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五月是夏季的仲月,此時鬥柄指午,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月份,也是青龍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時候,因此五月的很多節日都與龍有關。五月二十是民間傳統的“分龍節”,到底什麼是“分龍節”呢?老話說:“無雨鎖龍門,寡婦早嫁人”,是什麼意思?
天有四象,謂之“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東西南北四大星區,各有七宿組成,共二十八宿。然而四大星區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随着地球的運轉,四大星區的位置也是一年運行一圈,周而複始。
春季,青龍七宿從東方升起;夏季,青龍七宿升至南天正中;秋季,青龍七宿從西方落下;冬季,青龍七宿位于地平線以下。當青龍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越高,降雨也就越多。春分時心宿東升,雷乃發聲,秋分時心宿西落,雷乃收聲,心宿就是青龍七宿的主宿。
夏至就是青龍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時候,也是降雨較多的時候,所以夏至就是“龍的生日”。正因為青龍七宿的位置與降雨有關,于是人們就認為龍掌管着降雨,然而行雲布雨并不是隻有一條龍所完成的,而是由“青紅黃白黑”五龍分管五方。
其中青龍屬木管東方,紅龍屬火管南方,黃龍屬土管中間,白龍屬金管西方,黑龍屬水管北方。夏至是“龍的生日”,在龍過完生日之後,就開始前往各自管轄之地行雲布雨了,所以說:“夏至逢辰是分龍”,也就是夏至過後第一個辰日就為“分龍節”。
所謂“分龍節”,也就是五龍分别的日子,是各自前往管轄之地行雲布雨的日子。五龍有分有合,秋季合而為一,冬季潛淵,隐藏于地平線以下,所以民間還有“臘月老龍海底遊,十二月老龍不擡頭”的說法,就是因為青龍七宿潛伏于地平線以下了。
夏至後第一個辰日為“分龍節”,然而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中的日子并不是固定的,于是人們就将五月二十定為“大分龍”。《農政全書》中說:“五月二十日‘大分龍’,無雨而有雷,謂之‘鎖龍門’”。
由于“分龍節”是五龍分别的日子,也是行雲布雨的日子,龍出則有雨。同樣在分别之日總要流淚,青龍流淚就會下雨,因此“分龍節”也就是下雨的日子。《談荟》說:“晴,分懶龍,主旱;雨,分健龍,主水”。
意思就是“分龍節”當天如果是晴天,則代表着分出去的是懶龍,寓意着之後的降雨會比較少,容易幹旱。反之如果“分龍節”當天下雨,就代表着分出去的是“健龍”,寓意着之後的降雨較多,“秋莊稼”就容易豐收。而“鎖龍門”的意思就是分龍節當天不下雨,就像是龍被鎖住了一樣。
俗話說:“二十分龍廿一雨,石頭縫裡都是米”,“無雨鎖龍門,稻谷貴如金”,“分龍一日雨,倉中谷滿堆”,“分龍日雨谷滿倉,分龍無雨吃米糠”,“勤龍三日雨,懶龍當時晴”。這些諺語都說明了“分龍節”當天下雨好。
于是每到“分龍節”當天,村中的老者就會敲鑼來告知人們“分龍”了,大家就會休息一天,并且不使用斧頭、鋤頭、鐮刀等鐵器,也不挑糞,不使用簸箕等,就是怕驚動龍,從而導緻天氣幹旱。
由于分龍節是五龍分離之日,也是降雨的日子,如果當天的雨是從西南方而來,也就代表着當地的積雨雲從西南方過來,才會降雨,其它方位的降雨雲一般是不會過來的。如果當天是晴天,就被稱為“鎖龍門”,代表着之後的降雨較少,容易出現旱情。
在農耕社會,人們主要的生活來源就是靠種地,以前的種地完全是靠天吃飯。如果分龍節當天不下雨,則代表着之後天氣幹旱,從而影響“秋莊稼”的收成,也就是災荒之年。對于寡婦來說,要麼外出逃難,要麼重新嫁入,當然這隻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