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北京中軸線”系列
上篇文章介紹了故宮的外朝三大殿,今天再來說說内廷後三宮。
故宮内廷以“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為中心,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東西兩側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便殿及後妃居住生活之處。内廷也是清代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内廷的建築風格與外朝有很大區别。古人也同樣以“大客廳,小卧室”為原則,所以,内廷整體面積緊湊、精緻小巧,院落和房間面積小、數量多,方便日常生活。整體氛圍一改外朝的莊嚴肅穆,而顯得更鮮活靈動、富有生氣。
乾清門
乾清門是内廷宮殿的正宮門。清代皇帝在此“禦門聽政”,就是處理日常政務。一般早晨8點左右,群臣就聚集在乾清門廣場上,等皇帝在門内禦案前坐好,依次奏事,皇帝則聽奏、讨論、批示,和現在的上班族沒兩樣。其中,以康熙皇帝最為勤政。
乾清門外東西兩側有延展的琉璃影壁,起到區分内外廷的作用。門前有一對銅鎏金獅子,十分威風。
乾清門也曾多次被焚毀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
乾清宮為皇帝的正寝。乾為天,即天子居所。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内廷之首。屋頂最高等級的重檐庑(wǔ)殿頂,上有屋角獸9個(僅次于太和殿10個)。殿前有日晷、嘉量、銅龜、銅鶴及鎏金香爐等禮器。
明朝時,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寝宮,也是重要政治活動場所,共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
宮殿太高大、空間過于寬敞,其實是不适合作卧室的。所以,皇帝在此居住時,就把它分隔成數間小卧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東西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禦。由于室多床多,如同迷宮,很少有人知道皇帝每晚在哪裡就寝,這樣更便于安全防範。
清朝時,順治、康熙在此居住。清雍正以後,皇帝寝宮移至西側的偏殿“養心殿”,這裡就成為舉行内廷典禮活動和引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清康熙、乾隆兩朝還曾在乾清宮舉行過“千叟宴”。
殿内高懸順治禦筆“正大光明”匾。雍正以後,這塊匾成為放置“建儲密匣”之處。即将皇帝選定的皇位繼承人名封存在匣内,置于此匾後,皇帝死後再取出,宣布繼位者。
1912年,溥儀退位後,仍居住在紫禁城内,但隻能住在“後寝”部分,即内廷區域,直到1924年被驅逐出宮。
乾清宮也曾數次遭焚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的。
交泰殿交泰殿在乾清宮與坤甯宮之間,形制與前三殿的中和殿大緻相同,為較小的四方攢頂式宮殿。
“交泰”意為“天地相交,陰陽和諧”,故在皇帝住的乾清宮(天)與皇後住的坤甯宮(地)之間。本意應是皇帝、皇後在此傳宗接代。在明代時也确實用作皇帝大婚洞房及帝後繁衍後代之所,是屬于帝後的私密空間,也是皇帝、皇後除各自本宮外的第二個寝宮。
殿内有帶“軒轅鏡”的天花藻井
到了清代,這裡成了皇後在重大節慶日接受朝賀之地。清乾隆以後,象征皇權的二十五方寶玺存放在殿内,現在能看到的是放玉玺的寶盒。清順治也曾在此殿立“内宮不許幹預政事”的鐵牌。
殿中央寶座上方懸康熙禦筆“無為”匾,下為乾隆禦制《交泰殿銘》屏風。左側為計時儀器“銅壺滴漏”,右側為大自鳴鐘,宮内時間以此為準。
現在的交泰殿是清嘉慶年間重建的。
坤甯宮坤甯宮在故宮内廷最北面。坤為地,即皇後居所。
在明朝及清雍正之前,這裡是皇後的寝宮,兩頭有暖閣。雍正之後,這裡的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退位後的溥儀結婚也是在坤甯宮。西暖閣則改為祭祀薩滿神的場所。
清代時,坤甯宮按照滿族的生活習俗進行了改建,床都改成了三面的“萬字炕”,陳設也改成了薩滿教祭祀神堂。皇後日常也不住在這裡了,而是在東西六宮中有專門住所。
禦花園“後三宮”的北面是禦花園。它位于故宮最北端,園内中心建築為欽安殿,正好在中軸線上。
欽安殿
園内有亭台樓閣,假山奇石,古柏老槐,四季花草,是一個莊重大氣、精巧雅緻、情趣盎然的皇家園林。
禦花園是故宮四大花園之首,也是最大的一座,專供皇帝、皇後及嫔妃們散心遊樂、休閑賞玩。三年一度的選秀女也在禦花園進行。此外,這裡也是中秋賞月、重陽登高、敬神拜佛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出了禦花園,就可以從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出宮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故宮,時間也不多的話,必須要走的就是南北中軸線上的宮殿群。這條線是故宮的核心和精華,走一遍也需要半天時間呢!故宮是一座城,它不是一次能走完的,以後我再帶大家去探索故宮裡的其他地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