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寫詞不少,但傳誦最廣的應該是這四首——
1.《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傳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4.《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東坡的這四首詞,大家都熟悉。
有意思的是,這其中的三首寫于他在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任知州時。這三首分别是——《水調歌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東坡知密州,從宋神宗熙甯七年(1074年)到熙甯十年(1077年)。當時,密州下轄諸城、安丘、高密、莒縣、膠西5縣——網上說,相當于現在山東的諸城、安丘、高密、膠州、膠南、日照、五蓮、莒南、莒縣等9縣市。
以上寫于密州的三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為紀念十年前去世的結發妻子王弗而作,《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寫作背景是宋廷積弱、邊關吃緊,而《水調歌頭》則是中秋節思念弟弟蘇轍而作。
寫《水調歌頭》時,蘇轼41歲。當時,其弟蘇轍在濟南任齊州掌書記。哥倆兒同在山東,相隔卻近300公裡,依然難以見面。
1076年的中秋,身在密州的蘇東坡“歡飲達旦,大醉”,寫下《水調歌頭》,用以懷念弟弟。
此詞向來被看作中秋詞之冠,南宋胡仔編撰的《苕溪漁隐叢話》認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這話有道理。因為,如今一說中秋詩詞,估計多數中國人想起的便是這首《水調歌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