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時人們常常會碰到“梗”這個詞。什麼是“梗”,它是怎樣形成的,反映了怎樣的網絡文化特點?
舉個例子,“最美逆行”這個“梗”,最初源自網友拍攝的一張照片——消防隊員逆着疏散的人流沖進火場的背影。後來經過一些畫手、寫手們的演繹,逐漸成為一個通用的“梗”,用來贊美各行各業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英雄們。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網友們自發地将這句贊美獻給了廣大醫護人員,這些義無反顧的白衣戰士是當之無愧的最美逆行者。
由此可見,網絡用語“梗”意指被反複引用、不斷演繹,信息量豐富的橋段或流行語。有一種觀點認為,“梗”是網絡世界對相聲術語“哏”的誤用,但相比“哏”強調伏筆和幽默,“梗”含有語義濃縮之意,這一點與典故、成語更加接近。在具體使用中,“梗”有時候也會作為合成詞後綴出現,這種合成詞往往有兩類:一類指固定套路、固定橋段,如“武俠梗”,指武俠小說中常見的套路,比如主角突遇危險時,不僅化險為夷還能功力大增。第二類指具體來源,如“曆史梗”指來自正史或稗官野史中的典故,“地域梗”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故。
“梗”的生成與傳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當事人無意的話。它以互聯網為媒介,同時是典型的用戶生産内容理念的體現。各類逸聞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彙融合的過程中,通過廣大網民自發參與和創造,不斷轉化語義、增加内涵,最終被提煉成一個相對簡潔凝練的詞語,或者一張圖片、一個表情包,由此進入網絡流行文化序列。
以“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為例,這個近年來頗為流行的“梗”,出自電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區交通委”發布的安全行車提醒。影片故事主線是主人公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區運送燃料,伴随運輸車一次次啟動,“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的提醒不斷重複,一時間家喻戶曉。由于上映時正逢春節,各地交通、消防部門的官方微博也紛紛化用這個“梗”,提醒廣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網絡中引發一輪“造句”風潮。
“梗”的流行,體現出社交網絡對當代網民交互方式和表達習慣的重構。當前,線上文字交流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同時,人們面對面交談時微妙的情緒、表情和肢體動作,被大大折損。“梗”和普通文字不同,它的本質是經過壓縮後的語義模塊,包含着層次豐富的所指,這種豐富性多少補償了線上交流帶來的信息磨損。比如,當“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這樣的表述出現,人們就會自然聯想到《流浪地球》,聯想到這個詞的“出處”,聯想到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而不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
社交軟件、短視頻分享平台……網絡社交很多時候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對同一個“梗”的默契使用,能迅速拉近人與人的心理距離,讓彼此共享的網絡空間多了一份輕松和親切。對于“網絡原住民”而言,“梗”的存在與使用更是如影随形。這一代人從小生活在圖像、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媒介交互并行的環境,單一的文字媒介無法滿足他們對信息傳輸速度和密度的需求。創造“梗”、使用“梗”、傳播“梗”,是網絡社交中許多青年人自發的選擇。
“梗”一經誕生,就不斷在網絡中流傳并進入線下日常生活,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日常語言。“梗”可以增加交流的默契和效率,因而成為互聯網時代傳播人與人之間善意和正能量的新的有效手段。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