過程;采用軟件計算時,還應注明名稱及版本。

4.2結構計算書

4.2.1應明确計算部位、計算對象、計算模型所參考的大樣圖和節點圖;計算模型簡圖應與施工設計圖一緻。

4.2.2應依據國家或江蘇省現行标準、規範進行計算。當采用新技術或新材料且現行标準未涉及該新技術或新材料時,應詳細提供所引用公式、數據的來源或依據。

4.2.3所有的幕牆系統均應進行結構計算,結構相同時按最不利荷載計算,結構不同時每一種結構均應計算;外立面特殊及處于不利受力狀況的構件和連接節點應逐個逐項進行詳細計算(或驗算)。雨篷、挑檐、采光頂、車庫坡道采光頂、入口門鬥、欄杆等應進行結構計算﹔格栅、遮陽百葉、大型裝飾線條、玻璃翼等附屬構件均應有結構計算;若附加在幕牆上,應計算其自重及風荷載對幕牆的影響。

4.2.4 結構計算内容應全面,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作用、溫度作用、自重荷載)計算、面闆的強度和撓度計算、支承體系的強度及撓度計算(必要時進行扇等)、連接計算〔面闆與支撐體系連接、支撐體系間連接、支撐體系與主體結構間連接(含連接件、埋件)]、變形(伸縮)縫計算。

4.2.5荷載計算過程應有 力廣栽組合。邊角區風荷載計算時幕牆應按邊角部位體形系數進行計算;抗震設防應按規範進行分類,有重點設防和特殊設防要求的應按相應要求進行計算。

4.2.6 結構計算中各構件和連接點所取截面尺寸、跨距及材料的強度取值等均應與施工圖一緻,計算書中标注的立柱、橫梁等主要受力構件的代号應與施工設計圖相一緻并有截面簡圖。

4.3熱工計算書

4.3.1透光幕牆(窗)、非透光幕牆均應有熱工計算書。

4.3.2應根據建築設計提供的各朝向單一立面窗牆比計算透光反射比和結露;同一立面有不同種類透光幕牆(窗)時,應分别計算并按面積對傳熱系數、太陽得熱系數進行加權計算,加權計算的結果應滿足建築節能設計要求。

4.3.3非透光幕牆應按朝向計算傳熱系數,同一朝向有不同結構構造時應分别計算,并按面積進行加權計算,加權計算的結果應滿足建築節能設計要求。

4.3.4工程中有多幢獨立建築時,應對每幢建築單獨計算。

4.3.5透光幕牆(窗)的計算軟件應符合《建築門窗幕牆熱工計算規程》JGJ 151的要求;非透光幕牆傳熱系數可用手工計算熱傳遞介質總熱阻,再求總熱阻的倒數。

4.3.6 熱工計算的結構構造形式、相關材料及材料規格應與施工設計圖相一緻。

4.3.7﹑應填寫江蘇省建築幕牆熱工計算彙總表。填寫項目應與幕牆工程相對應,彙總表中數值應與熱工計算書相一緻;對各朝向不同透光幕牆(窗)的傳熱系數(K)、太陽得熱系數(SHGC)、加權值,不同非透光幕牆傳熱系數和加權值,均應分别填寫和彙總。彙總表中應明确建築設計限值,并進行符合性判定。

建築幕牆熱工計算彙總表樣式見本規定附錄A。

幕牆施工圖紙标準尺寸(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

今天關于「幕牆」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本文來源于網絡,向原作者緻謝!)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幕牆施工圖紙标準尺寸(建築幕牆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