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的人很多,但堅持下去的卻很少,辛棄疾就是一位始終堅持“恢複中原”理想的人。
立志為國,必須鬥争1140年,辛棄疾在山東濟南曆城出生,那時正被金國攻占。他親眼目睹了“遺民淚盡胡塵裡”被壓迫漢人的悲慘遭遇,眼前的屈辱與痛苦,讓他立下大志,恢複中原、報國雪恥,在這種理想的驅動下,他身上養成了一股俠義之氣,正應了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語。
1161年,金國完顔亮大舉入侵南方,在其後方的漢人所受賦稅壓榨更重,出現反抗。22歲充滿俠義的辛棄疾也不能坐以待斃,組織了兩千民兵,加入了耿京的義軍,收複了一些失地,打亂了金國陣腳。在戰鬥中,辛棄疾憑借高超武藝和為國為民的俠義而名聲大振,還當上了義軍的掌書記。
聯絡南宋,活捉叛徒大舉南侵的完顔亮受阻長江,金國内部出現矛盾,又發生兵變,完顔亮被部下殺害,金軍北撤。第二年,辛棄疾趁金軍北撤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一同抗金。
回來時,卻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了,義軍散了。痛心疾首、義憤填膺、重情重義的辛棄疾二話不說,率領五十多人,騎馬直奔濟州,親手捆了正在喝酒作樂的叛徒張安國,拴在馬上,直接帶到建康,交給了南宋朝廷。
辛棄疾的勇敢和果斷,為國為民的大義,得到宋高宗賞識,并任命他為江陰簽判,當時二十三歲。江陰簽判主要負責起草、書寫來往公文,協助治軍處理地方政務,離向往馳騁沙場,收複失地那樣轟轟烈烈大幹特幹的方式有很大距離,而且,辛棄疾還沒有認識到南宋朝廷的軟弱。
擁有倔強性格和北伐熱情的辛棄疾終究是被罷了官,不光是因為“歸正人”的身份,讓朝廷缺少信任,主要還是他收複中原的執着,不懂得拐彎,孤高。就像他寫的《青玉案·元夕》一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然,辛棄疾也認識到了官場險惡。比如他寫的《鹧鸪天·送人》能夠看出來。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隻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别有人間行路難!
罷官後,他在山坡上建了房子,在山下種地,過上了歸園田居的生活,對家人還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又給自己取了個外号“稼軒居士”,稼者意為莊稼,農事。軒者,小屋子,小房子。“稼軒”也就有歸隐的意思。
閑居廿載,憂國憂民在山莊一閑居,差不多二十年。期間,他雖經常遊山玩水,見見朋友,但内心依然放不下收複中原的理想,依舊憂國憂民。他曾在博山的石壁上,寫下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對過去、對現實、對理想、對經曆、對時局等等思考,總之,愁得不要不要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188年那個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見面小聚。陳亮為人也是才氣豪邁,喜歡議論軍事,與辛棄疾一樣是主張北伐,收複中原,他們見面相談甚歡。陳亮離開後不久,寄了一首詞給辛棄疾,再次表達了抗金主張和理想。于是,49歲的辛棄疾激動地了寫了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作為回應。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後來,辛棄疾還寫了首《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與陳亮交流唱和。
把酒長亭說。
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
剩水殘山無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203年,朝廷起用主戰派人士,決定再次北伐,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人想起來了,重新起用,憂國憂民的辛棄疾心中為之一振,精神再次抖擻。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在任鎮江知府時,曾登北固亭,憑高望遠,心潮澎湃,幾十年人生經曆,不由感慨萬千,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但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實在幹不動,隻能請求辭去,不久,就離開了。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其實,想想辛棄疾他一輩子隻想幹好“恢複中原”這一件事,但就是這一件事,他卻幹了一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