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一個中國載人航天史上不可忘記的名字。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承載着長征二号火箭運載神舟五号首次飛進太空裡,這代表了中國的載人航天世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現在的楊利偉已經有了新的職位——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當時的人們隻知道他是個英雄,但在宇宙中的21小時23分的旅程究竟發生了什麼?楊利偉走出艙門時,嘴角上挂着血絲,臉色蒼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膽小到飛翔
1965年的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甯省的一個小鎮裡面,父母都是在鎮上的中學老師。楊利偉自幼比較文弱,膽子也很小。
為了改掉兒子膽小的毛病,每年寒暑假,父親都會帶着楊利偉去爬山,到縣東的小河中遊泳,秋天的時候帶楊利偉進大山中采果子,找找山上的古寺。
父親常常帶楊利偉看些紅色勵志的電影,如《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每當看完這些電影,楊利偉就嚷嚷着父親給他做紅纓槍,毛遂自薦當上兒童團的團長。
看完《鐵道遊擊隊》的時候,就想長大成為一個火車司機,卻沒想到這樣的培養讓幼年膽小的楊利偉成為了中國載人航天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楊利偉高三的時候,應屆畢業生可以參與空軍的選拔,楊利偉通過了空軍嚴格的考核,正式成為了空軍學院的一員。
1987年的時候,楊利偉正式畢業。可是好景不長。
當時他駕駛着飛機在吐魯番艾丁湖上方低空飛行時,聽到飛機内一聲轟響,儀表顯示氣缸溫度迅速提高,楊利偉瞬間反應過來這是遇到了"空中停車"事故,飛機極有可能失控降落。
楊利偉冷靜地操作住操縱杆,依靠着唯一運行着的發動機把飛機一點點往上拉,逐漸的飛機飛了起來,飛躍過天山山脈。
40秒的經曆
幾年之後,我國開始選拔第一批曆史意義上的第一批航天員。
經曆了兩年的層層篩選和無數無法想象的考驗,楊利偉從1500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入選了第一批14人的預備航天員梯隊。
航天與航空,一字之差,要面對的心理,生理的挑戰卻不是同一檔次。比如超重訓練,楊利偉要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承受40秒的8g重力考驗。
8g重力就相當于8個自己壓在身上。雖然隻有經曆短短的四十秒,對心肺的沖擊是無法量化的。
每次訓練之後楊利偉的全身骨骼變形,内髒被擠壓,之後的模拟失重訓練,寂靜訓練,野外生存訓練都讓楊利偉痛不欲生。
最終到2003年,綜合成績第一的楊利偉等來了夢寐已久的時刻。
出師不利
2003年是世界航天多災多難的一年,美國、巴西、俄羅斯多國的宇航員,航天器都遇難。誰也不知道楊利偉這一去,能否安全回來。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響,8台發動機同時噴射火焰與高溫高速的推進氣體,幾秒鐘蒸發了千噸的冷卻水。爆增的壓力在推進着後背,因為這種負荷楊利偉曾經訓練過,身體對此很适應。
但是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裡的高度時,人們在屏幕上發現火箭傳輸畫面時不時發生卡頓,畫面中的楊利偉一動也不動,擔心出現意外,果不其然,火箭發生共振。
人體對于10赫茲以下的共振很敏感,讓内髒受壓,并且在火箭上還疊加上6重力的負荷,這26秒的巨大壓力是楊利偉不曾訓練過的情況。
在3分20秒的時候,共振接觸,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氣。楊利偉剛開始拿起筆就在工作日志上寫下:"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等到後面返航時,向工作人員詳細描述了共振的情況,工作人員改進了火箭的技術,之後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就避免了共振的情況。
順利返航
2003年的10月16日4時31分的時候,楊利偉收到了北京航天指揮中心的信号要返回地球。
飛船進入離地100公裡時,楊利偉的前胸後背承受了将近4g的重力,這些卻不是楊利偉驚慌的原因。
由于快速飛行的飛船與空氣的高速摩擦,極高的溫度把窗外面燒的火紅,仿佛要融化掉飛船。接着在窗外看到了有碎片飛過。
飛船外側塗的防灼燒層,随着溫度的升高,防燒灼層逐漸開始脫落。最讓楊利偉擔心的是,接下來右邊的舷窗外面開始出現裂紋。
裂紋紋路就像現在鋼化玻璃擊碎時的形狀,并且随着返航花紋越來越密集。如果破碎,即将面對1600-1800攝氏度的高溫。
右邊的舷窗裂到一半的時候,回頭看左邊的舷窗也發生破裂。這反而讓楊利偉安心,因為這種重複出現故障的概論微乎其微。
楊利偉返回的時候才知道這是工作人員設計的防燒塗層,而不是玻璃窗。做實驗時外面的人看不到有裂紋,隻有火箭内部的人才能看到裂紋。
而返航時從船艙走出的楊利偉卻還是面色慘白,嘴角帶着血。楊利偉解釋道這是着陸時巨大的沖擊力,讓嘴角沒有摘下的麥克風劃到了自己,所以出艙時候嘴角會有血迹。後來的神舟六号就改進了麥克風,将它用海綿包裹。
返回地球的楊利偉于2003年10月15日授予上校軍銜,成為了全國的英雄。中國也成為了美國與俄羅斯之後又一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之後被問其這趟航天旅程的遺憾時,楊利偉回答道:"自己在飛到黃河,長江以及中國台灣的上空時,因為手裡有别的工作,沒有來得及拍下來"。
又被問到火箭上能不能看到長城時,楊利偉坦然的回答道:"看不到",這讓許多人感到了一絲的失望,楊利偉發現了真理,也發現了謬誤,向這種敢說真話的勇氣緻敬。
楊利偉之後又有聶海勝、費俊龍等等中國人向太空發起了挑戰,并且成功歸來。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也正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的頂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