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打地鼠兒童遊戲

打地鼠兒童遊戲

遊戲 更新时间:2024-06-17 03:33:09

打地鼠兒童遊戲?我國有悠久的民間遊戲曆史和文化傳統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激發民間遊戲的生命力,重慶市渝北慶齡幼兒園根據典型性、适齡性、趣味性、教育性原則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傳統民間遊戲進行篩選和改造,開發出一系列有意義、有童趣、有價值的幼兒園民間遊戲園本課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打地鼠兒童遊戲?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打地鼠兒童遊戲(點豆豆木頭人老鷹抓小雞)1

打地鼠兒童遊戲

我國有悠久的民間遊戲曆史和文化傳統。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激發民間遊戲的生命力,重慶市渝北慶齡幼兒園根據典型性、适齡性、趣味性、教育性原則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對傳統民間遊戲進行篩選和改造,開發出一系列有意義、有童趣、有價值的幼兒園民間遊戲園本課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一、民間運動遊戲讓幼兒動起來

民間運動遊戲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來源于生活,不僅内容廣泛、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而且簡單易學,适合幼兒的天性,既給幼兒帶來運動的歡樂,也促進孩子機體健康和諧發展,培養他們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民間運動遊戲在幼兒園課程中分為器械類和徒手類,通過走、爬、跳、投擲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平衡性、敏捷性和力量等。器械類遊戲包括踩高跷、揪尾巴、丢手絹、攻城、擡花轎、跳皮筋等;徒手類遊戲包括老鷹抓小雞、小老鼠上燈台、芝麻開門、打野鴨子、鬥雞、搶四角等。在戶外活動時,選擇一些運動量大、發展幼兒大肌肉動作的民間遊戲,并且采用集體與分散相結合的活動方式。集體活動時以玩運動器械、小型體育玩具和小遊戲為主,如踩高跷、跳繩、滾鐵環、抖空竹等。分散活動時讓幼兒根據意願自由尋找遊戲夥伴,自選玩具、自選玩法或自己商定遊戲規則,如擡花轎、編花籃、占四角等。

比如跳格子,最普遍的玩法是根據格子裡面的數字,按照順數的順序逐一跳完所有格子。當孩子熟悉玩法以後,可以按照遊戲夥伴的要求選擇數字跳,也可以選擇跳單雙數、單腳跳或雙腳跳。在此基礎上,遊戲可以再升級,選擇一串瓶蓋穿起來的環放在格子裡,每次跳格子前先把瓶蓋踢進下一個格子,再跳過去,瓶蓋踢出格子算出局。通過改變玩法,以适應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體發展需求。

二、民間娛樂遊戲教幼兒學會遵守規則

民間娛樂遊戲有濃厚的地域文化氣息,趣味性強,既能豐富幼兒情緒情感體驗,也能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使幼兒在參與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遊戲規則。

我們篩選了頂鍋蓋、點兵點将、拉大鋸、拍大麥、推磨搖磨、擊鼓傳花、堆饅頭、張打鐵李打鐵、卡把、木頭人、套圈、打豆腐塊、胖娃上成都等适合幼兒情感體驗和規則意識培養的娛樂遊戲内容。比如,在民間遊戲“點兵點将”中,兩名幼兒當将軍,其餘幼兒扮演士兵站成一排,将軍從左至右念兒歌“點兵點将,點兵點将,點到誰……”,每念一個字指向一名幼兒,當念到“誰就是我的蝦兵蟹将”的“将”的時候,就确定選擇這名幼兒做将軍的隊員,第二個将軍重複點兵點将的動作。孩子們滿懷期盼地參與到隊伍的排列中,一次次的點“兵”點“将”過程中,大家逐漸學會前後站隊,養成了排隊的好習慣。

三、在民間益智遊戲中鼓勵幼兒自主探究

民間益智遊戲源遠流長、資源豐富,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為繼承和開發民間益智遊戲的教育價值,我們開發和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益智遊戲,如挑小棒、抓籽、翻花繩、五子棋、跳棋、七巧闆、十二生肖排排序、鬥田雞等。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教師對益智遊戲的玩法進行改編。比如,挑小棒原來的玩法為2-3人一組,通過猜拳或其他方法分出先後。遊戲開始,第一個幼兒把冰棍棒豎在手裡,然後散在桌上,手拿另一根棒去挑桌上的棒,但不能碰别的棒,如果碰到就算輸。兩人輪流遊戲,直至桌上的小棒挑完,數一數誰挑得多,數量多者為勝。在幼兒熟悉玩法之後,教師改變遊戲的方式,玩法一:增加紅色小棒,挑到紅色小棒者即代表5根普通小棒,最終挑到的小棒數量多者為勝;玩法二:增加黃色小棒,挑到黃色小棒者即可以攪動小棒一次,最終挑到的小棒數量多者為勝。

四、民間手工遊戲讓幼兒學會創造

我國是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着豐富而充實的文化底蘊,民間手工藝術更是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手工藝術包括剪紙、布藝、刺繡、拓印、面藝、泥塑、臉譜、皮影、風筝、藤編等,很多民間工藝已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但随着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有些手工藝術雖然還在流傳,但從事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為了将這些手工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我們把部分民間手工制作納入幼兒園遊戲課程。

在民間手工遊戲中,我們選擇了剪紙、泥塑、編織、折紙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手工遊戲,并在内容、材料、玩法等方面加以創新,使其符合時代特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在民間手工遊戲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遊戲環境,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和工具,讓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民間手工制作,在剪紙、泥塑、折紙等遊戲中促進手部小肌肉的發展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提升幼兒審美感受、審美情趣、審美表現、審美創造的能力。

五、民間節日遊戲讓幼兒建立文化自信

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國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在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調查中發現,幼兒知道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是賞月、吃月餅等,當追問幼兒為什麼賞月、吃月餅時,隻有6.7%的幼兒知道代表了團團圓圓,53.3%的幼兒不知道為什麼,而30%的幼兒覺得是因為過節。可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飲食習俗感受到了中秋節的文化氛圍,對中秋節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而對中秋的文化内涵仍不清晰。因此,将民間節日遊戲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篩選适合3-6歲幼兒玩耍的節日活動和遊戲,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主要的傳統節日,帶幼兒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理解各種節日的特殊意義。比如,春節的猜燈謎、糖葫蘆、搖元宵,清明節的放風筝、射柳,端午節的抓粽子、捉龍尾,中秋節的堆月餅、拽石等,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和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文化。在“堆月餅”遊戲中,幼兒邊念兒歌“八月十五中秋到,圓圓月餅快來到,我們一起堆放好,品嘗月餅味道好;月餅堆得高,月餅堆得好,香噴噴,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邊輪流伸出手。右手做握拳狀,把大拇指伸出。第一人伸出後,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當念到“吃得大家哈哈笑”時,幼兒快樂地相互擊掌。遊戲過程中,幼兒通過唱念兒歌的方式知道中秋節與月餅的關系,了解節日的飲食文化,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初步建立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與如今眼花缭亂的電遊、手遊和娛樂設施相比,簡單、傳統的民間遊戲經過教師的智慧改造,已經成為幼兒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增強體質的有效途徑,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無比的歡樂,為孩子留下難忘的童年記憶。

(鄧雪梅 塗德蘭 作者單位系重慶市渝北慶齡幼兒園)

《人民教育》雜志2021年第5期

作者:鄧雪梅 塗德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