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百強縣榜單發布,江蘇省前五占據四席,昆山市更是再一次榮登榜首。
連續16年位居中國百強縣第一,昆山的經濟發展到底有何秘密?
01 昆山的”野路子“
昆山經濟的發展一向有着“野路子”之稱,類似于買電話本招商也隻有昆山人能夠想得出。
在上個世紀昆山的幹部,大量購買日本、韓國的電話号本,隻要是與電腦手機相關的企業立馬就會圈出來。
為此昆山甚至在出口加工區給這些企業切了53塊地,而對于每塊地要引進什麼企業,昆山的幹部早就胸有成竹。
IT制造業一直是昆山經濟發展的命脈,巅峰時期,全球有四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都出自昆山。
但是對于筆記本電腦制造的招商昆山并非是一帆風順的。
筆記本電腦在當初算是個新鮮玩意,内在構造以及裡面的零件或者是上下遊産業之間的配套,其實當時昆山的幹部并沒有太多的了解。
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當時緯創等一些筆記本電腦制造企業已經入駐,沒有足夠的産業鍊配合這些企業必然會搬走。
當時的昆山人在情急之下,想出了一個主意,那便是将筆記本電腦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有哪些零件。
然後再對比昆山的産業,看看哪些零件是昆山不能生産,最後再針對性地進行招商。
還别說這樣的野路子真的管用,昆山一步步克服困難成為了全國最大IT制造基地。
回顧昆山的發展曆史,最成功的一件事便是對産業鍊進行精準招商。
改革開放初期,昆山的支柱是IT制造業,但是現如今昆山的電子信息和高端裝備制造則成為主導。
而昆山精準招商的故事仍在繼續。
就拿昆山最近興起的光電産業來說,為了吸引企業的入駐,昆山究竟做了什麼呢?
專門設立了一個昆山光電産業園,并且不斷完善相關産業鍊,最後吸引了35家企業入駐。
現今的昆山光電産業園已經聚集了全國規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并且最完整的光電産業鍊,生産的中小尺寸面闆更是占據了全球10%的産量。
02 對蘇南模式說”不“提及江蘇的經濟,便繞不開蘇南模式這個話題,但昆山的經濟發展卻與蘇南模式存在一定的區别。
蘇南模式最典型的便是鄉鎮工業,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昆山完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
當地農民溫飽有餘,而且人均收入還在蘇州内部名列前茅。
這使得昆山對于周邊縣興起的蘇南模式缺乏必要的洞察力,彼時其他縣都在轟轟烈的發展自己的鄉鎮工業。
而昆山人還在忙着自己的農業,一不留神昆山的經濟掉入了蘇州内部最末的位置。
彼時的昆山痛定思痛決定發展工業經濟,但是方向有了,如何去實現卻又成了一個大難題。
學習其他縣采用蘇南模式,但是彼時的昆山已經錯過了鄉鎮工業的最好機遇,即使是發展鄉鎮工業還是難逃最末的命運。
為此昆山給自己下了一劑猛藥,那便是依靠上海。
昆山沒有選擇蘇州,而是打起了“要發展,靠上海”的口号,天天蹲在上海企業的門口尋求合作。
這一招還真的為昆山拉來了1.5億元的投資。
但是彼時的昆山又遇到了新的麻煩,有企業入駐,但是在哪裡給人家地方建廠呢?
當時在全國14個沿海城市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予了大量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不過這些城市中卻沒有昆山的身影。
昆山照葫蘆畫瓢自己掏錢了建了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順帶還在東部劃出了3.75公裡的土地。
這件事在1988年被人民日報報道之後,人們又把這種自費建開發區的模式定義為昆山道路。
一炮打響的昆山,日後的發展之路愈加開闊。
03 昆山隻有台資嗎?不可否認昆山的崛起與台資有着密切的關系,靠大量引進台資昆山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1990年,一家名為昆山順昌紡織有限公司的台資企業進駐昆山。
之後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昆山的台資企業就發展到6家的規模。
在過去的三十年時間裡,台灣排名前100的制造業企業已經有超過70家入駐昆山,甚至還有10萬台灣人生活在昆山。
而昆山也不止一次承認台資對其的重要性,畢竟工業産值的50%以及進出口貿易的70%都是台資企業創造的。
借助着臨近上海的優勢,台資成為昆山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過近些年,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下行的經濟壓力,使得昆山的台資經曆了多輪洗牌。
在過去,昆山在引進台資時,更多的是強調台資企業數量。
但是現今台資企業的質量已經成為昆山引進台資的首要因素,在此情況下昆山新增了180個優質台資項目。
現今昆山的外向型經濟真的隻靠台資嗎?
一招鮮吃遍天下在昆山并不适用,如今的台資比重已經逐漸下降,随之而來的是德資以及日資企業的崛起。
當然本土企業的發展也功不可沒。
此前澎湃新聞曾報道昆山已經引進了包括豐田在内的400多家日資企業。
而且在昆山的南部也已經入駐了超過80家德資企業。
日資和德資企業的存在正在慢慢蠶食台資企業的市場,但是與此同時昆山卻借助外資實現了轉型升級。
昆山之路有終點嗎?在下一個十年昆山還能繼續占據全國百強縣第一的位置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