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已經将首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給十多個科研機構。那麼,這些“天外來物”如何研究?有哪些幸運的科研機構“如獲至寶”?被網友們稱為“無價之土”的月壤研究到底有何特别之處?我們一起向“無價之土”要答案。
國家航天局發放首批31份月球科研樣品
首批發放的月球科研樣品共17.4764克,被分為31份分别發放給13個科研院所機構。其中包括了光片樣6個157.6毫克,岩屑樣13個868.8毫克,粉末樣品16.45克。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總師 李春來:這次我們發放樣品實際上有3個類型。一個是光片,所謂光片就是我們把樣品的顆粒和粉末,我們用樹脂把它固化了以後,把它磨出一個小小的平面。所以實際上我們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光片工作量是最大的,也是可以做非常多的工作的。還有一個是粉末樣品,另外一個就是顆粒樣品,可以做很多獨立的工作,獨立的研究。
首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于今年4月13日在網上發布,并開始受理借用申請。
首批共發布了44個科研樣品,共56.8812克。5月31日申請受理截止日,共收到23家科研機構的85份申請。經過評審委員會的審核,來自13個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劉繼忠:根據各個科學團隊申請的研究方案,應該涵蓋了各個方面,包括地質、物理、化學等等各個方面。那麼我也相信随着大家在這一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可能學科會越來越廣。因此我們也打算後續要盡快來發放第二批的月球樣品,讓大家更多地開展科學研究。
後續,國家航天局将根據地面應用系統的樣品處理進展,陸續發布新的科研樣品。初步計劃下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安排在今年9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劉繼忠:我們樣品的科學研究是開放的,是為所有的科學家來進行研究,我們也歡迎國際上的更多的科學家。
13個科研機構“如獲至寶” 分工有何不同?
13個科研機構幸運地獲得了首批樣品,那麼他們具體的科研任務有何不同?月球樣品是借的,那還需要還回去嗎?這些月球樣品在科研活動中會不會發生不可逆的損耗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我們這邊目前分配到141.2毫克的月壤樣品,包括100毫克的月壤,還有兩個這樣的岩屑的樣子。後續,我們主要是做一些主要元素、一些微量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分析。目前,我們計劃拿到樣品之後,在暑假期間就馬上開始樣品的前處理,以及後續的一個質譜分析的工作。我們希望在今年的10月份、11月份的時候,能拿到一些高精度的數據,這是目前初步的一個計劃。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因為我們做的是同位素分析,需要把樣品溶解之後,然後把裡面單元素給分離出來,然後再去做質譜分析。所以我們141毫克的樣品,大概有120毫克左右的樣品是全消耗的。所以我們可能有一個原型樣品會返回回去,剩下的樣品可能就是在我們的溶解、然後化學分離過程當中它就損失掉了。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對于月球來講,它實際上是經曆過很複雜的演化的。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他們獲得的樣品相對來講是年齡比較老的,然後我們這次嫦娥五号獲得的樣品相對是比較年輕的。我們期待我們拿到的這些年輕的樣品,能夠讓我們對月球的演化有一個新的認識。
中山大學獲得500毫克首批月壤樣本
月壤雖然從外觀看其貌不揚,但是科研意義非常重要。專家介紹,除了實施同位素等分析外,還可能找尋到月球演化史的重要線索。
今天,總台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大氣學院空間與行星科學系行星地質科學研究團組獲得了無比珍貴的500毫克月壤。副教授肖智勇表示,月壤樣品接收回去後,中大将着重瞄準月球撞擊過程和撞擊曆史開展樣品的地球化學分析,這對月球演化史研究有着重要意義。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是在距今45億年前形成的,而在距今30億年前,其内部能量就已消失,火山停止爆發。然而,科學家們發現,在距今20億年前、10億年前,月球某些區域可能仍存在火山熔岩。月球究竟是何時失去生命的?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中或許藏着答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