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服貿會的盛大啟幕,大國工匠們也攜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等工程如約而至,集體亮相服貿會。
在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上,副中心多個世界一流文化地标建築同步亮相。在北京建工展區,一座形似“糧倉”的建築模型十分“吸睛”。這是北京建工負責施工建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工程,又名“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自通州古糧倉。為将工程全力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劇院,北京建工的項目團隊創新探索智能建造,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數字賦能,從4369塊無一相同的折疊幕牆鋁闆嚴密安裝到位,到機電管線走位和内部精裝精密貼合聲場的嚴苛要求,确保了工程建設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到2023年,人們就能在這座凝聚着建設者匠心智慧的超級工程内享受視聽盛宴。
作為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建工負責施工建造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也首次亮相服貿會。它也是北京市服務全國的客運樞紐之一,這座深處地下的工程地下總建築面積高達128萬平方米。為确保超大、異型主體結構施工,北京建工的項目團隊精益求精,并研發了基于BIM技術與物聯網自動采集數據及GIS信息融合的智能建造平台,搭載智能安全帽、智能基坑監測等硬件,讓項目管理實施在“雲上”和“指尖”,為超級工程拔地而起奠定堅實基礎。
身為千年之城、機遇之城、未來之城,步入2022年以來,城市副中心在工程等領域好消息不斷,副中心三大建築的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都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亞洲最大交通樞紐——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主體結構加快施工建設,東六環路入地改造工程也已進入盾構掘進階段……
據介紹,副中心市、區重點工程投資已超過5000億元,“四區、三鎮、三園”的産業集群不斷集聚内生動力,讓副中心的産業經濟效益得以持續提升。伴随着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宏偉藍圖正将副中心變為生動的現實畫卷。
以本次服貿會為契機,副中心廣邀頭部品牌、業内大咖共建千年之城,挖掘運河文化,弘揚運河精神,打造數字經濟、文化旅遊、智能制造等産業集群,推動副中心産業發展“破局成勢”,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競發”的蓬勃發展新局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趙鵬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