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有個情節是主人公劉峰奮力拉陷入沼澤地的戰友,結果卻越陷越深,最後人被沼澤吞噬,令人惋惜。
劉峰試圖挽救陷入沼澤地的戰友
那麼人在沼澤地為什麼會越陷越深呢?遇到險情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呢?
戰友越陷越深
會“陷人”的那種沼澤地叫做“流沙”,它是一種特殊的非牛頓流體。
泥漿、水煤漿、陶瓷漿、紙漿、油漆均屬于非牛頓流體。
這種特性的流體具有“剪切增稠”效應。
剪切增稠,也稱為脹流性,是指體系粘度随着剪切速率或剪切應力的增加展現出個數量級增加的非牛頓流體行為
說人話就是:靜止的時候,它看起來就是液體;一旦你大力擾動它了,它就成了固體。
這種性質,使得靜止狀況下,它是液體,一腳踩上去,輕松沒過腳面。
然後驚慌之下,猛抽腳,腳面上的“稀泥”就忽然變得好像凝固的水泥一樣,怎麼拽都拉不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能掙紮,隻要一掙紮,擡左腳你就會把右腳往下插,擡右腳你又用力把左腳往下插,最終被埋進淤泥之下。
圖片來源@b站黃校長vlog
此時你應該平躺,側卧,或者趴下增大與沼澤面的接觸面積,人體平均密度比泥水混合物要低,可以浮起來。
圖片來源@b站黃校長vlog
然後,慢慢用手和腳推動身體,逐漸讓泥沙松動,慢慢地抽腳。
注意千萬要慢!急不得!
沼澤形成原因湖泊演變
湖泊是怎麼演變成沼澤地的?
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挾帶着泥沙彙入湖泊,因為水面的突然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攜帶泥沙的能力減弱,泥沙便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
随着時間的推移,湖泊變得越來越淺。并且在湖水深淺的不同位置,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
它們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的殘體,不斷在湖底堆積,最終形成泥炭。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沼澤呈現黑色的原因。
随着湖底逐漸變淺,新的植物又出現,并從四周向湖心發展,湖泊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小。
當湖泊中的沉澱物增大到一定的限度時,原來水面寬廣的湖泊就變成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了。
河流沿岸的沼澤
低窪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淺、流速慢的情況下,可以生長水草而逐漸演變成沼澤。
在沿海的低地,反複被海水淹沒,海灘上雜草、蘆葦叢生,也可形成鹽沼澤。
有些高原、高山地區,由于冬季地面積雪,到次年春夏季節冰雪融化,地面積水,短草和苔藓植物雜生,也可形成沼澤。
說白了就是水流不幹,走不掉再加上水生植物的蔓延死亡,慢慢演變成了吃人的沼澤地!
世界上除了南極還沒有發現沼澤,其他地區均有沼澤地形。
遇到沼澤地地形,不要驚慌,理性的自救很關鍵!
我是@流體小博士,歡迎關注~
沼澤形成原因來源百度百科。
自救視頻請點擊文末藍色“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