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可見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諸多蜚聲文壇的宋詞作者中,她被冠以“婉約派”主要代表之一,創作了大量流傳千古的佳作。
出身于士大夫兼文人家庭的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語言文字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勤奮努力,小小年紀就有佳作出手。她創作于1100年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發表,便成為京城人争相傳閱的美文,使這位16歲少女一舉成名。
李清照畫像
根據李清照所寫《金石錄後序》所言,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夫妻因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伉俪之情甚笃。但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在朝廷的黨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因此她與丈夫時有别離。這些别離常常勾起她的思念之情,她曾寫下多首愛情詞作。下面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直譯:
粉色荷花已凋落隻殘存些許香氣,光滑如玉的竹席帶來了秋的涼意。我輕輕解下绫羅換上輕便衣衫,獨自登上了雅緻的小舟。
眺望雲霧缭繞的藍天,有誰會寄一封錦書來呢?隻見大雁一字排開飛回來的時候,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花朵到秋天就會脫落飄零,流水也徑自悄然流去。我與夫君的相思是共通的,一樣的因分别各自思戀,閑暇時都在為想念而愁苦。
這種相思之情一點也沒辦法消除。剛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隐隐地占據了心頭。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上片,描寫了女主人公的行動。她看到荷花已經凋謝殘存,玉石般潤澤的涼席已經鋪好。這一切都昭示着秋天已經來臨。她輕輕地解開了绫羅質地的衣衫,換上輕便服裝,登上了雅緻的小小“蘭舟”,獨自去池塘戲水。看到雲彩她想,誰會寄一封錦書來呢?又看到大雁一字兒飛回來了,直到月光灑滿西樓......
下片,寫了女主人公與夫君深深依戀苦苦相思之情。她想到自然界的秋天裡,落花由上而下飄然落入地面,流水不可遏制地順流而下......而自己與夫君趙明誠的相思之苦,也如同落花和流水一樣無法遏制。同樣的相思之情,兩人各自獨處時都在為彼此愁苦。這種強烈的思念怎樣才能消除呢?剛剛舒展微蹙的眉頭,這份愁緒又在心裡隐隐地出現了。
這是李清照傾訴與夫君相思之苦的愛情之詞。文字用充滿女性心理的柔美婉約之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才女對丈夫的無盡思念,以及自己卓越绮麗的才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