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據傳莊子隐居南華山,唐玄宗天寶初年,被诏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下面來看看其中的“秋水篇”:
1.秋水時至,百川灌(guàn)河;泾(jīng)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yān)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降下來,大小河流統統彙入黃河。
泾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邊的牛馬因為距離過遠,都不能分辨。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河伯很高興,認為天下美好的東西,都聚集在自己這裡。
2.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yān)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随着河流向東前行,到達了北海。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面向東方望去,看不到大海盡頭。
于是焉(yān)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河伯這時,才改變自己的态度,仰起頭來面對大海,不禁感歎。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我聽了很多道理,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說的就是我這種人啊。
3.且夫我嘗聞少仲(zhòng)尼之道,而輕伯夷(yí)之義者,始吾弗(fú)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dài)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道,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我曾經聽說孔子的見聞很少,輕視伯夷高尚氣節,當初我還不相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 之門則殆矣:現在親眼目睹,一眼望不到變的海水,實在是無窮無盡。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如果不是來到你的面前,那就危險了,将永遠被“得道之人”譏笑了。
4.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dǔ)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yá)涘(sì),觀于大海;乃知爾醜,爾将可與語 大理矣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對于井中之蛙,不能和他談論大海,這是由于它局限在井中很小的地方。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對于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蟲,不能和他談論結冰的景象,這是由于它的生命局限在很短的時間。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對于淺陋偏執的人,不能和他談論大道,這是由于它被世俗的見識束縛。
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現在你從河岸走了出來,看到了大海。
乃知爾醜,爾将可與語 大理矣:才知道自己孤陋寡聞;現在,可以同你談論大道了。
“秋水篇”認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對的;人生貴賤,榮辱都是無常的;不執著于得失,不傷害自然本性,一切順應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在一起,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所關注的“道”是以人為核心,從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靈去闡釋“道”。
《莊子》和《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在哲學領域有較高研究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閱,使得心靈安靜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