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荊州主将關羽為了遙相呼應劉備集團在漢中的軍事行動,于同年盡起荊州之兵北伐中原,打的曹操都快差點遷都了。還是謀臣建議和東吳孫權聯合,讓東吳從背後偷襲關羽,而呂蒙則是“白衣渡江”迷惑了守衛荊州的士兵,在兩面夾擊之下荊州失守,關羽被殺,劉備集團遭受重創。
而兩年後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率領蜀漢精銳部隊東征,最終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擊敗,至此劉備再無翻身可能。
劉備和孫權關于荊州的話題一直為人們所争議,那麼這荊州究竟是誰的呢?究竟是如同曆史說的一般,劉備借荊州還是有借無還,還是孫權“道德綁架”整了這一出呢?我們不妨将目光聚焦到三國時代:
話說赤壁之戰結束後,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初步奠定,而前期屢戰屢敗的劉備集團也就從這裡開始逐步走向正軌,而當時的荊州也被三家所瓜分,曹操占據了荊州的襄樊重鎮,而劉備原本就有江夏之後則是收服了荊南四郡,而孫權出力最多卻隻得到了一個南郡。
然而對于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荊南四郡的戰略價值其實遠遠不如江陵,因為這裡土地貧瘠,人力資源沒有開發,而南郡卻是當時的荊州首府,土地什麼都很肥沃,人口也比較密集。
所以劉備就向孫權提出暫借南郡,當時孫權集團大部分都不同意劉備的請求,隻有魯肅認為這個計劃可行。
因為從戰略角度上來看曹操勢力還很大,而且當時孫權在合肥地區是直面曹操南侵的威脅,而如果再多一個江陵,那麼東吳的軍事壓力會更加大,所以當時為了共同抵禦曹操。
從這個角度來看借南郡也是為了讓劉備集團正面抵禦曹操,所以借荊州隻是借了個江陵而已。
然而後來劉備占據了益州,此時形勢發生了逆轉,因為一旦孫劉交惡,占據江陵的劉備可以直接順江東下威脅孫權,這等于是把自己的家門鑰匙交給了劉備,對于孫權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但是對劉備集團來說,江陵也是荊州和益州溝通的重要通道,一旦江陵還給東吳,那麼荊南四郡則就會被東吳分割開,所以自然是不肯歸還的,而且在劉備的戰略之中,要想北伐曹操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也正是南郡。
在南郡問題上的僵持不下,就導緻了建安二十五年的劉備集團和東吳的劍拔弩張,這個時候還是曹操幫了劉備一把,派遣大軍東征張魯。
而此時的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所以和東吳孫權簽訂合約,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的“湘水劃界”,即江夏、長沙、桂陽割讓給孫權,而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則歸于劉備。
從這就能看出其實劉備“借南郡”一事上确實道德有失,因為本來借了南郡卻最終借了沒還,反而是以江夏等郡代替,雖然以一個郡換了三個郡,但是對孫權來說這三個郡的價值還不如一個南郡,因為這幾塊地方當時極為貧瘠,而南郡卻是荊州首府。
這就好比我借了你100塊,但是你卻用等同于100塊的東西來還我。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劉備在“借荊州”一事上确實不道德,因為他借了人家的“南郡”确實沒還,然而後面的“白衣渡江”也暴露了孫權在道德方面比之劉備也沒差多少,在當年的“湘水劃界”之中雙方都已經默認了這個協議,然而孫權最終卻還是出爾反爾,甚至連劉備手下大将關羽都殺,從這可以看出,他也是典型的“吃着碗裡的看着鍋裡的”,得到了劉備的三郡還不夠,還把剩下三個也全給占了。
所以在“借荊州”一事上不單單是劉備道德缺失,孫權本人也是道德缺失,然而在亂世終究還是以實力說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