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小芝士
幹貨分享:象征貴族和奢華的馬卡龍起源裡,竟含着一個思鄉的故事
咖啡配甜點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如果配的甜點是馬卡龍,那口感會更加撩人。說起馬卡龍,也許大家都很熟悉,它宛如甜品中的貴族陳列在明亮的甜品櫃中,然而很多人隻是知道見過,卻從沒有吃過。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馬卡龍的神秘面紗,了解馬卡龍的發展故事。
馬卡龍的起源還要從法國16世紀中葉的皇室開始說起,凱薩琳梅迪奇從意大利嫁到與法國國王成親後,因離家鄉遙遠時常會想念家鄉,為了讓這位王妃開心,随王妃來到法國的糕點師傅為她做了馬卡龍,沒想到不僅效果不錯,還博得了意大利貴族的喜愛,由此馬卡龍在法國流傳開來。
其實馬卡龍的起源有多個版本,這是其中之一,但是唯一确定的是,馬卡龍的确是意大利人發明的,是意式甜品。
我們現在看到的馬卡龍,是經過不斷地演變才形成的樣子,而且不同的地區的馬卡龍也有些差異,巴黎馬卡龍僅是其中之一,但影響最廣泛。
最開始的馬卡龍是沒有夾心、僅有一片的蛋白杏仁餅,傳到法國流傳一陣子後,法國的甜點師紛紛開始制作,并對其進行改良,不僅放入了夾心,而且有的甜品師還用巧克力、咖啡等各種原料讓馬卡龍的顔色變得多樣,逐漸成了現在的樣子。
馬卡龍一度成為巴黎貴族的下午茶點唯一的選擇,大家對馬卡龍的喜愛一直持續着。在法國被發揚光大多的馬卡龍逐漸成了法國貴族的一種生活文化。
馬卡龍制作時用到的原料有杏仁粉、蛋白、白砂糖、和糖霜,糖霜的用量極大,因此馬卡龍是一種高甜度的點心,如果試圖降低糖的用量,最後很多成功做出馬卡龍。
一顆完美的馬卡龍,從外觀上講,兩面半球狀的餅殼平整光滑,沒有任何坑坑窪窪,标簽式的一圈烘焙“蕾絲裙”個性十足組。通常會用到各種顔色的水果粉來定義馬卡龍的各種顔色,燈光下,不僅顔色鮮亮,還泛着光。
從口感上來講,外部的餅幹外部酥脆内部柔軟綿密,這是因為烤制過程中控制上下火不同的溫度才有的結果。因為杏仁的緣故還多了一絲嚼勁兒,加上中間奶油的質感,整個口感外酥内軟,極為享受。
馬卡龍的餡料也有多種選擇,甜的、鹹的、酸的、辣的等等,讓原本口感又多了一絲挑戰。
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馬卡龍,當你再遇見她的時候一定要買來感受一下哦,不留遺憾~
單選
關注咖啡小芝士,每天學點小知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咖啡小芝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