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23 05:56:03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航天60年一院)1

本文作者:中國航天科工一院院長 黨委副書記 奚全生

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軍事和裝備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快導彈武器信息系統體系建設、做強做優信息技術産業,已成為“航天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順應時代、緊跟需求,航天科工一院應運而生

21世紀初,與世界軍事強國相比,我國作戰體系中對信息的控制能力還處于相對落後的水平。因此,黨中央明确指出:“要堅持科技強軍,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赢信息化戰争的戰略目标,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航天科工一院應運而生。2002年,作為我國國防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研制生産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正式組建成立航天科工一院,作為集團公司宇航信息領域的産業經營開發主體和牽頭單位,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為航天科工一院題寫了院名。

2009年,為進一步适應形勢發展需要,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黨組高瞻遠矚,圍繞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的戰略目标和做強做優信息産業的經營方略,聚焦作戰體系信息系統總體技術研究,在原航天科工一院、8511研究所、航天測控公司、航天系統工程公司等從事信息技術及相關裝備研制生産單位的基礎上,重組成立新的中國航天科工一院,作為導彈武器作戰體系信息系統頂層設計、技術研發及系統集成的總體單位,航天科工一院的發展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十二五”以來,航天科工一院營業收入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8%,利潤總額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7.1%,全院主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院領導班子被授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3-2015年度‘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号,院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5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優秀成績。

二、以軍為主、軍民融合,一院在傳承航天精神中發展壯大

60年的中國航天史,是一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鬥史,一部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創新史,一部大力協同、為國鑄劍的愛國史。作為航天大家庭的一份子,航天科工一院成立14年來,始終牢記“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使命,在對航天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不斷發展壯大。

——傳承愛國情懷,牢記強軍使命,服務國防裝備建設

14年來,我們堅持“需求牽引、技術推動”,圍繞武器信息化和信息武器化發展要求,跟蹤軍事鬥争準備、複雜戰場導彈武器作戰效能提升需求,全力打造信息對抗總體能力和飛艇研發與應用平台,初步形成了覆蓋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保障等信息系統全鍊條的專業技術布局,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成功組建集團公司信息對抗總體部後,一院快速強化導彈武器信息對抗領域的牽頭抓總能力,正在從單一的電子對抗向涵蓋白方體系、藍軍系統、紅軍裝備的更廣闊的信息對抗領域體系邁進。目前,紅軍裝備已服務于空間電子偵察、導彈武器突防、通用電子對抗等領域,特别是憑借國内首創的技術優勢,首次承擔國家新體制衛星載荷總體研制任務,實現了從裝備配套向系統總體轉型的曆史跨越;我們以提升國家重點型号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效能為目标,積極推進武器裝備性能試驗與評估,服務白方體系建設;開展電磁藍軍裝備體系規劃研究,向中央軍委提出系統建議,牽引藍軍裝備研制任務。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航天60年一院)2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航天60年一院)3

一院憑借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測試設備和數據判讀軟件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圓滿完成神舟五号到十号發射保障任務,為長征-2F運載火箭、“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與“神舟八号”飛船圓滿完成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提供了可靠的地面測試保障;在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中,保障長征七号首飛成功;在探月工程中,為運載火箭、嫦娥探測器提供了強有力的測控設備支撐。作為原總裝備部通用測試專業組挂靠單位,航天科工一院所屬測控公司成功研制國内首套機載制導通用測試平台,服務于空軍重點型号任務,開創了研制引進裝備通用測試平台的先河,實現了國防裝備測試設備的通用化和國産化,首次為國防裝備統一了測試體制,提高了自主保障能力。

一院承擔臨近空間飛艇研制總體任務,通過産學研用創新合作,突破國産化囊體材料制備等關鍵技術及工藝攻關,形成自主可控的材料制備、浮力囊體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牽頭組織國内首次基于國産化材料體系的平流層浮空器飛行試驗并取得圓滿成功,為後續浮空器系統開發應用打下良好基礎。圍繞軍事衛星在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應用,分别開發彈載衛星通信端機、軍用北鬥導航芯片、遙感圖像處理雲平台系統,已在火箭軍、軍事航天部隊得到典型應用。

——傳承責任擔當,推進軍民融合,做強做優信息技術産業

14年來,我們堅持内生增長和外延擴張并重的方式,推進軍民融合産業發展,打造技術和産品創新研發體系,提升産業發展能力,先後收購廣州海特、西安華迅和東方泰坦三家企業,成功進入智能交通、衛星導航和遙感領域。2015年,院軍民融合産業經濟規模達到“十一五”末期的11.2倍,形成了以智能交通、空間信息應用、智能檢測為主的軍民融合産業發展格局。

航天信息化的重要性(航天60年一院)4

智能交通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步形成城際交通、城市交通及軌道交通三大業務闆塊,形成了系統解決方案和系統項目建設能力,已成為院軍民融合産業份額最大、增速最快的産業闆塊。空間信息應用産業鍊不斷完善,形成了較強的衛星通信産品研發、生産能力,在全國“兩會”、“海峽号”首航保障、奧運火炬傳遞護航、汶川玉樹地震救災、舟曲泥石流救災等國家重大任務、重大自然災害救援中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獲得黨中央、國務院、全國總工會、國資委的多次表彰。以航天華迅公司為産業發展平台,構建北鬥導航産業鍊,形成了年産銷量超過500萬套的北鬥芯片産業化能力;以航天泰坦公司為創新平台,開發出居于國内領先水平的遙感大數據處理與服務産品,實現了在空間信息應用領域的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數據處理與技術服務的業務全覆蓋。

此外,航天科工一院發揮在導彈武器裝備測試和信息化保障領域的綜合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産品優化,形成裝備健康狀态管理(PHM)整體解決方案,成為國内首款自主研發的大型航空器健康狀态管理系統,成功應用在國産C919大型客機、高鐵等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并實現了自研健康狀态管理系統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突破。

經過多年積累,航天科工一院已形成與創新型企業相适應的人才結構,擁有5支集團公司級科技創新團隊和3個集團公司級技術中心(智能交通技術中心、空間數據服務中心、複雜裝備健康狀态管理技術中心);千名研發人員擁有授權專利280餘件,居于航天科工集團前列。

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建設國内一流信息技術研究院

新時期,軍事變革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颠覆性技術對作戰空間、作戰樣式和作戰裝備産生重大影響。軍改的不斷深入,“軍委-戰區-部隊”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的形成,加速裝備需求和管理模式發生深刻變化。随着武器裝備任務一體化、平台信息化和使用實戰化的發展趨勢,部隊更加關注武器裝備在對抗條件下的實戰化作戰效能,更加重視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重大技術和新概念武器研究,這對企業研發和制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對企業概念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出更大挑戰。

面向未來,我們将始終牢記“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企業使命,主動适應軍事變革和軍隊改革帶來的變化,進一步學習貫徹全軍裝備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好航天科工集團2030年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五個新一代”、“四個基礎性支撐技術”、“新三化”等重大舉措,緊跟軍事需求和前沿技術,以武器裝備中長期發展為需求牽引,以電子信息裝備前沿技術發展為主線,形成信息對抗一個總體能力,構建電子對抗、信息化保障、軍事衛星應用、臨近空間飛艇四個領域專業優勢,以總體人才引進、核心專業補全、業務流程重整為抓手,大力推進導彈武器抗幹擾性能評估中心、電磁信息數據中心建設,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提高體系設計、總體協調、驗證評估能力,扛起航天科工集團信息對抗體系規劃、頂層設計、裝備發展的牽頭和抓總單位的旗幟。

面向未來,我們将堅決貫徹落實航天科工集團“1 2 3 4 5 N”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及“五四三二一”重大舉措,緊抓武器裝備信息化及信息技術産業蓬勃發展的新機遇,圍繞“三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三突破”(産品(業務)結構優化突破,資本(資産)結構優化突破,人才(智力)資源結構優化突破),着力應對“五大考驗”(實現軍民融合産業轉型升級第二階段目标的考驗,完善市場化運營機制的考驗,提升産業發展引領和經營管控能力的考驗,推進産融結合的考驗,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考驗),做到“四個提升”(從産業規模的量變向核心能力的質變提升;從主要利用内部資源發展向協同外部資源提升;從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向經濟規模與質量同步增長提升;從相對封閉的經營管理向更為開放的經營管理提升),按照“打造一個總體、構建兩個平台、壯大五個産業闆塊,培育一項基礎性技術”的産業發展思路,全面實現“十三五”戰略目标,圓滿完成轉型升級任務,努力建成國内一流信息技術研究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