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出了iPhone14,你搶購了嗎?
來問問大家,你是不是“果粉”?家裡有幾個蘋果公司的産品?就算沒有,相信你也對蘋果的電子設備不陌生,。不過,蘋果最偉大的産品,還得數智能手機iPhone,因為它是一個富有生命力,似乎永不過時的神奇産品。問題是,iPhone究竟神奇在哪兒呢?
2007年1月9日,時任蘋果掌門人的史蒂夫·喬布斯穿着他那身經典行頭,在蘋果發布會上說了一段将被載入史冊的話: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款革命性的産品出現。不過今天,我們要發布三款這樣的産品,它們是:音樂播放器、手機和上網工具。但我們推出的不是三個産品,而是同一個産品,它叫iPhone。今天,蘋果要重新定義手機。”
事實證明,這話說得真沒錯。蘋果不僅靠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還改變了曆史。iPhone已經成為人類曆史上最暢銷、最賺錢的産品。更重要的是,iPhone給用戶提供了各種便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你手上的iPhone,還有它所包含的功能,都是怎麼研發來的嗎?
1.iPhone的設計靈感:新型人機交互方式
要說iPhone的故事,我們還得回到它誕生的地方:位于美國加州的蘋果公司總部。在這裡,有一個曾經荒廢已久的測試實驗室。不過從2001年開始,公司的一批頂級工程師偷偷在實驗室裡搞起了研究,他們的目标是“發明全新的人機交互系統。”
到了2002年,一位小組成員發現,可以通過直接點擊屏幕來進行一些簡單操作,比如打開程序、關閉窗口等等。幸運的是,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一款為殘障人士設計的觸控面闆,可以拿來參考。不過有一個問題,原先這個面闆是塑料材質的,研發小組必須想辦法把觸控技術移植到透明的玻璃屏上。
怎麼辦呢?軟件工程師們想到用投影儀和一個乒乓球桌大小的平闆,來模拟觸控面闆。他們還為平闆設計了一系列的觸控語言,類似于我們現在的手機操作,例如手指點擊、長按拖拽、向下滑動、放大縮小等等,這些都比鼠标加鍵盤的操作更簡單、更流暢。
這個創意,讓研發小組覺得,哇,這簡直是變魔術!于是,他們趕緊把這個方案展示給喬布斯。經過反複思考,喬布斯意識到了觸控技術巨大的商業前景,最終決定給這個項目開綠燈。
有了交互界面,下面就該制作原型機了。這時候的原型機還不是真正的手機,隻是用銅電極和玻璃做成的一塊觸屏。研發小組嘗試寫了一個模拟彈鋼琴的程序,效果相當不錯。他們還從很多經典遊戲裡尋找靈感,力求把人機交互的界面做得像遊戲一樣,既好玩又容易上瘾。
2004年,在喬布斯看來,要是能用屏幕觸控技術開發移動設備,市場前景将會無可限量。
2.産品路線之争:iPod還是手機?
在iPhone出現之前,蘋果公司其實已經有一款成功的電子産品:音樂播放器iPod。在2000年初,iPod已經成為蘋果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它奠定了蘋果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而iPod幕後的天才工程師托尼·法德爾,也成了公司的重要人物。
不過到了2004年,随着手機逐漸支持MP3音樂播放,iPod的地位開始受到威脅。為了維持品牌地位,蘋果選擇跟當時風頭正勁的摩托羅拉合作,把音樂播放器和手機合二為一,推出了音樂手機ROKR。然而,這款手機的使用體驗非常糟糕,不僅速度慢,功能也不靠譜,喬布斯在發布會做産品展示的時候,電話竟然掉線了。你說一個手機連電話功能都不能保證,還有什麼前途呢?于是,蘋果公司決定,我們要做自己的手機!
就這樣,手機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喬布斯對該項目的掌控是全方位的,不僅苛求,而且變态。最要命的還是設定各種各樣的截止期限,咱們現在看到的很多iPhone的經典圖标設計和小工具,都是設計師們無數個通宵的結果。
2005年,“人機交互小組”終于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完成了任務。他們給喬布斯展示了來之不易的成果:這是主屏幕,這是通訊錄,這是電話界面,等等。事實證明,展示非常成功,喬布斯大呼過瘾。
不過就在這時,法德爾找到喬布斯,說自己設計了一款新的iPod,可以打電話,要是再加上上網功能,不就跟手機差不多了嘛。當然了,由于喬布斯的保密措施做得極好,iPod團隊對人機互動小組的發明一無所知。
斯科特·福斯塔爾
而另一邊,設計蘋果電腦系統的斯科特·福斯塔爾,也提出了一個想法,把蘋果電腦的系統移植到手機上,開發出可以打電話、上網、聽歌的手機。
喬布斯會選哪個計劃呢?一開始,他更傾向法德爾的提議,但也沒完全否定福斯塔爾的想法。如此一來,就有了兩個互相競争的團隊,兩邊都卯足了勁研發手機。法德爾自信滿滿,但他的設計顯然已經過時了。他保留了iPod的觸摸式轉盤,用拇指左右滑動轉盤來浏覽網頁,如果要打電話,屏幕會顯示一個老式電話的數字轉盤。你敢相信這是一款21世紀的電子産品嗎?喬布斯很不滿意,法德爾也很無奈,因為那個曾經在iPod上無所不能的“轉盤”失靈了。
相比之下,福斯塔爾的團隊後來居上。他們把蘋果電腦的系統移植到手機上,更适合在觸屏界面上進行人機交互。最終,喬布斯做出人員調整,由福斯塔爾的小組負責軟件開發,而法德爾的小組負責硬件支持,這場鬥争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iPhone的雛形也開始浮出水面,它不是能打電話的iPod,而是能運行蘋果操作系統的手機。
3.天機不可洩露:神秘的研發過程
在iPhone研發期間,蘋果公司的員工可能會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同事會突然消失不見,而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公司明星團隊裡最優秀的工程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喬布斯告訴iPhone的軟件開發總監福斯塔爾,隻要是他看中的人,就能調用去開發iPhone。但問題是,加入這個項目的人簽了合同,不能向外人透露任何信息,而且要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用一位工程師的話來說,這段日子非常痛苦,就像是把一群最聰明的人關進一個壓力鍋,給他們一個不可能達到的最後期限,然後告訴他們公司的未來就指着他們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頂級人才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個21世紀最偉大的創意團隊。
就是在這麼個不可告人又極度壓抑的地方,iPhone團隊做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設計。無論是電影還是科幻,甚至是日常經曆,都成了設計師們靈感的來源。比如,一位UI設計師發現飛機上的廁所門是向右滑動打開的,他參考這一點設計了iPhone向右滑動解鎖的效果,這不僅能防止手機在口袋裡摩擦而導緻意外解鎖。
跟軟件工程師相比,iPhone的硬件工程師毫不遜色。例如傳奇設計師喬納森·艾夫根據畫框的形狀,給iPhone設計了鋁合金外殼。他們在強大的功能和纖薄的設計中不斷尋求平衡,制作了一款優雅又時尚的手機。
不過,不管設計的思維如何放飛,都要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簡單好用,容易上手,要保證用戶在第一時間就會操作。因此,iPhone是沒有說明書的。
總之,iPhone研發成功的關鍵,在于确立了正确的發展路線,把蘋果最成熟的電腦系統移植到了手機上。iPhone兼具了電腦的強大功能和手機的便攜尺寸,可以說是工業設計史上的奇迹。
4.iPhone神話,全球制造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iPhone能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消費産品的呢?這要從下面三個關鍵因素說起:
首先,用戶驅動是iPhone成功的最主要因素。iPhone是最早在智能手機上采用應用程序,也就是App的産品。不過大家可能想不到,喬布斯最早是反對在iPhone上裝第三方應用的,因為他不信任開放式平台,所以早期對iPhone的定位是一款封閉式的、由蘋果主導的産品。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一代iPhone雖然功能酷炫,但銷量一直上不去,就是因為價格貴得離譜,而可用的程序又太少。
其實在2007年iPhone剛問世那會兒,就有很多開發組想在iPhone上運行自己寫的軟件,但要這樣做,就必須先要破解蘋果手機系統。然而,iPhone是當時全世界安全級别最高的手機,怎麼辦呢?這難不倒厲害的黑客,他們很快就攻破防火牆,掌握了iPhone“越獄”的方法,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刷機”。
出人意料的是,iPhone被黑客“越獄”後,蘋果公司的股價反而漲了不少,因為投資者意識到,如果iPhone能引入第三方軟件,将會有巨大的市場潛力。iPhone窘迫的銷量,加上蘋果公司内部人員的推動,最終促使喬布斯決定,開放iPhone的第三方軟件開發權限,而蘋果将收取應用銷售收入的30%作為授權費。從此開始,iPhone的銷量一飛沖天。
就這樣,應用程序的開發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研究表明,截止到2016年,與應用程序相關的經濟總量達到約510億美元,預計在2020年,這個數字将會翻倍。蘋果公司光是在應用商店上賺的錢,就相當于Facebook和微軟利潤的總和。
iPhone成功的另一大關鍵因素是創意營銷。喬布斯本人的銷售能力一流,他主持的蘋果新品發布會是矽谷的一大盛會,而蘋果廣告更是成倍放大了這種宣傳效應。跟同行注重産品對比的方式不同,喬布斯會跟用戶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你蘋果産品會如何改變你的生活,從心理層面打動消費者。
另外,蘋果公司的市場營銷手法也是獨樹一幟,他們可以說是“饑餓營銷”的先驅者。咱們之前說過,蘋果對新産品的保密性做得非常到位,因為神秘感是吊起消費者胃口的不二法門。再加上控制産品出貨量,制造出供不應求的現象,銷量就可能進一步增加。所以,蘋果線下商店擁有美國零售業裡最高的每平方米單位銷售額。
不過以上的這一切,都少不了中國強大制造業的支持,這也是iPhone成功的第三個重要因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每台iPhone的後殼上都印着這樣一行字:加州設計,中國制造。iPhone賣得這麼好,可想而知需要大量技術熟練的工人才能滿足産量要求。
在深圳龍華,坐落着蘋果公司最大的供應商——富士康的超級工廠。這裡擁有全球頂尖的規模和技術,全球超過90%的iPhone都出自這裡,在這家工廠從事iPhone生産的工人數量高達45萬。每天,1700多名工人要在生産線上工作12小時,每人裝配3000部iPhone手機。如果蘋果要提前一周對産品進行改動的話,隻有連深圳的工廠能夜召集成千上萬的工人加急趕工,在幾天内把産品運到美國,這就是中國制造的“深圳速度”。
所以,通過迎合用戶需求、利用創意營銷,再加上強大的生産鍊作為支撐,iPhone走入了上億人的生活,成為了劃時代的産品。
特約撰稿人:Alex,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經濟學碩士,現從事金融行業。
編輯:涼三
路上讀書: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