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天氣寒冷,即使在室内溫度隻有幾度的情況下,南方人還是保持着每天都洗澡的習慣,在這麼冷的天氣下洗澡,正是響應了一句話“沒有勇氣開始,也沒有勇氣結束”。在洗澡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發現到,洗澡時總能從身上搓下來一些“白泥”,有時候洗得比較久,還能搓出來特别的髒東西,這些“白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搓得越多代表洗得越幹淨呢?
其實,從身體上搓下來的這些物質,包含的成分并不少,主要是人體皮膚産生的皮膚、油脂、汗水、灰塵和貼身衣服沾染在皮膚上的細小纖維等。因為人體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皮膚也在保持着新陳代謝,皮屑正是代謝的産物。
而之所以有些人可以搓出來很多的“白泥”,有些人卻沒有,這主要還是和個人的生活習慣和身體代謝因素有關。比如有些人喜歡吃油膩食物、又不愛運動,身上搓出來的“白泥”也會比較多。
既然“白泥”是身體的代謝産物,那麼是不是意味着這些東西搓掉得越多,代表身體洗得越幹淨呢?
身體正常情況下會代謝掉一些産物,這些對皮膚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如人體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是人體皮膚的第一道防線,可以幫助抵抗外界的刺激,當角質層受到破壞時,可想而知會對人體帶來許多的危害。
皮膚的角質層可以減少人體内的水分蒸發,防止皮膚表面幹燥,阻擋有害微生物的侵襲,保持皮膚的健康。平時洗澡是偶爾搓洗掉白泥,可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如果是天天搓澡,每次都要搓掉很多的話,很有可能會破壞掉這層角質層,導緻皮膚出現紅血絲,引起皮膚瘙癢、過敏的情況。
特别是夏天和春天濕氣較重的季節裡,雨水多,冷飲也吃得多,經常在洗澡的時候搓泥,還會導緻濕氣容易入侵體内,引起疾病等。
綜上所述,正确愛護皮膚應該養成良好的洗澡習慣,在飯後或喝酒後不立即洗澡,洗澡的時候太熱太冷的水溫都不合适,水溫應該是比人體感覺到舒适的溫度再低一點。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過分追求熱的水溫,反而容易傷害皮膚,引起瘙癢、幹燥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