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中飄雪
菊花是我國傳統的觀賞性名花,也是秋季花卉植物的代表品類。在家庭盆栽養菊花,應以栽培盆菊為宜。盆菊開花大多3~5朵或8~9朵花,株型比較矮小,葉片茂盛,花朵較大,非常适合在居家室内或庭院中養殖,其觀賞性也非常好。對于裝飾國慶假期的居家環境,雅緻而鮮豔。
我們知道,菊花為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但培育技術比較繁瑣,這對于上班一族來說,時間不太寬裕,難以照料周到,所以大家把開過花的盆菊都丢棄掉了,明年秋天再去買。其實,菊花是可以連續多年栽植的花卉,隻要我們懂得栽培方法,就完全可以讓它繼續生長開花。
那麼,盆栽的菊花為何會不開花?家庭中怎樣栽培菊花?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養護問題呢?下面這些方法,可以分享給喜歡養菊花的朋友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菊花不開花的原因主要是2個方面因素造成,一個是内因,一個是外因。菊花開花需要在同時具備3個環境因素的條件下,才能夠放花。這3個條件是:短日照、溫度低、晝夜溫差大。隻要滿足這3個條件,菊花才能開好花。
首先,三個環境條件的限制。我們先來看内因。菊花在短日照、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在10°C左右,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菊花的頂芽才能轉化為花芽,也就能孕育花苞開花。如果不具備這3個環境條件,則菊花枝端的頂芽便會轉化為葉芽,沒有孕育出花芽當然也就不能開花了。
其次,養護管理不恰當。這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會影響花芽的分化形成。這是菊花不開花的外在因素。例如,我們在平時養護過程當中,澆水過多過頻,追施的氮肥較多,而磷鉀肥不夠,引起菊花的莖葉徒長,植株上端的頂芽都變成了葉芽,若修剪不及時,過早或過晚的摘心剪枝,都會影響到花芽的形成。
再次,幼苗期澆水不宜過多。如果是采用扡插繁殖的菊花,在它的幼苗期,澆水一定要掌握不宜過多,盆土中除了放進去的基肥外,在未長成壯苗前一定不要再給它施肥了,否則極易造成肥大傷根,從而使幼苗難以長成壯苗,這樣也就很難開花了。
最後一點是,及時打頂摘心促花。對定植的菊花幼苗,保留5~6片真葉摘心,以後應根據需要保留3~5根枝條,并注意及時進行摘心;成苗期的菊花應保持盆土見幹見濕,以防止積水;入秋後應每隔7~10天追施1次經腐熟透的稀薄肥液,孕蕾期再增施2~3次0.2%的磷酸二氫鉀或者是0.5~1%的過磷酸鉀肥溶液,以促進花苞形成的更加飽滿。經過這樣的養護,秋菊花就會含苞待放了。
1)菊花的養分管理
菊花雖喜肥,但由于基肥較充足,可于立秋後9月初開始追施肥料;一般間隔10~15天左右,追施1次含磷鉀肥為主的液肥,如花多多2号、磷酸二氫鉀等;9月下旬開始每隔一周左右追施1次含磷元素為主的濃肥液,以促使花苞迅速膨大;也可用1%磷酸二氫鉀行根外追肥2~3次,待菊花透色前停止施肥為宜。施肥應在晴天的傍晚時分進行,施肥前要松土,施肥後的第二天早晨應噴灑1次清水,以免施肥時沾到葉片燒傷葉子。
2)上盆定植的要求
菊花定植選用适宜的栽培土壤,這是養好菊花的關鍵之一。家庭養盆栽菊花時,定制的盆土應選用:腐葉土、園林土、粗河沙或植金石,按照4:4:2的配比混合配置成栽培土壤,選擇陰天進行上盆種植,但忌下雨時定植菊花。花盆宜選擇15~20厘米口徑的花盆,花盆的材質不限,可用塑料盆、加侖盆、瓦盆等均可,上盆種植時應先施好含磷肥較多的底肥,如腐熟的家禽糞等做基肥。上盆栽植完畢應澆透定根水,放到陰涼處養護5~7天,然後再搬到陽光下養護即可。
3)菊花的水分管理
家庭盆栽的菊花,在整個生長季節裡,應控制好澆水量,并給予較充足的光照,促使其長成低矮粗壯的形态,避免徒長枝葉而不開花。菊花在孕育花蕾且即将開放時,應每天早晨澆1次水;秋季當天氣過于幹燥時,應注意及時補水,以稍微潤濕表土為宜,但一般隻需噴點葉面水,并在養護環境灑水,切忌給菊花澆透水,以防徒長引起腳葉脫落。
4)摘心養護很關鍵
菊花小苗長到15~20公分高的時候,應保留基部3~5片真葉摘心,摘掉頂端葉子,促發3~4個側枝定型;以後整株開花3~5朵;如果想要它多開花,則可以于摘心後的20~25天左右,将側枝保留2~3片真葉,然後進行第2次摘心;可促發出6~8個側枝,以後開花時就會開放出6~8朵菊花了。分枝定型以後,要把葉腋處生出的芽苞及時摘掉,以免再發側枝,影響養分的集中。
5)如何控制好菊花的高度
菊花的側枝有時會生長的不整齊,可以用刀片将長得過高的分枝上劃出2~3條痕迹,線痕長度約2公分左右,這樣就會破壞他的維管束中的導管組織,減少養分和水分的疏松供應,使長勢高的分枝減弱生長的勢頭,從而以達到各側枝長得高度基本上一緻。
以上觀點僅供花友們參考!
要了解更多養花知識,關注@雨中飄雪11,您将會在第一時間收到養花知識資訊,随時查閱往期的養花知識圖文、微頭條、視頻、音頻和悟空問答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